科創板退市第一股真的要來了?5月6日,紫晶存儲正式更名為*ST紫晶,公司股價也隨之暴跌,截至目前,公司股價已經不足6元。這家曾經讓一眾資本趨之若鶩的明星項目如今卻讓資本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窘境。其中持倉最多的達晨系僅收回成本。
紫晶存儲或成科創板退市第一股。
5月9日,*ST紫晶股價再創歷史新低,觸及5.91元/股。截至目前,公司股價已不足6元/股,而在上市之初公司股價一度衝高至86.98元/股。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裏,公司股價跌去九成,市值不足12億,這也讓公司背後的一眾資本無利可圖。
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達晨系,曾經一度浮盈10倍,如今隨着公司的ST甚至退市,將會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
曾浮盈10倍的達晨系
如今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紫晶存儲創立於2010年4月,主營光存儲介質、光存儲設備,以及基於光存儲技術的數據智能分層存儲及信息技術解決方案。
公司於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摘牌,於2020年2月在科創板首發上市,是科創板項目試點最早一批的公司。
而公司作為精挑細選的試點項目之一,公司的股東陣容自然是十分豪華。
據紫晶存儲發行前十大股東顯示,除實際控制人鄭穆、羅鐵威分別控制的紫暉投資、紫辰投資作為控股股東外,其他投資機構分別為達晨創聯、普思資產管理、東證漢德、東證夏德、達晨創通、寶鼎愛平投資、遠致富海、北京紫晶光電設備有限公司。
這其中,達晨分別於2017年、2018年分兩次合計對紫晶存儲投資約1.25億元,可謂“重金押寶”。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深圳市達晨創聯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通過定增的方式以7.1元/股的價格認購了紫晶存儲1055.18萬股。
此外,達晨系旗下另一傢俬募股權投資基金深圳市達晨創通股權投資企業於2018年11月以9.665元/股的價格入股紫晶存儲,數量為517.33萬股。
據此計算,上市發行後,達晨創通及達晨創聯合計持有紫晶存儲8.26%的股份,成了彼時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創投機構之一。
而隨着紫晶存儲的股價大漲,達晨系資本自是賺的盆滿缽滿,其持倉浮盈一度超過10億元。
2020年2月26日,紫晶存儲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公司股價大漲264.08%,收報78.24元,總市值148.95億。盤中最高價一度觸及86.98元,漲幅達3倍。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公司從新三板摘牌退市前的交易價格為7.54元,總市值8.97億元,在此掛牌期間,紫晶存儲的最高價也不過15.5元。
股價漲幅如此之大,也是超出了一眾投資者的預期,有聲音認為,彼時紫晶存儲的股價已經與基本面完全脱鈎,存有相當的泡沫。
根據紫晶存儲上市首日收盤價77.49元/股計算,達晨系持倉市值高達12.3億元,相較於其約1.25億元的投資總額,增值幅度接近10倍。
不過,是泡沫始終是會破的,隨着市場逐步趨於理性,公司股價逐步回落。
由於達晨所持股份長達一年的限售期存在,達晨並未能在高點減持。而在限售期一過,達晨系資本便開始瘋狂減持公司股份。
根據紫晶存儲歷史公告顯示,2021年3月9日,達晨創聯宣佈擬減持不超過2%的公司股份。根據最終的減持情況來看,達晨創聯的減持價格區間為,19.88-28.29元/股,減持比例為公司總股本的1.93%,套現金額高達8150.5萬元。
時隔不久2021年10月12日,達晨創聯再度公佈減持計劃,擬繼續減持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
截止至今年5月6日,達晨創聯已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90.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累計套現金額月4200萬元,減持期也已屆滿。
至此,達晨資本通過減持公司股份累計套現近1.23億元,將其前期的投資盡數收回,而其手中所持剩餘股權為其純利潤。
然而,相較於前次,達晨資本減持的力度明顯相對較小,而在查閲公告後不難發現,不是達晨不想賣了而是因為紫晶存儲犯事了,不能賣。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顯示,紫晶存儲立案期間及行政處罰決定作出之後未滿6個月達晨資本不得繼續減持。
4億違規擔保案炸雷
紫晶存儲“披星戴帽”
2月12日,紫晶存儲發佈公告稱,公司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具體涉及的案件證監會並未在當時一同披露,但事件的原委在一個月後水落石出。
3月13日,紫晶存儲發佈的《關於公司自查涉及違規擔保事項》的公告,紫晶存儲表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公司發生多筆違規擔保,截至3月10日,共涉及13張存單質押,為第三方擔保金額3.73億元,涉及銀行4家,涉及被擔保方14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紫晶存儲披露違規擔保事項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公司的正常經營已經受到該事件的影響,無法隱瞞了。
公開信息顯示,紫晶存儲存於廣州銀行的1億元存單質押擔保的債務已於2022年3月5日到期,相應資金已於2022年3月11日被轉至被擔保人浙江景朝貿易有限公司銀行賬户。
消息一出,上交所火速發函問詢公司,要求公司説明,違規擔保涉及的被擔保方是何背景、資金實際流向何處、1億元資金被轉出具體過程、董事長如何賠償等事項。
事實上,在紫晶存儲4億擔保案爆雷前,公司種種奇怪的行為已然引發了監管層的注意。
根據公司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賬上現金餘額為6.82億元。
然而,公司卻在資金十分充裕的情況下大舉借債,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20年年末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合計較上年末增長88%,達到2.13億元,2021年上半年末又增長17%,達到2.49億元。
上交所要求紫晶存儲補充披露,借款的銀行、期限、利率、資金用途,説明在賬面貨幣資金餘額較大的情況下,進行大額借款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時披露貨幣資金的存放情況,是否存在因質押、擔保等導致資金受限的情形。
而紫晶存儲回覆稱,長期借款增長主要系固定資產貸款用於生產線和廠房建設,除銀行匯票保證金外,貨幣資金不存在其他受限情況。
有意思的是,公司的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證券竟也表示認可該意見。正是如此,監管層才對公司稍稍放下了戒心,直至近期公司暴雷,中信建投也遭遇連坐,遭到投資者的質疑。更有投資者表示,應當徹查該保薦機構,其是否與公司有利益輸送相關事宜。
而違規擔保案的暴雷也讓紫晶存儲披星戴帽,因違規擔保案,紫晶存儲的審計機構——中喜會計事務所對公司2021年度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財務報表審計報告。
因此,4月30日,紫晶存儲發佈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停牌的提示性公告,稱公司股票於2022年5月5日起停牌,於2022年5月6日起復牌,自復牌之日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紫晶存儲”變更為“*ST紫晶”。
至此,紫晶存儲或將成為科創板中首個退市的案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違規擔保案的暴雷只是這家昔日“光存儲第一股”跌落神壇的導火索,並非主因。
上市兩年裏公司業績迅速變臉、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持續萎縮或早已宣告了公司的敗局。
光存儲業務持續萎縮
公司“敗局”早有徵兆
2021年4月29日,紫晶存儲披露2020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63億元,同比增長8.97%,淨利潤1.04億元,同比減少24.71%,上年為1.3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後的首份成績單不但出現了下滑,更是被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成為科創板首單非標年報。
到了2021年,公司的虧損進一步加大。公司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虧損2.29億元,同比下滑379.85%.
公司核心業務毛利率的大幅下滑或為公司虧損的主因之一。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ST紫晶原核心業務解決方案的毛利率也由44.98%下降至17.84%,下降了27個百分點。公司的綜合毛利率也由近50%下滑至25%。
不只是盈利能力下滑,公司的核心業務也發生了鉅變,甚至一度因此遭受監管的問詢。
根據公司招股書介紹,2020年以前,公司的主要核心業務分為光存儲產品以及解決方案,而在2020年2月上市後,公司轉變為通過設立參股或控股項目公司,再經項目公司或其關聯方具體開展業務。
同時,2020年年報顯示,隨着業務模式的改變,該公司主要客户亦相應有所調整。
具體來看,公司2020年主要客户,數蓮紫宸、紫晶天眾、大地紫晶、中弘紫晶4家參股公司均存在同一個股東廣州達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或間接持股,其中數蓮紫宸、紫晶天眾還是公司前十大應收賬款欠款方。
為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詳細披露與廣州達豪合作洽談的過程及合理性,各個參股公司的業務模式、財務狀況、資金來源等詳情。
對此,公司表示參股公司對公司的銷售回款基本來自於股東增資和借款,也就是説公司依靠自身產品造血的能力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