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觀察
註冊制改革為遠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業,提供了迴歸上市的機會,可否及時把握住機遇,將會影響到未來新浪的發展命運。
新浪、騰訊、網易、搜狐,這幾個公司名字對老網民來説,已是家喻户曉。20年前,最早一批互聯網公司掀起上市的浪潮。其中,以新浪網為例,早在2000年登陸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首家成功上市的門户網站。在新浪網成功赴美上市的背後,實際上採取了VIE架構,這也是首創的上市模式,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的形式完成了上市的目標。
時隔20年時間,率先完成上市的幾家互聯網企業,如今卻發生了巨大的發展差異化。截至目前,騰訊控股總市值達到4.92萬億港元,與20年前的市值規模相比,出現了井噴式增長的現象。與此同時,網易公司總市值641億美元、新浪總市值27.82億美元。
近二十年間,新浪的發展充滿了曲折,曾經也因微博的誕生,成就了新浪的再度輝煌。但是,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速到來,加上今日頭條、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的紛紛崛起,新浪在與同行業的比拼中,似乎缺乏了持續性的核心競爭力。
9月28日,新浪宣佈New Wave將收購新浪所有已發行的價值約25.9億美元的普通股,且私有化預計在明年一季度完成。
站在當前的時間點分析,新浪選擇私有化,還是一個考慮已久的結果。其中,與新浪的股權結構問題有關,尤其是與管理層權力集中度不足等因素有關。在當前的時間點內,新浪採取私有化的策略,有利於更好解決新浪的股權結構分散問題,進一步提升核心管理層的權力集中度,這將會對未來新浪業務結構、業務板塊的改革帶來積極的影響。
過去二十年,新浪曾經擁有着不少的發展機遇,但卻因不同的原因錯失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與股權結構鬆散、管理層戰略思路與執行效率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聯繫性。減少決策層面上的阻力,提升決策的效率,將會為新浪的改革掃清更多的障礙。即使短時間內新浪尚不考慮迴歸國內資本市場上市,但採取私有化的策略來解決股權結構的問題,卻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此外,近兩年國內資本市場開啓了一輪轟轟烈烈的註冊制改革,目前已經在科創板以及創業板市場中得到了運用。在註冊制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未來企業迴歸國內市場上市的門檻將會更為寬鬆,更能夠體現出資本市場的制度包容性與開放性。與此同時,對港股市場來説,這些年來同樣加快了制度改革的步伐,並允許同股不同權以及未盈利企業的上市,這系列措施的開放,實際上有利於中概股企業的加速回歸,為它們的迴歸上市掃除了制度上的障礙。對投資者來説,如若新浪迴歸國內資本市場上市,可以帶來申購打新的機會,但二級市場溢價率太高,反而會透支掉未來盈利預期。
從新浪自身的股權結構狀況來看,新浪需要通過私有化的形式提升核心管理層的權力集中度,提升決策的效率,為後續制度改革掃除障礙。新浪在這個時候選擇私有化退市,還是具有戰略性的影響意義,可否及時把握住機遇,將會影響到未來新浪的發展命運。假如新浪可以很好把握住這一次的翻身機會,並打造出爆款項目,那麼國內投資者還是有機會企業的成長紅利。
□郭施亮(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