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之後:多個行業受影響,未來走勢或視俄烏衝突進展而定
“石化企業虧本運營,只能減產降低負荷。石化產品幾千種,只要是石油基的都會受到影響,從上到下都會有影響。”張林(化名)在石化供應鏈領域工作多年,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了目前石化產業鏈的境況。
近期,ICE布油創下了139.13美元/桶的高位,這與此前ICE布油曾創出19.99美元/桶的低價並拉爆了中行原油寶形成了強烈反差。
事實上,受油價波動影響的產業遠不止石油化工。對於原油開採企業而言,是喜迎油價上漲。比如去年新進股神巴菲特前十持倉的雪佛龍,在近期股價大幅上漲。然而,高油價對於航空運輸、化學纖維和紡織服裝等產業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從消費端看,一位私家車主給記者發了一個段子:“加滿一箱油就能買一輛自行車,加滿四箱油就可以買一輛電動自行車。”而多位私家車主對是否要換電動車仍然比較猶豫,主要是因為小區沒有充電樁。
油價的上漲,使得通脹的壓力陡增。今年1月,美國CPI已經達到了7.5%,上一次美國CPI達到這個數值,還需要追溯到40年前的1982年。顯然,油價持續大漲之下,接下來美國的CPI或仍然難以見頂。
布倫特原油價格周K線圖。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高企的油價:短期內或將維持在100美元附近本輪油價暴漲的信號始於2022年1月中旬。彼時,俄烏局勢出現升級趨勢,地緣風險帶動市場恐慌情緒,國際油價應聲而漲。
從全球能源貿易格局來看,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在全球石油供應鏈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據方正中期期貨數據,2020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約佔全球原油出口貿易總量的四分之一,其中超過50%的原油和凝析油流向了歐洲國家。
此前,國際原油市場因歐佩克+大規模減產、供需錯配,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俄烏衝突背景下,歐美國家不斷加碼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這進一步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石油供應鏈的擔憂。
價格是對市場情緒最直接的反映。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上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相較於2022年初每桶價差超過20美元。期間,布油價格一度飆升至139.13美元/桶,創下200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
但各方對於油價後續走勢的判斷並不一致。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記者表示,未來國際油價的走勢取決於俄烏談判是否順利,以及歐美國家能否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短期內油價將在100美元/桶上下波動。而據媒體報道,摩根大通認為,如果俄羅斯石油供應持續受阻,到今年底,原油價格可能會達到每桶185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3月9日起,油價出現大幅回落。截至發稿,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從逼近130美元/桶的水平下降至100美元/桶左右。
目前,油價走勢主要與談判情況的變化相關。卓創資訊分析師桑瀟認為,隨着一輪一輪的談判,東歐國際局勢繼續惡化的可能性隨之降低,雖然當前尚未完全達成和解,但從各方軟化的態度來看,針對東歐國際局勢的談判已經取得一定進展。
此外,阿聯酋駐美大使近日表示,“阿聯酋傾向於增加石油產量,並將鼓勵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考慮提高產量”,這也是誘發油價回落的消息之一。
不過,即便俄烏衝突得到化解,在原油供給緊張的大背景下,短期內油價依然難以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受油價大漲影響,新能源顯現出相對的價格優勢,加速發展新能源的呼聲也更高。例如,萬聯證券認為,油價的持續上漲為燃油汽車車主造成了較大的負擔,將推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
另一方面,基於能源安全考慮,歐洲也需要擺脱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林伯強表示,俄羅斯面向歐洲的油氣出口量巨大,歐洲若要通過其他源頭彌補俄羅斯的缺口並不容易,中長期來看,儘快向新能源轉型是其必然選擇。
油價推高成本壓力,航空及農化產業如何應對?我國的化石能源稟賦可以概括為“富煤、缺油、少氣”。因此,長期以來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較高。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國內相關下游行業或將在成本側面臨更大的挑戰。其中,交通行業及化工行業受到的衝擊最為明顯。
以航空運輸為例,航油通常都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支出,油價波動也是直接影響到航空公司利潤水平的主要因素。
據中國國航(601111,SH)2021年半年報,去年上半年的營業成本約416.54億元,其中航空油料成本約99.15億元,佔比23.80%。若以中石油的航空煤油含税出廠價為參照,彼時(2021年6月),中石油給出的價格為4196元/噸。而自2022年3月1日零時起,中石油已把出廠價上調至6022元/噸,上漲了43.52%。
中國國航在去年半年報中表示,在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當平均航油價格上升5%,其與控股子公司的航油成本將上升約4.96億元。
為應對油價波動風險,3月5日起,多家國內航空公司已經提高了國內航線的燃油附加費徵收標準:800公里(含)以下航線,每位旅客收取的燃油附加費從10元上漲為20元,800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收取的燃油附加費從20元上漲為40元。
不過,中國公務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廖學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疫情帶來的旅行限制,航空公司業務對油價的敏感度並不算高。廖學鋒認為,當疫情得到控制、國際航線開放後,即便票價高一些,航空業在今年還是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此外,原油作為農藥產品基礎原料,油價上漲也影響到農藥市場的行情。據安道麥A(000553,SZ)2020年年報,當石油及相關基礎化學品價格急劇下降時,中國市場的原藥價格也一路下行;隨着油價回升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漲,原藥價格開始反彈。
對此,農藥企業主要的應對措施就是進行採購管理或者提高產品銷售價格。從歷史數據來看,油價上漲對農藥企業來説未必是件壞事,安道麥、揚農化工(600486,SH)、江山股份(600389,SH)等農藥企業在油價快速上漲時,其業績表現均比油價下跌時更好。
不過,向下遊傳導價格也存在“天花板”。當終端銷售價格過高時,農民未必會買單。安道麥也在2021年半年報中表示,“為抵消成本增幅,公司力爭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整銷售價格;但一些重點市場的激烈競爭對公司及時有效地調整價格造成制約”。
安道麥證劵部人士告訴記者,成本的漲價也會出現“天花板”。實際上,自去年底至今,由於國內精細化工產品的開工率較為穩定,農藥原藥和中間體的採購價格正在呈現下行趨勢。
ST紅太陽(000525,SZ)證券部人士表示,判斷油價波動對農藥企業成本的影響,還要看公司產品的原材料。例如紅太陽的大宗原材料主要為甲醇、乙醇、氨,其中甲醇和乙醇主要是煤基的,同石油的關係不大。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化肥行業。史丹利(002588,SZ)證券部人士表示,公司複合肥產品涉及的上游產業主要是煤礦、磷礦、鉀礦和天然氣,原油價格上漲對其沒有直接影響。不過,該人士也表示,“油價上漲肯定會帶動天然氣價格上漲”。
“對於原料價格的上漲,下游企業有的能接受,有的不能接受,但大部分還接受不了,他們原來有庫存,也有在觀望的。”張林説道。
他所處的產業是塑料產業,也即張林需要向煉化廠購買塑料顆粒,再向下游的塑料製品廠商銷售。由於此輪油價上漲呈現了短期迅猛的態勢,不少業內企業還沒反應過來。
“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減產,就是最近這幾天。石化企業這些,像中石油、中石化下面的煉廠,所產出的塑料原料價格是每天都在變。但是下游的製品不是説每天都會波動的,它是一段時間調一次的,不可能説馬上隨着原料價格波動它就波動,有滯後性。”張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
換句話説,面對猝不及防的漲價,下游塑料製品企業的補庫存週期尚未到來,大部分企業還在觀望和消化庫存。
在成品油領域,同樣也出現了開工下降的情況。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陳玲向記者表示:“原油作為煉油企業原料,價格走高致使原料成本漲幅明顯,導致煉油利潤下降,生產積極性受挫,部分煉廠遂下調開工負荷,山東地區煉廠開工下滑至56%左右,加之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影響,出行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成品油需求方面有所下滑,汽油、柴油批發價已到達高位水平。”
而針對產業是否向下傳導價格的問題,陳玲表示:“受原油上漲影響,成品油價格走勢是上漲的,但是傳導能力也受需求方面的制約。”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企業表示目前看不到相應的影響。華東某大型物流企業的高管向記者表示:“總體來講,我們作為物流要素的提供方,油價上漲呢,是會抬高運輸成本,但對於我們的客户來講,運輸成本上漲,我們(收費)也是相應上漲,水漲船高,所以總體上對我們影響不是很大。唯一可能(受到的)比較大的影響就是這個傳導鏈條的不均衡,會導致某一些地方在某一些時點上(利潤率)會高一些,某些地方在某些時點上(利潤率)會低一些。”
“另外是大宗物資,這個是所有工廠原材料必不可缺少的,所以整體上來講,運費再怎麼貴,也就是包含在整個原材料供應的成本里面了,但是他們整體的需求是穩定的,還是要生產,還是需要這些物資的,所以不論運輸價格怎麼漲,我們整體的需求還是相對來講比較穩定。”該高管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現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税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關於成品油調價方面,國家暫時沒有出台新的調價機制,現在的調價機制是:國際油價到130美元,國內成品油價格不調或者少調。” 陳玲表示。
俄烏衝突進展影響油價後期走勢熟悉海運領域的一位貿易商向記者表示:“我們去年去英國一個40HC(高櫃,集裝箱術語,40HC表示40英尺的高櫃)是2000美元,今年是9595美元。”
但他也提到,海運價格的上漲並非單單是油價所導致,去年以來,全球海運價格都在上漲,那時候油價還沒這麼離譜。相反,近期油價瘋漲,運費只是小漲。“現在不是出貨高峯期,所以需求也沒有很多,整體漲幅不是很大。通常來説,出貨高峯是下半年,但是還是跟疫情有關。”
油價上漲也引發市場對通脹的擔憂。中信建投在其研究報告中稱:“我們調高對2022年全年的CPI預測,但總體來看輸入性通脹壓力相對有限,難以和2011年通脹高峯相比。”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在最近一年的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輸入型通脹。截至發稿,美元兑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3529,而一年前約6.5,升值幅度約2%。
中金公司在其研究報告中將油價漲跌進行了量化分析,中金公司對俄烏衝突分成了三種情況:較快平息、短期難以平息和不斷升級,對應油價的走勢不同。在短期難以平息的情況下,中金公司預測,布倫特油價Q1~Q4均值分別為100美元/桶、110美元/桶、105美元/桶和105美元/桶。今年PPI同比中樞或上移至7%左右,但CPI同比或上升至2.2%,下半年高點或突破3%。PPI高點在第一季度,高點可能是11%;CPI高點或在三季末四季初,或達3.1%。
招銀國際認為:“俄烏衝突及美歐對俄製裁大幅推升大宗商品價格,打擊金融市場與實體部門信心,增加近期滯脹與遠期衰退風險。歐洲經濟承受最大壓力,歐央行面臨抉擇,中美經濟也將承受一定溢出影響。歐元仍有明顯下行空間,G2貨幣或延續偏強。避險情緒居高和衰退風險上升仍將壓制股票等風險資產表現,大宗商品或先升後降。”
生意社原油分析師薛金磊認為:“未來的油價關鍵點還是要看俄烏局勢的進一步發展。本來今年的原油供應和需求就是緊平衡狀態,目前俄烏衝突給俄羅斯原油出口帶來了一定影響,如果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進一步升級到石油出口方面,供應這方面未來是有非常嚴重的供應中斷的風險預期,這將是高油價的主要推手。另外,就是目前看這個戰爭的狀況,可能還會持續,油價會居高不下,雖然近日供應面有一些利空消息釋放,油價出現了回調,但上漲的核心邏輯並沒有改變,短期內油價仍有繼續上衝的動力。”
來源:每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