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抱過的團

那些年我們一起抱過的團

遇到這樣的反差萌行情,崑崙真想説那句名言,我説怎麼來着。

A股衝上3600點已經説明一切,突破箱頂後,不知道要漲到哪裏去了。

機構抱團股在經歷昨日短暫的毒打後,今天,直接創新高。

不僅在以茅台為首的機構抱團股全線反攻,續創歷史新高,連“牛市旗手”的券商股也全線爆發!

A股直接衝上3600點,是2015年12月以來首次,崑崙大膽預判,行情可能進入加速上漲階段。

在這個時候,坐在車上就比較爽了,踏空的滋味有多難受,不用説也知道。

抱團股能走多遠,崑崙不知道,只知道新基金髮行依然火爆,資金正在源源不斷地流入股市。

如果提示風險的話,未免有些太早,那就回顧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抱過的團,行情什麼時候結束,歷史也許會給出答案。

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的特殊階段,使得中國經濟中,傳統基建、消費升級、科技發展、金融擴張同時存在,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是並存的格局。

因此,映射到A股,四大板塊——週期、金融地產、消費、科技,所體現出的機會是輪動的。

目前崑崙的六指擒摩其實就是依據這個原理,只不過增加了醫藥和高端製造,週期主要體現在資源優選上。

週期板塊往往股價波動比較快,投資者很難較長期限內持有,而金融、消費、科技是機構投資者願意持股的主要板塊。因此,A股出現了抱團輪動的特徵。

​按照招商證券的定義,持續加倉並持有一個板塊接近至超過30%,視為“抱團”。

回顧歷史,類似的情況發生過四次,分別是:

2007Q1-2010Q1 抱團金融持續13個季度;

2009Q3-2012Q3 第一次消費抱團 持續13個季度;

2013Q1-2016Q1 抱團信息科技持續13個季度;

2019Q1-當前 第二次消費抱團已經持續9個季度;

也就是説還可以接着奏樂接着舞,當然不能僵化地來個同樣的13個季度,但至少目前還沒到高潮。

高潮是出奇的一致,沒有人會懷疑,但現在仍然有人對茅台質疑,所以消費抱團的行情還可以走着瞧。

機構投資者具有定期業績考核機制、排名壓力、產品發行運作機制以及相似的投資理念,導致他們總是會識別發現業績增速最高的板塊並逐漸調整到集中持股,是“抱團”出現的主要原因。

板塊的業績推動自有其原因和邏輯,簡單舉幾個栗子:

貨幣超發和信貸放量時金融板塊業績改善並大幅回升的動力;

通脹升温是消費板塊業績大幅改善的動力;

新技術和併購趨勢是信息科技板塊業績大幅改善的動力。

每次抱團真正瓦解前,會有1-2次假摔,但之後評估了業績趨勢後又會重新抱團,並比上一次更加堅定。

因此,抱團板塊的超額收益每一次假摔後都是加速上行的。

抱團到了後期,給了很多投資者以“該板塊永遠會漲,永遠會跑贏”的信念。

這種信念,會以在後面不同的簡單明瞭上口的概念體現。

每當基於信念的投資理念超出了業績的範疇,很容易讓投資者麻木而對出現的變化視而不見。

“躺着賺錢這麼簡單為什麼要調倉?”這種理念也會讓在抱團最後減持的投資者痛苦不已,如果跑會不會又會重新抱回來?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麼辦。

抱團問題成為投資者永遠面對的難題。對於率先重倉抱團板塊而成功的基金產品管理人而言,這種兩難體現在,要不要減倉不減倉?會不會前功盡棄?

當然這是快樂的煩惱,但更麻煩一點的我們稱之為“明星兩難”。

簡而言之,越想要業績好,就越要重倉那個抱團板塊,而且必須最堅定最持久,但是越堅定也就越難在風格和行業發生變化時,進行適時的調整。

抱團過程中會出現經典的“抱團-申購-買入抱團板塊-抱團板塊繼續跑贏-吸引更多存量資金加入抱團”這個正反饋。

這種經典正反饋會總引發估值溢價,但往往溢價出現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

每次抱團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出現了業績更好的板塊。

所以,不要被虛妄的概念所矇蔽,找到那個最強業績板塊,並重倉它。

而比找到業績更好的板塊更重要的找到驅動業績變化的中觀和宏觀變量。

所以,從目前來看,在沒有出現更好的業績驅動邏輯前,安靜持有是最好方式,行情結束時市場會明確告訴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0 字。

轉載請註明: 那些年我們一起抱過的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