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發展“腹背受敵”:主品牌翻枱率暴跌遇瓶頸,副牌湊湊CEO離職創業

呷哺發展“腹背受敵”:主品牌翻枱率暴跌遇瓶頸,副牌湊湊CEO離職創業

4月19日,呷哺呷哺股價出現大跌,盤中跌幅一度超20%,股價最低達11.26港元,創近半年新低,而這,也使得外界再次將目光聚焦到湊湊CEO張振緯離職一事上。

據瞭解,前不久,有消息放出,張振緯已卸任湊湊CEO職務,湊湊相關業務暫交由集團董事長賀光啓管理。對於這一消息,藍鯨記者也在呷哺集團相關負責人口中得到了證實。

而關於本次離職原因以及之後的創業規劃,藍鯨記者聯繫了張振緯本人瞭解情況,他表示:“主要是站在職業生涯的規劃上考慮,最後還是決定創業了,一樣從事餐飲業,也已接受了國內頂級資本上億元的天使投資。”

迴歸本次呷哺股價大跌一事,業內人士認為,無疑是受到湊湊CEO離職的影響,投資者多少會擔心老大離任是否會放慢湊湊未來的成長步伐,而這也間接反映出市場對其前景已經積累很多負面預期,副品牌負責人的離職只是一個導火索。

湊湊前CEO張振緯:立足餐飲創業,目前已接受上億元天使投資

4月19日,呷哺呷哺(0520.HK)跳空低開,截至當日收盤,跌幅接近15%,報12.10港元,最新總市值131.33億港元。

而本次股價下跌原因或與不久前湊湊CEO張振緯宣佈辭職有關。據瞭解,高盛在近期研報中指出,呷哺呷哺旗下湊湊首席執行官張振緯4月17日宣佈辭職。投資者需要注意湊湊CEO離職的相關風險,因為尚未提供更換職位的時間表。

同時,高盛基於湊湊貢獻預期下滑,將呷哺呷哺2021年至2023年淨利潤預測下調2%至6%,目標價由21港元下調至18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關於湊湊CEO張振緯離職原因,網絡上有着不同的猜測。部分投資者表示,或與高層內鬥有關,但也有業內人士分享,張振緯的離職是因為自己打算創業做新項目。

呷哺發展“腹背受敵”:主品牌翻枱率暴跌遇瓶頸,副牌湊湊CEO離職創業
呷哺發展“腹背受敵”:主品牌翻枱率暴跌遇瓶頸,副牌湊湊CEO離職創業

圖片來源:雪球截圖

藍鯨記者就此聯繫了呷哺集團相關負責人,希望瞭解具體原因。對方表示,目前集團大盤整體穩定,並未出現任何問題,且湊湊張總也是因個人創業需要離職。呷哺集團自始至終一直矢志不渝支持湊湊,系統性採購、物流、財務、IT、人事全部在集團,與其他平台共享,效率及成本最優,湊湊張總此前則主要負責運營、開發等前端工作。未來,湊湊業務相關事宜交給賀董來負責也是集團的一致意見,投資者可以放心。

談及本次離職的原因以及之後的創業規劃,張振緯本人也在接受藍鯨記者採訪時坦言:“主要站在職業生涯的規劃上,最後還是決定創業了,一樣從事餐飲業,也已接受了國內頂級資本上億元的天使投資。”

競爭與內耗並存,呷哺發展“腹背受敵”

對於本次湊湊CEO離任一事,不少投資者認為,市場反應雖有些過度,但這同時也意味着,大家對於湊湊以及呷哺未來發展的不確定。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CEO的離職必然對湊湊各方面產生一定影響,不過,即便沒有這回事,聚焦於湊湊品牌本身,其整體表現在行業內也實屬一般。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表示,如果説一個CEO的離職能夠對品牌造成如此大的衝擊,説明這個企業的治理結構非常落後,或許CEO離職會造成管理真空,但是也説明這位CEO沒有為企業建設出一個成熟完善的團隊。從呷哺集團自身來看,本次股價出現極端波動説明市場對其前景已經積累很多負面預期,副品牌負責人離職只是一個導火索。

事實上,呷哺股價下跌已持續半月有餘,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方面是受到2020年財報業績不佳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3月中旬高瓴、大摩等大資本的清倉、減持有關。

數據顯示,2020年呷哺集團收入54.55億元,同比減少9.5%;實現歸屬股東利潤總額183.7萬元,同比減少99.4%;經調整淨利潤1.31億元,同比下滑67.1%。如果説2019年的呷哺還只是處於增收不增利的情況,那麼,2020年,呷哺集團便已陷入營收淨利雙降的困境。另外,2020年呷哺餐廳的客單價為62.3元,其實相較於前幾年來説,漲幅不算特別大,但翻座率卻從2013年的4.2倍對半減少至2020年的2.3倍。雖如同呷哺所説,這其中不免受到疫情影響,但不得不承認,呷哺確已面臨發展瓶頸。

與呷哺表現相反的是其子品牌湊湊。公開資料顯示,“湊湊”是呷哺集團於2016年推出的高端聚會火鍋品牌,以“火鍋+茶憩”的創新複合業態切入傳統火鍋賽道,鎖定“新中產階級”人羣。數據顯示,湊湊在創立第二年還處於虧損狀態,不過2018年便扭虧為盈,實現利潤6480萬元;2019年,湊湊餐廳收入12.0億元,同比增長116.0%,佔集團總收入的19.9%;2020年,湊湊對呷哺集團的收入貢獻已超三分之一,成為呷哺主力增長業務。

不過,即便是在湊湊發展向好的趨勢下,其2020年的人均消費和翻枱率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數據顯示,去年湊湊的客單價由2019年的131.5元降低至126.6元,與此同時,翻枱率也由2019年的2.9降低至2.5。對比之下,海底撈110.1元的客單價和3.5的翻枱率仍然顯示其佔有一定優勢。部分消費者向藍鯨記者表示,湊湊火鍋即便是降低後的客單價,仍然高於海底撈,這並非不能接受,湊湊品質尚可,但並未形成差異化優勢,較高客單價的同時,希望店員的服務水平也能跟上。

沈萌也指出,湊湊是呷哺呷哺的副品牌,也是希望藉此開闢新的成長空間,但實際上,湊湊並沒有更多競爭差異化優勢。

或許是看到了湊湊以及呷哺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3月15日,據媒體報道,呷哺呷哺的基石投資者高瓴資本在持倉6年之後選擇了清倉,共5772.05萬股。同時,大摩也開始減持,3月16日其持股從9.25%直接減持到只剩0.93%,合計減持了9923萬股。

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目前市場波動主要原因是擔心老大離職會影響湊湊未來的成長、降低湊湊估值。不過,如果後續新的管理者能夠證明湊湊不會因此受影響或影響較少的話,估值和呷哺股價依然可以回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0 字。

轉載請註明: 呷哺發展“腹背受敵”:主品牌翻枱率暴跌遇瓶頸,副牌湊湊CEO離職創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