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你對恆大造車沒有信心,那麼你應該對恆大搞資本、抬股價有信心。今年年初,恆大一台車都沒有生產出來,恆大汽車港股市值就能達到6000億,一舉超過比亞迪成為國內汽車第一股。雖然後面的故事有點悲慘,如今的恆大汽車股價已經跌到3.7港元(12日午市),市值蒸發6000億隻剩下365.36億,但是恆大充分發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精神。在近期的恆大地產收購案後,再一次採取了“刺激股價”的措施。10月11日,恆大在天津生產基地舉行戰略合作伙伴大會,恆大汽車總裁劉永灼表示,恆大汽車已打響了為期三個月的攻堅戰,確保恆馳首車明年初在天津工廠下線。
據悉,恆大汽車首台量產車型就是恆馳5,從去年開始就投入了測試,今年以來先後完成了冬季測試、夏季測試和高原測試。接下來恆大將從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調集核心研發團隊、技術精英,集中火力“攻堅”推動該車的量產。與此同時,天津基地已改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工業4.0高端智能工廠。
恆馳5,定位為一台中型純電SUV車型,有着許多時下電動車流行的設計元素,談不上造型十分出色,卻也勉強可看。這台車除了在上海車展亮過相,展示過外觀之外,並沒有更多有效信息流出,諸如動力系統的參數、內部中控的設計,是否存在什麼獨具用心的功能,或銷售賣點,一概“未知”。
負債2.5萬億,資金緊缺,仍要排除萬難爭取汽車的量產,看上去一個臨然不亂的勵志故事,卻讓人浮想出許多疑問。疑問之一,包括今年上海車展的大型發佈會和“工廠參觀”在內,恆大都是宣稱首個投入生產的工廠為上海工廠,之後是廣州基地,為什麼現在又説是天津工廠來生產首款量產車?難道之前放在工廠裏的所有重型生產設備,是備了多份的?而上海工廠那份只是用於給老闆拍宣傳照片?
疑問二,一台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又具有載人和高速移動的使用特徵,產品穩定性和車輛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開發驗證過程都需要極致嚴謹周密,傳統大廠有成熟的配套能力的前提條件下,開發一台全新車要用5年時間,期間要進行三冬兩夏的驗證,即使是現在行業節奏變快,一些企業將開發時間壓縮到30個月左右,其安全性驗證也至少要有兩冬一夏。恆大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只用了一年多就能完成恆馳5的開發和驗證?
疑問三,一個從未開動過的工廠,真的通過3個月“攻堅”就能實現量產?參考一個例子,2020年11月就有消息指出,廣汽本田為第11代思域姊妹車型的量產做準備,導入了一批新的激光焊自動化設備。近一年時間過去了,這台車的申報圖剛在上個月登上工信部目錄,計劃首發亮相時間為下個月的廣州車展,距離其實際量產時間還不知道有多久。看來本田這樣的企業真的太傳統了,節奏太慢,應該得恆大學習。
好了,就説到這裏,恆馳5能否在2022年初實現量產,我們要等上3個月才能知道。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恆大汽車港股11日收盤價3.51港元,12日應聲上漲6.5%,至3.74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