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25歲身價過億”“獲得超級回報的天使投資人”是他留給眾多職場人的印象,瞭解他的前半生經歷,你會發現,順利且高光的職業生涯無非如此。《新程序員》採訪了這位集技術人、創業者、天使投資人等身份的80後,其深諳技術創業之道,希望給眾多技術創業者一些參考。
作者 | 田瑋靖 出品 | 《新程序員》編輯部25歲靠自己實現財富自由,在絕大部分人看來是受上天眷顧的幸運兒。
1981年,黑龍江大慶市,戴志康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是大學老師,父親是機械學科的博士生導師,薰陶之下,戴志康從小便對鐘錶、收音機等設備表現出濃厚興趣。和大多數孩子不同,戴志康的玩樂時間幾乎都在自制半導體設備。“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電工”,如果不是電腦的出現使戴志康愛上編程,或許他現在會是一名出色的電工。
1992年,11歲的戴志康接觸了電腦,父親是他的啓蒙導師。相比於機械製造,編程帶來的直接感受是,再也不用騎着破自行車滿大街地找零件了。彼時Windows系統還未出世,DOS系統當道,當下流行的C語言、彙編語言對戴志康而言不算難,兩年內便熟練掌握、應用,開發了殺毒、遊戲、漢化工具等應用軟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0元。
對編程的熱愛使戴志康整日沉迷於電腦,但好在父母注重綜合培養,不只看考試成績單,他便更加大膽地鑽研編程。自1996年至1999年,他在全國NOI信息學聯賽中先後獲得過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在《電腦愛好者》《電腦》《PC Computing》等雜誌發表文章十餘篇。由此收穫了的3000元的稿費,加上初中時售賣軟件得到的300元,一直被戴志康放在存錢罐裏,“捨不得花”。
2000年,戴志康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但他很少去聽課,大二時直接搬離學校,在校外的出租屋內整日與軟件為伴,戴志康回憶起這段日子,“感覺自己像個科學家”。學校給了這位“不務正業”的學生三次紀律處分,而戴志康面對自己15門考試不及格的成績,似乎也不着急。此時的他,正一門心思撲在軟件研發上,其自研的Discuz!社區軟件系統在大學期間為他賺取了幾十萬元。也因此,戴志康聲名鶴起,不僅畢了業,還成了招聘市場的香餑餑。
執着的性格和對實現理想的信念,使戴志康面對2004年30萬年薪的誘惑不為所動,他要做自己的事。他背起電腦,將Discuz!的收入作為啓動資金,隻身到北京創立康盛世紀(後更名為康盛創想),專門做Discuz!系統以及Discuz!論壇的研發、運營與推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似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僅兩年,Discuz!便成為全球用户最多的PHP論壇,在全國同類市場中佔50%以上的份額,年收入突破500萬元。彼時,戴志康25歲,當同齡人還在為工作着落髮愁時,他已經是Discuz!創始人、康盛世紀CEO,多少人想實現的財富自由夢,在這個年輕人身上顯得如此輕而易舉。
無疑,戴志康是個成功的技術創業者,而他也準備好迎接下一個身份——獲得超級回報的天使投資人。
2007年,Discuz! 的“天使”周鴻禕(360公司創始人)邀請戴志康一起投資博雅互動。5年後,博雅互動的上市為戴志康帶來了4億元的賬面收入。同年,《小小帝國》開發商殼木軟件被A股上市公司神州泰嶽收購,戴志康兩年前的50萬元投資額變成了4500萬元。投資帶來的鉅額回報徹底開啓了戴志康的創投路,先後投資了火幣集團、魔漫相機、辣媽幫、夥伴雲等公司,成績喜人。
如今已41歲的戴志康,回想自己前半生的成功經歷,他並不認同幸運一説,“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預備的獎勵,只不過有些機會需要準備很久很久”。戴志康將自己的技術創業方法論總結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成為更全貌的技術人員,“全貌”指對一項技術或一件事物的來龍去脈都有深度瞭解,且能夠觸類旁通;第二部分是全貌的技術人如何成為優秀的創業者,將技術領域的運行邏輯與思考方法融會貫通到更廣的範圍、更多的領域。
戴志康:夥伴雲CEO,知名創業者和投資人,Discuz!創始人,博雅互動(434.HK)董事局主席。曾獲《中國企業家》“創刊20週年封面人物”、《財富》中文版“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創業邦》“40位40歲以下投資人”等獎項。
升維:成為“全貌”技術人
“優秀的技術人就是能夠從更高的角度看問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人就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普通的技術人,通常是將別人抽象、總結的東西拿過來,不善於或不習慣親自探究‘所以然’,因此對技術的理解就沒有閉環,這時總會碰到‘這個能做,那個做不了’的問題。優秀的技術人似乎很少遇到這種情況,因為他的思考框架已經涵蓋技術周邊(即橫向如前端、後端、運維、產品等)和技術縱深(即縱向如架構、算法、數據庫、操作系統等)兩個方向。此外,他還可能觸類旁通發現許多事物的類似規律,這樣的人也可以轉型產品、創業和投資。”談及技術人創業的可能性,戴志康認為,其根本在於該技術人能否基於當下的研發工作,突破橫、縱兩個方向的認知維度,這也決定了一個人的職業道路能走多遠。
如何超越所謂的“維度”?戴志康分享了他的成長方法論——追根溯源。“二十年前我用PHP語言開發軟件,PHP的上游是什麼?是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而在數據庫中,有SQL語句、執行計劃、存儲結構、存取機制等,逐一鑽研。因為只有清楚SQL語句的上游需求,這條SQL語句才能寫好,只有瞭解操作系統執行邏輯,才能寫好PHP。”那時網絡還不發達,沒有太多現成的解決方案或約定俗成的用法,所有問題要自己去溯源,做出很多假設,然後去驗證。看似簡陋的開發環境,卻是鍛鍊技術人思考力的好機會。
如今,技術人被分為開發崗、運維崗、架構崗、算法崗等,各司其職。戴志康表示,如果想提升技術水平,一定要跳出崗位本身的限制,以一種“匹夫有責”的心態,從全局思考上下游鏈路的需求、原理、方法等。“不僅是個人層面,做企業也一樣。決定企業做什麼,需要追溯市場需求、行業需求,甚至站在社會乃至歷史的角度審視‘何為正確’。企業、市場、行業、社會、時 代,一層一層向上追溯,便會知道答案。”
戴志康坦言,研發Discuz!時是其技術水平提升最快的時期。為了提升Discuz!的運行速度,他花費近一年時間鑽研各個技術環節的執行邏輯。“為什麼這樣寫代碼運行就快,那樣寫代碼運行就慢?回到上游一看便知。同時,我對比了不同的文件操作、不同的文件尺寸變量,以及文件變量被反覆賦值和重新賦值之間的區別,研究解釋型語言是怎麼被執行的。更進一步,將每個環節的執行時間以Log形式展示,反覆測試,觀察用時,就能知道哪一步需要優化。”用一邊假設、一邊觀察結果,並分析源代碼的方式,戴志康不僅學到了PHP的原理,還了解了操作系統執行邏輯、數據庫存儲機制、算法結構等。不知不覺中,所寫代碼的質量也提高了一大截,因為他深知自己寫出的每一行代碼,其背後的機器都在以怎樣的邏輯執行,用時多久,消耗多少資源,得到何種結果。
當技術人清楚自己所寫代碼的來龍去脈,並能將技術邏輯運用到其他領域分析問題時,那他就具備了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能力或者説找到本質問題的能力,創業的成功率也會提升。因為許多創業者只關心最終結果展示的數字,卻不知道這數字如何而來,導致出現很多“拍腦袋決策”。
此外,創業公司往往關注融資額,這也不是商業本質, “商業本質是利潤”。戴志康如是説,“如果創業者對將要付出的成本和所獲收益有大致瞭解,可以清晰估算用户需求、市場空間,模擬事件流程和最終利潤,那就有機會實現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成功。”就像寫代碼,如果不思考基本原理,只堆代碼,不考慮運行、維護成本及可擴展性等,這就是垃圾代碼。
選擇:創業不是賭博
當一個技術人決定創業,往往面臨職業方向和市場的選擇。
對於職業方向的選擇,通常會指向CEO與CTO這兩種身份,據戴志康對創業者的多年觀察,二者雖同為公司創始人,但能力要求差別懸殊。CEO即首席執行官,負責公司戰略的執行力與執行效果,是進攻型的角色,CEO作為戰略決策者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CTO又稱首席技術官,保障產品功能的實現、技術架構的健壯以及技術委員會的運作等等,是偏戰術的角色。大多數CTO也不懂經營,能力要求較為垂直。尤其在規模較大的公司,CTO帶領的技術部門根據公司戰略配置產品與開發,是花錢實現需求的成本中心。但如果CTO能夠站在更高角度,從公司戰略或產品與業務戰略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追尋“何為正確”的問題,那麼CTO就相當於產研團隊的CEO,具備了將技術作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對於市場的選擇,許多技術人創業都傾向於先憑感覺開發一個產品,然後再面向市場,觀察適用性與匹配度,戴志康分析,這是一種“手裏有個錘子看誰都是釘子”的狀態,會造成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不匹配的問題。“我自己也曾多次犯這樣的錯誤,其結果無非是兩種,要麼產品太超前,市場暫時還不需要;要麼是產品沒價值,用户不買賬。這時內向的技術人就要懂得人脈圈的重要性。”對於創業者而言,圈子就代表其市場、客户、友商、競爭對手。因此,如何利用人脈獲取市場驗證,就顯得非常關鍵。“人脈就像一面鏡子,可以驗證你的想法,照出你的不足,給你建議和意見。”人脈這面鏡子能夠讓迷茫的創業者明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怎麼改進,比自己關起門來琢磨事半功倍。“人際關係分兩種,一種是今天我請你幫忙,明天我還你人情,這可能單純停留在交易層面。另一種是互相照鏡子,共同進步,這種探討、交流的關係比較持久。”
無論職業方向與市場如何選擇,技術人都需要將原本單一的能力升級,擺脱創業“深且窄”的束縛,變成“全 貌”技術人,做一個全面的經營者。俗話説,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在紅利期,創業較容易,就像地下全是水,在哪個地方鑽洞都能取水。而今時不同往日,要求技術創業既有深度,又不乏廣度,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技術世界,只跟感覺走的時代了。“當然,技術人創業的成功概率較大,因為技術是數字化的,底層是理性、精確的數據,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直覺是構建在此基礎上的,當能把技術做得閉環且出色時,相應技術人的理性和感性都比較靠譜。”戴志康如是説。
正如代碼結構的結實程度決定程序的成敗,爛代碼源於不深究“所以然”,本質是缺乏知識,學而不精、不廣。靠感覺實現一個功能,測試後才發現問題,然後便是不停地返工、修補。而好代碼都是經過設計,從架構到功能依次實現的。技術人無非是通過代碼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思維邏輯體系,然後用其來指導創業。創業不該是場賭博,它應該是一個充分了解、精打細算、認真選擇的過程。
創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好
創業其實就兩件事:從無到有、從有到好。
如何從無到有?據戴志康分享,首先,要明白從無到有是為了具備從有到好的能力;其次,選定一個可以從有到好的方向。選定方向的關鍵,是找到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即PMF。尋找PMF的最好方法是不斷地提出假設,進行低成本試錯。假如你通過洞察市場、訪談用户、分析競爭,並且瞭解自己,選定5個可能獲得成功的方向,每個大方向下又分5個子方向,那麼這5×5就有25個試錯方向,觀察每個方向與市場的匹配度,收集用户反饋,以及正、反面反饋背後的原因。
找準定位後,下一步就是從有到好。戴志康的方法論是數字化經營,他舉了一個例子——Discuz!,相比其他體量大且功能豐富的技術論壇,Discuz!誕生初期功能少、運營人員也只有戴志康一個,這樣看似毫無競爭優勢的社區如何存活?戴志康列舉了所有可能突圍的因素,如性能、功能、安全、速度等,最後發現功能少、迭代快、運行快或許正是Discuz!可以發力的方向。找到這個假設後,戴志康向幾位用户驗證,得到的第一反映是“技術論壇不可能快,再快也有帶寬限制。”在2003年左右的網絡環境下,人們根本不會相信網絡能有多快。用户的第二個反映是“那得多少錢?”人們潛意識認為如果一件事物的附加值變高,成本也會相應提升。那麼假設成本也不高,戴志康得到的回答是“要是這樣的話,我肯定買!”如果這個價格是服務器價格的1/10,那麼用户會“馬上把它介紹給所有人”。
經過一番調研,戴志康知道這件事可行,並且收益率不低。於是,他在論壇頁面下方設置了數據變化值的展示位,可以看到系統運行用時、查詢次數等,他將這些數值看作系統優化的重要對象。“我剛加上一個頁面用時0.4s,查詢了25次數據庫,經過一次次的優化,頁面執行時間逐漸降為0.3s、0.2s、0.1s……”在優化數值的背後,是大量的壓測實驗,統計不同代碼的執行時間,從中找到最優解,然後觀察、總結其中的邏輯。這與2012年出版的《精益創業》一書中提到的OMTM(唯一關鍵指標)如出一轍。
運行速度成了Discuz! 的最大賣點。“技術參數看似與銷售額沒有關係,但體現的是系統性能,性能若與用户價值成正相關性,那技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銷售額。”
可見,從有到好的經營方式無非是將數據精細化地拆解、分析,並做針對性地優化。如果換作人,也是同理。普通銷售如何成為金牌銷售?就是將每一個銷售里程碑做到極致,低時耗、高成效便是金牌銷售。
此外,戴志康認為,精細化經營還有兩個作用,一是通過數據運營手段提高決策能力,二是助力管理,比如根據採集的數據制定銷售業績排行榜,使銷售部員工獲得榮譽感與激勵感。再比如針對每次的代碼審查評分繪製分數線,使研發部員工看到自己代碼的分數排行與波峯、波谷,進行調整和優化。當企業規模增大時,精細化經營的作用會被更加放大,站在員工角度而言,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都希望被看見、被弘揚,收到正向反饋後,會激發員工積極做事、主動承擔的意願,提升執行力。
當然,精細化經營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抹殺創造力,制定嚴苛的制度,而是通過數據這面鏡子,極大地激發有方向、有質量的創造力,通過數據將過程中的優秀與不足可視化,以作針對性地優化。許多企業在內部設有數據大屏,以此展示其業績工程,看似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細分到具體部門的管理層面,許多員工卻不會將自己的工作與那塊大屏聯繫起來。因此,通過精細化經營,使每個優秀的技術人、優秀的管理者、優秀的企業與組織,都找到自己的OMTM,“絞盡腦汁不斷地向縱深探尋、優化不足。該過程所收穫的不僅是名利與成功,還有對這個世界運行規律的理解,以及對系統之美的深深讚歎。”
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精細化運營每個中間節點。這套邏輯或方法是戴志康真正建立自信的重要因素,至今已經用了20年。他坦言,“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你會發現許多事物的內在運行邏輯都是相似的。”
本文節選自即將上市的《新程序員004》,從MySQL之父、MariaDB創始人 Michael "Monty" Widenius,到PostgreSQL全球開發組聯合創始人Bruce Momjian、阿里巴巴副總裁賈揚清、指令集創始人兼 CEO潘愛民、著名科技作者吳軍,再到 Vue.js 作者尤雨溪……《新程序員004》以「我們的技術時代,我的程序人生」為主題,與多位國內外知名的技術先鋒和新生代程序員代表進行了深度對話,希望行業優秀人物的技術之路與人生感悟給大家帶來啓發。
END
《新程序員001-004》全面上市,2001年創刊,21年技術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