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2020年淨利增長10%,承認採購的國外疫苗存在瑕疵,已被封存!
由於突發疫情的影響,不少執着於疫苗自主研發的國內醫療企業成為了“受益者”,卻備受尊重,因為這是“從勤苦中得來的富貴”,比如國藥控股和科興生物,也有個別醫療企業通過採購國外疫苗的方式,發了一筆“橫財”,比如復星醫藥。
數據顯示,2020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03億元,與去年不到286億元相比,增長6%左右;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36.63億元,相較於2019年33.22億元,增幅在10%以上。
對於業績表現,復星醫藥方面給出兩點理由,一是新產品上市,產品結構優化,二是整合效應逐步顯現。
“公司專注投入在以臨牀需求為導向、療效確切、符合現代醫學發展導向的領域,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模式,推動創新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和轉化落地。經過超過十年持續投入,近兩年來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多個品種獲批上市並放量銷售,創新產品推動業績可持續增長,”復星醫藥方面表示,同時,公司積極整合研發、供應鏈、生產及營銷體系,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協同效應,促進業績增長。
而2020年,復星醫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接近25.8億元,與去年同期32.22億元相比,下滑20%左右。
不過,復星醫藥方面強調,剔除2020年末向BioNTech SE(下稱“BioNTech”)支付1.25億歐元mRNA新冠疫苗首付款影響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口徑增長11.19%左右。
然而,BioNTech生產的相關批次mRNA新冠疫苗BNT162b2(下稱“疫苗”)於中國香港及澳門暫停接種,為此,復星醫藥於3月24日發佈公告進行説明。
公告顯示,根據BioNTech截至目前針對“210102”批次疫苗產品中存在少量西林瓶封蓋有關瑕疵問題的調查,BioNTech確認該問題的出現與超低温運輸條件下的疫苗包裝相關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受到影響。
測試及對比結果顯示,當產品在超低温儲存環境(即攝氏負70度)下儲存及運輸時,若軋蓋密封不夠緊,可能會導致空氣滲入瓶中,而其後進行解凍程序時膠塞重新恢復密封,可能會使瓶內壓力上升,因而發生個別藥瓶超壓或出現滲漏等情況。
在同一場地灌裝的“210104”批次也有個別產品出現此類問題。經詳細分析檢測數據和隨機抽樣測試,BioNTech認為沒有證據顯示210102及210104批次的疫苗存在安全風險;由於疫苗儲存於超低温環境,因此受到細菌污染的風險很低;即使藥瓶出現上述問題,有關疫苗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脂質納米顆粒的完整性亦不會受到影響。
基於上述結果,BioNTech認為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並未因出現上述問題而受到影響。
但是,為了謹慎起見,在最終調查報告完成之前,“210102”及“210104”兩個批次的疫苗仍將繼續封存。
“本公司和BioNTech將繼續配合中國香港及澳門政府疫苗接種計劃,保障疫苗的供應。”復星醫藥方面透露,預計近期將有一批由BioNTech位於德國的另一生產場地灌裝的疫苗產品運抵中國香港,用於中國香港、澳門的後續接種安排。
由於國內部分醫療企業在疫苗研發上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並已在多個國家進行了接種,為此,除了採購外國疫苗之外,復星醫藥也“盯上了”國內部分醫療企業。
資料顯示,復星醫藥業務領域策略性佈局醫藥健康產業鏈,立足中國本土並拓展全球化業務,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並通過參股國藥控股涵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為何復星醫藥參股國藥控股呢?
國藥控股董事長於清明此前透露,2020年3月,國藥集團四級企業負責人“以身試藥”,經過1年的抗體持續跟蹤監測,目前仍均保持在較高水平,沒有出現明顯下降。
換言之,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疫苗,國藥控股的疫苗不僅安全、有效,而且,持續有效時間也超出業界預期,這才是復星醫藥主動伸出橄欖枝的理由,復星醫藥可謂是“無利不起早”。
世衞組織最近表示,科興生物和國藥控股的新冠疫苗或到4月底獲得緊急使用授權,這意味着“中國疫苗”有望在更多國家普及開來,而復星醫藥自然會成為間接的“獲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