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1年結束還有52天,機構針對2022年的經濟和股市展望已開始相繼出爐。
明年經濟增長如何?A股又有哪些機會值得關注?“碳中和”如何影響觀察和投資邏輯?這些問題都是當前業界聚焦的熱點問題。
11月8日~9日,中金公司與中信證券先後發佈了2022年展望觀點,他們對於明年經濟表現將好於今年有一致預期。其中,中金公司預計2022年經濟企穩回升,全年GDP增速在5.3%左右。中信證券更加樂觀,預計能實現5.4%左右的增速,高於今年的5.1%(兩年複合)。
從股票市場來看,中金認為明年A股日成交萬億元左右將成常態,但整體盈利增長可能迴歸至常態略偏低的增速,預計將在6.2%。同時,中金認為當前仍處於增長放緩與政策託底預期的交互期,“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重要的觀察窗口期”。
從股市增量資金來看,公募基金仍將是居民配置A股的重要渠道,中金預計這部分增量資金貢獻可能在0.9萬億~1.2萬億。中信證券預計公募基金規模將在8500億元左右,整體股市增量資金或達1.42萬億元。
預期企穩,但面臨三大約束
近期伴隨疫情有所反彈、地產行業風險暴露,疊加前期能源供求矛盾,似乎經濟增長正經受巨大考驗。不過,站在2021年的冬天展望明年,機構總體預期相對樂觀,認為明年經濟將企穩回升,但其中的挑戰也不可不重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長低於一季度和二季度,主要是受到疫情變化的影響,9月疫情轉好後,經濟已經較8月出現改善。他預計四季度經濟景氣將略好於三季度,全年將實現8%的實際增長(兩年複合增長5.1%)。
同時他認為,2022年經濟表現實際上將好於今年。“今年中國經濟短期出現了一定的下行壓力,總體表現為‘疫情尾部綜合徵’。 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將真正邁入‘後疫情時代’,我們預計能實現5.4%左右的增速。”諸建芳稱。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展望2022年,需要市場關注更多的問題,包括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全球產業鏈瓶頸、發達國家勞動力供需錯配,以及中國需求下行壓力、房地產和相關債務風險等。
在他看來,人口老齡化、綠色轉型、產業鏈重組、金融監管加強以及降低貧富差距,會終結全球經濟的低效時代,從追求短期的效率和成本下降到注重中長期的可持續性。新冠疫情則起到了加速調整的作用。
從供給方面,彭文生認為正面臨三大約束。首先是人口約束,人口老齡化會抑制供給擴張。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變動是經濟發展最根本的驅動力。中國人口紅利的高點已經過去,主要經濟體面臨的供給約束趨勢性增加,將帶來通脹與利率上升壓力。
其次是碳中和,也帶來新約束。彭文生認為,今年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升,背後有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的因素。面臨碳中和的約束,和過去的大宗商品超級週期不一樣,傳統的化石能源將呈現“量縮價升”的趨勢。
最後是產業鏈重組,將增加成本。在他看來,在全球範圍內不僅生產而且運輸物流也受到嚴重影響,港口大堵塞、海運費也大幅上升,是“一代人才見到一次的供給衝擊”。究其背後原因,可以看到過去幾十年全球產業鏈的節點分工越來越細化和分散,而單個節點的生產與供給則日益集中。而全球產業鏈穩定性增加的背後將是成本上升。
“展望2022年經濟形勢,在供給約束之外,市場還關注房地產和相關債務風險問題。這兩個問題相互聯繫,不僅影響明年的消費和投資需求,也是我們看經濟中長期供需平衡問題的重要視角。”彭文生稱。
他認為,中國處在第一個金融週期,以2008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信貸大擴張為起點開始。中國金融週期的下半場調整可能還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近期房地產企業相關債務風險的暴露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但在他看來,“金融週期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壞情形正在過去”。
對於當前的滯脹壓力,彭文生認為,關鍵是通過技術進步提升生產效率,相關商品比如能源價格上升起到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但科學技術具有一定的公共品屬性,要克服個體機構投入不足的問題,需要政府發揮作用。
A股進入“萬億成交”時代
2021年A股市場整體平淡,以階段性、結構性機會為主。在宏觀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2022年A股市場將是怎樣的圖景呢?
中金公司王漢鋒團隊認為,2022年處於疫情衝擊下大波動後的“餘波”期,全球部分經濟體疫後超常需求刺激政策帶來的增長及物價“大起”與隨後潛在的“大落”,以及對應的政策應對是分析2022年資產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當前中國市場有“滯脹”、地產下行、債務壓力等方面的擔心,市場路徑可能仍有波折。
基於對2022年GDP增長5.3%的預期,中金預計A股整體2022年盈利增長為6.2%,可能迴歸至常態略偏低的增速。上游價格下行拖累整體盈利,但中下游可能會有所修復。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預期宏觀政策組合為“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態勢,市場流動性逐步走向寬鬆。
由於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中金預計,2022年日成交萬億元左右可能成為A股成交常態。
從今年成交來看,A股並非全面牛市,但1.03萬億元的日均成交額與2015年接近。王漢鋒認為,這並非反映市場情緒過熱,而是在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後的成交量新均衡。隨着股票市場增值和融資帶來股本擴張,A股自由流通市值億接近40萬億元,按照2.57%左右的歷史均值換手率對應的均衡成交額已突破1萬億元。
從增量資金角度來看,中金預計,公募基金仍將是居民配置A股的重要渠道,2022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對A股增量資金貢獻可能在0.9萬億~1.2萬億元。
海外資金也將穩定流入,2021年1~10月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為3278億元,總體規模相比去年2089億元明顯提升,預計2022年海外資金全年淨流入A股規模可能在2000億~4000億元左右。
私募基金勢頭強勁,2021年9月私募基金的證券管理規模已突破5.5萬億元,較去年底48%的規模增速遠高於公募基金,預期2022年私募基金對市場的資金增量貢獻可能在0.5萬億~1萬億元。
其他長期資金方面,中金預計2022年保險資金仍有望為市場帶來約2000億元的增量,社保及養老體系的資金增量可能在500億~1000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預測數據略有差異。他預計,2022股市增量資金規模在1.42萬億元,其中外資4000億元,國內公募8500億元,“險資+理財子”5000億元,“私募+遊資”3500億元,同時扣減“ IPO+股權激勵減持” 6800億元。
增量資金規模不小,但融資、減持及南向流出的規模也很大。
2021年前十個月A股IPO已達408家,募資超過4100億元,超過去年同期。王漢鋒表示,2022年伴隨北交所改革和部分板塊註冊制常態化,預計全年融資額在1.3萬億~1.8萬億元。其中IPO預計在4000億~6000億元,北交所融資貢獻可能在千億元左右,增發預計在6000億~9000億元。
解禁及減持方面,2021年全年解禁在5.5萬億元左右,目前已經披露的2022年個股解禁規模為4.5萬億元。其中一季度和三季度是解禁的相對高峯,7月的科創板也將迎來開板3週年的最大規模解禁潮。中金預計2022年淨減持規模可能在4000億~6000億元左右。此外,預計南向資金規模在2000億~4000億元。
行業配置方面,中金建議繼續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以及科技硬件半導體等,以及中下游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費類的領域,和當前到未來一到兩個季度可能受中國穩增長政策預期支持的板塊。
秦培景則提出2022年將是“藍籌歸來”。
“業績對市場的驅動力更強,結合政策重心和盈利結構亮點決定配置節奏。”在他看來,無論是上半年的優質藍籌崛起,還是下半年的相對景氣板塊,消費都將全年佔優。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