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訪軟銀中國合夥人劉纓:機構要適應資本寒冬,高技術低成本醫療是好賽道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黃嘉祥

“資本寒冬喊了好多年,都快成常態了,投資機構要學會適應這個常態。”近日,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劉纓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募資難是因為市場化的資金少了,加上國資LP(有限合夥人,泛指投資者)的要求更高,GP(普通合夥人,泛指股權投資機構)需要學會平衡好各類LP的需求。當然,也要提醒創業者要保存實力,保存企業活下去的希望。

當下,國資類LP已成為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出資主力軍。清科研究中心在中國基金合夥人峯會上發佈的《2023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發展概況》顯示,從新募人民幣基金的LP國資屬性來看,以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台、國企/央企、政府引導基金等為代表的國資背景LP依舊是中國募資市場的重要支撐。2023年上半年,國有控股和國有參股LP的合計披露出資金額佔比達71.2%。

軟銀中國資本(SBCVC)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第一批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機構之一,目前同時管理着多支美元和人民幣基金。劉纓於2009年加入軟銀中國資本,主要專注於醫療健康、新材料、TMT等行業投資,一向青睞投資具有混合基因的項目,如醫療技術與TMT技術的跨界,生物技術與數據技術的跨界,曾帶領醫療投資團隊投出了華大基因、普門醫療、海普洛斯等明星企業。

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劉纓;受訪者供圖

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訴求各有不同,對GP有着不同的要求。劉纓説,人民幣基金時間很短,比較適合風險小的項目,因此在醫療投資領域不偏好投資創新藥,可能投更多醫療器械、生物技術類項目;美元基金則適合早期、風險類大一些的項目,這是完全由LP不同性質決定的。

一支人民幣基金往往由國資LP和市場化LP構成,這也要求GP平衡好各類LP的需求。

劉纓表示,當前成立一支人民幣基金,國資的配資很重要;如果沒有市場化的LP,跟國資也不好談,因為國資會覺得GP連市場化資金都募不到,可能也不是好的GP。國資LP風險意識會很強,但也會有產業政策的壓力,而市場化LP的財務需求十分迫切,往往會擔心返投等這些壓力使得GP投不好的項目。

在平衡出資比例較高的國資LP返投需求、市場化LP高企的收益追求方面,軟銀中國資本摸索出了一套投資模式。

“安全是第一位,人民幣項目投資需要非常謹慎。”劉纓説,軟銀中國資本有20多年的歷史,培育出很多佔比較高的上市公司,他們的分拆業務也會繼續成為軟銀中國資本重點合作的方向,這些項目基本都比較優質且低估值,從而風險一般較小,回報率較高,能夠保障基金賺錢,而且項目分拆便有落地的需求,以此平衡國資LP的返投需求、市場化LP的財務需求,以及GP的盈利需求。

“一直以來,我們合作的早期國資LP都是市場化的基金,基本沒有給返投的壓力;而對於近期合作的政府LP,軟銀中國甚至會超額完成了返投目標。”劉纓表示,近年來,從軟銀中國資本的LP構成上看變化不大,而美元基金訴求也越來越像人民幣基金,更強調DPI(投資回報率)和退出。與人民幣基金相比,美元基金的復投率更高,每一期可達到40%—50%。

低成本醫療與高技術醫療,是軟銀中國資本現階段在醫療領域的主要投資策略。劉纓表示,在國內的醫保支付結構中,基本上30%的城市人口占用了80%醫保支出量,而70%—80%的低收入人口,只消耗了20%—30%的醫保的支出,這個比例是不平衡的。

“如果想把醫療資源普惠化,就會需要大量低成本導向的醫療解決方案,即少花醫保的錢,讓大多數人實現病者有其醫。”劉纓説,軟銀中國從醫療產業鏈上拆分研究,尋找各個環節可以切入的投資項目。當下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醫療機構提高效率,縮短了醫療資源內耗,降低了成本。

劉纓觀察到,生物醫療技術一向走在了科技的前面,它會給人們帶來更加精確、精密的醫療技術改善,包括現在的基因測序技術,使得用藥更加精準,手術機器人的拓展使得手術更加精確,這就是高技術和低成本兩個投資策略在民生上的市場細分應用。

今年以來,劉纓出差調研項目的頻率明顯增加。在看醫療器械項目方面,她經常需要通過手術跟台進行盡調,以觀察該公司醫療器械的實際使用效果。

劉纓今年主要關注生物技術類和微創設備類的項目,比如介入消融手術的醫療器械。因為消融技術具有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等優勢,門診也可以做,符合高技術和低成本醫療的要求,她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賽道。同時,她也看好醫療行業的國產化方向,“這是未來一個比較大的投資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