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碳達峯和碳中和的承諾令全世界印象深刻,中國在“十四五”期間有望實現更大的綠色增長,對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惠譽評級環境、社會與治理研究全球主管鄧鎧俊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碳達峯和碳中和的承諾令全世界印象深刻,中國在“十四五”期間有望實現更大的綠色增長,對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綠色復甦是全球經濟擺脱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鄧鎧俊認為,支持綠色投資、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鼓勵低碳發展成為不少國家刺激政策的重要選項,全球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速度開始加快。“但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迫使不少國家至今仍將短期復甦效果置於減排責任之上,這不利於全球經濟的低碳化轉型。”鄧鎧俊説。
值得欣喜的是,中國經濟的綠色復甦成效顯著,並有望在促進全球經濟綠色復甦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鄧鎧俊認為,中國支持電動汽車發展、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等一系列舉措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碳達峯和碳中和的承諾,以及減排、綠色融資等多個領域的具體規劃,充分展現出中國的‘氣候雄心’和向綠色經濟轉型的長期戰略”。鄧鎧俊表示,中國的經濟體量決定了其在全球經濟低碳化轉型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全球資金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中國已具備通過建設綠色‘一帶一路’引領發展中國家變革,推動全球經濟低碳轉型的能力”。
鄧鎧俊建議,國際投資應在全球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更積極作用,中國的綠色融資市場可憑藉其獨特優勢助力綠色投資增長。鑑於當前中國經濟對石化能源依存度仍較高的現實情況,能源領域清潔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綠色投資的規模化等,將成為中國兑現碳達峯和碳中和承諾的關鍵。
鄧鎧俊表示,相較其他主要經濟體,在岸綠色債券市場及券商、投資者能在中國綠色增長上發揮更大作用,凸顯了中國金融市場尤其是綠色融資領域範圍廣泛、結構多元的特點。“特別是,此前中國在岸綠色債券市場的運作一直遵循本地準則,但中國人民銀行已於2020年發佈最新綠色債券準則,旨在進一步縮小同國際同行標準間的差距。”在此基礎上,惠譽評級期待銀行業綠色績效指數能納入到在華項目融資審慎性評估中,也希望中國投資者更多關注氣候變化風險進而提升對綠色資產的需求。“在此過程中,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題中應有之義。”鄧鎧俊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田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