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越大牌的機構,雷起來越傷人。

2020年2月-3月期間,由於受到疫情衝擊影響,市場動盪加劇,安聯保險子公司安聯環球投資,旗下的結構化阿爾法基金血虧70億美元。

而這些基金最高時大概吸納了110億美元的資金,這就意味着,投資者損失可能達到60%以上!

安聯集團可是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和資管集團之一,很多養老機構都投了錢進去。你可以想想,多少普通老百姓的養老錢要浮在危險之中。

而最近,安聯環球和美國監管達成和解協議,認罪欺詐指控,並支付約60億美元的罰款,其中包括32億美元賠償、23億美元罰款以及被沒收的4.63億美元。

至於投資者的損失,能不能全部彌補回來,小柒目前還沒有查到相關信息。

小夥伴們一定要有一個意識,公司大≠產品好,更不≠產品沒問題;背靠保險公司,或者保險公司自身發行的產品,也≠絕對安全!

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安聯投資的雷,是高管親手一顆顆佈下的。

比如説,在2020年3月基金虧得一塌糊塗時,為了穩住投資者,他們居然偽造業績。

操作很簡單粗暴,預期虧損42.15%,直接把個位數的2去掉,變成4.15%;把單日虧損18.26%,十位數除以2,變成虧損9.26%。

在當時的巨震行情中,這點虧損,投資人可能還覺得美滋滋;而安聯投資掩蓋鉅虧真相,收取到了5.5億美元的鉅額管理費。

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可基金虧這麼慘,疫情説,這個鍋我不背!

市場巨震是虧損的誘因,但基金出現鉅虧,是因為他們為了節約成本,背後動了手腳。

當初推銷這個系列的基金產品時,他們打的招牌是基金採取對沖策略,能在市場崩盤時提供保護。

可在2015年,提供相應保護的對沖頭寸成本上升,相關管理人為了省錢,偷偷換成了價格更低、保護效力更差的對沖標的。

一邊偷換對沖標的,一邊偽造業績,信息不透明下,投資者被坑得團團轉。

這事發生在國外,但大家不要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套路都是相通的,能在國外上演,同樣有可能在國內發生,你的錢袋子就會受到威脅。

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別忘了,2018年安盛保險旗下產品爆雷,投資者一夜之間本金損失95%,還到錢保險公司一大筆管理費的事。

2016年前後,200位投保人買了香港安盛保險發行的保險產品EVOLUTIONHKIF。

安盛保險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去年《財富》世界500強,安盛排第27位。

確認過眼神,是家大公司,發行的產品鐵定沒毛病,幾十萬甚至上千萬,敞開膽投進去。

2018年年中,他們悲催地發現,這款產品淨值一夜之間暴跌95%以上,總損失4億港幣!再扣除賬户建檔費、管理費後,還倒欠保險公司一筆錢......

股票虧錢了,還剩點渣渣,一個保險產品,竟然雷到血本無歸,還倒欠管理費,此生聞所未聞!

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可安盛保險在事情發生後,當起了甩手掌櫃,發了紙公告,大致是説:

這次爆雷的保險產品Evolution,是投資連結險;

這款投連險掛鈎的HKIF基金,是投保人自己選的,我沒給過半點意見,不關我事;

大部分投保人,是通過保險經紀公司Asia One(宏亞)投保的,不關我事;

這隻基金是東航國際金融公司(開曼羣島)管理的,現在涉嫌欺詐,我們正在協助警方調查。

投連險是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並不屬於儲蓄險範疇內,不保本、也不保證收益,投資屬性強,有一定的風險。

而在投連險的賬户裏,會提供很多投資品種,比如股票、基金、債券等等,風險等級都不一樣,投保人自己決定投資方向。

如果投向公募基金,風險相對比較小,比如買點貨幣基金、債券、股票基金;投向私募基金,面對的是專業投資者,而且要有100萬美元的淨資產,對應的風險比較大。

內地的投連險,底下一般只有幾個賬户讓你選;香港的投連險,底下可能有幾千個標的,看到你眼花。

安盛推的evolution投連險,對應了1000多種資產讓大家選,只提供給專業投資者。這200個投保人,選中的恰好就是這1000只裏嚴重“違約的”的HKIF基金。

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你以為問題只出在產品本身嗎?前邊安盛公告中提到的公司,都脱不了干係。

首先,安盛保險只是代銷平台,和這隻基金的運行,沒有半毛錢關係;而保險經紀公司Asia One為了推銷產品,極力宣傳安盛,從發家史到世界排名,給投保人展示安盛有多牛。

經過一番洗腦式的宣傳,大夥聽得一愣一愣:基金是安盛管理的,安盛牛,管理的基金一定也很牛,買!

再看在Asia One的宣傳裏,對基金管理人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羣島)的介紹不多,只是提到有央企背景。

可真相是什麼呢?

東航金融是央企,東航金融(香港)在2005年成立,是受香港證監局監管的持牌機構,這是正兒八經有央企背景的。

而東航金融(開曼羣島),不是東航旗下的公司,央企背景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可以説,從產品發行、到管理、運行,全都壞到根裏去了。

產品的爆雷,不能完全歸因於市場環境不好,機構裏也有騙子,甚至可以説為數不少。

買任何理財產品,都要弄清楚底層資產、管理人、風險點,不要只盯着過去的收益。如果這些很難甄別,那就選多家機構、多款產品,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94 字。

轉載請註明: 知名機構 爆了顆大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