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紅餐網”(ID:hongcan18),作者:豔子,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昨晚,海底撈公佈了上半年的財報,2022年上半年淨虧損2.67億元。
短短一年,海底撈的境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還盈利9600多萬,彼時其股價曾達到歷史最高點85.8港元/股,總市值超過4500億港元(2021年的2月),但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持續虧損44億多,相當於虧掉了過去三年淨利潤的總和,市值也一度跌至不足1000億港元,縮水幅度超過70%。
此後市場上對其的唱衰聲便不絕於耳。“海底撈陷入中年危機”“海底撈跌下神壇”……如今半年報的發佈再一次讓它成為眾矢之的。
但平心而論,海底撈此時的困境在當下的餐飲業實屬普遍。
海底撈的困局是普遍的,通過高溢價賺錢的餐企都不好過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營業收入由2021年同期的200.9億元減少到167.6億元。
海底撈將其歸因於2022年3月至5月受疫情影響若干餐廳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及客流減少,以及因“啄木鳥計劃”餐廳數目比同期減少。
△圖片來源:海底撈上半年財報
其中“餐廳減少”是盲目擴張導致,據財報,上半年海底撈因“啄木鳥計劃”關閉了26間餐廳。考慮到目前海底撈在中國大陸一共有1310家餐廳,關閉餐廳的數字佔比很小,對整體營收的影響並不是最大的。 從這點來看,海底撈營收的下滑主要還是外因疫情的影響。
據海底撈給出的數字,2022年3月至5月,其平均每天有超過200家門店暫停堂食,不過該數字到6月減少至不足90家,7月份進一步減少至30家以下。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我國深圳、上海、廣州、北京、成都,直到最近的三亞、西安等多個城市都相繼受到疫情影響,當地餐飲業遭受較大沖擊。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1-6月,中國餐飲收入同比下降7.7%,其中4月、5月餐飲收入分別同比下降22.7%和21.1%。
以北京生意一直較為火爆的南城香為例,5月份因為停止堂食,其創始人汪國玉説虧損了幾百萬,6月份開放了堂食,但月仍有20多家店輪流關門,有200多位員工隔離。南城香已經算是抗風險能力較強的連鎖餐企,對於廣大中小餐企來説,受損只會更嚴重。
也就是説, 從疫情影響這個角度看,海底撈的困境折射的其實是餐飲業的普遍困境,是顯性的。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而從近年來餐飲消費的變化上來看,海底撈還面臨着一個較大的隱性困境,就是 客流減少的背後,很多消費者不再那麼願意為高附加值的餐飲買單了。
在海底撈公佈年中報之前,“人們為啥不愛吃海底撈了”的話題就衝上微博熱搜榜第二,評論區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大原因是“太貴了”“我最近變窮了”。
這再一次説明了一個問題,受疫情持續和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消費者收入降低或對預期收入不樂觀,導致了餐飲消費出現明顯收縮,不僅是外出就餐的頻次降低了,餐飲消費的人均也隨之下滑,由此我們也看到好吃平價的餐飲業態熱度攀升,而以往那些通過裝修環境、服務、明星/網紅噱頭等溢價賺錢的餐飲則越來越不好過了。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現在很多消費者普遍花錢更趨理性,不再願意為產品之外的其他高溢價買單了,而很多網友不吃海底撈也是不想為服務的高溢價買單。
海底撈一直以來都是以服務立名的,從前生意火爆是因為服務好,如今已經形成高人工成本(員工成本佔收入比重超過35%)支撐的服務溢價模式,想改變是很難的,減少服務程度,那還是海底撈嗎?服務不變,那為高客單價買單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少?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由去年同期的107.3元上漲至109.1元。但代價卻是客流的減少,中報顯示,其翻枱率從去年同期的3次/天降至2.9次/天。
△圖片來源:海底撈上半年財報
這對餐飲人的啓示是,還想通過環境等附加價值賣高價的餐企要警惕了,餐飲消費的大趨勢是價格下降,價值上升,只有滿足高質低價的極致性價餐飲才有更好的生存空間。
重開部分之前關閉的店面,經營重心轉向保“單店效益”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的財報暴露了虧損信息,也透露了接下來的一些發力點,其中一個比較引人關注的舉措就是:要啃“硬骨頭”,重開之前關閉的店面。
為了應對虧損,去年海底撈啓動了“啄木鳥計劃”,關閉盈利不達標的店面止損。今年採取了更進一步的舉措,針對2021年“啄木鳥計劃”下關停的部分門店,擇機啓動“硬骨頭”門店計劃。
財報稱,海底撈目前在考慮重新啓動的可能性,管理層會在未來持續重新評估這些關停門店的選址、物業條件、人員配置、經營面積、經營提升潛力等因素,在滿足市場條件,保證顧客滿意度,不影響現有門店經營表現及人員充足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選擇符合重新開業條件的“硬骨頭”門店。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這個重磅信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就像豪蝦傳的蔣毅所説,原本以為“啄木鳥計劃”就是關閉不盈利的門店,徹底放棄,如今看來並非如此, 海底撈很可能只是暫時“雪藏”了這些門店。
同時,也有很多人對此表示疑惑,海底撈手裏一直握着這麼多不營業的餐廳,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據接近海底撈的知情人士分析,既然海底撈是為了止損才關閉了不盈利門店,如果因此造成更高的成本壓力顯然不符合邏輯。在他看來,這裏面或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些門店都是免租的,本身就沒租金;二是現在餐飲市場環境不好,海底撈的門店都較大,業主一直轉不出去,可能就友好協商先放着了。
蔣毅也同意該觀點,如此一來,從開店成本上説,重啓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新開一個店的裝修成本、設備成本等各方面開支,都是很大的投入。”蔣毅説。
除了老店計劃重開,紅餐網研究財報還發現,事實上過去近一年來,海底撈也並沒有因為“啄木鳥計劃”而放棄擴張新店, 相反,海底撈一直在持續開設新餐廳。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海底撈雖然關閉了291家門店,但這期間仍然新開了129 家門店,其中今年上半年關閉了26家,新開了18家。即去年7月至今年6月這一年間,總共淨減少只有162家門店。
可以看出,海底撈放慢了擴張速度,而且新開餐廳的翻枱率也都沒有太拖後腿。一般新餐廳都需要一定的培養期,與老店在翻枱率上有一定差距。海底撈財報卻顯示,今年新開餐廳的翻枱明顯優於去年同期,而且和老店的差距更小了。
△圖片來源:海底撈上半年財報
從放慢速度,“重開”老餐廳以及新餐廳數據向好等多方面能看出來,海底撈當下的經營重心顯然是放在了門店運營質量和單店效益上。
財報中的相關表述也側面印證了我們的猜想,“除了對餐廳網絡佈局進行優化,我們注重提高門店運營的效益……‘啄木鳥計劃’提出的區域化管理體系有效地幫助我們持續管控餐廳質量……”
△圖片來源:海底撈上半年財報
當下餐飲業頻受疫情衝擊,雖然市場上出清了一些好的地段門面,但抄底仍需慎之又慎。連海底撈都在磕單店效益,對於多數餐企來説,萬萬不要指望用擴張去換增長,把現有門店都做到很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發力社區餐飲,外賣收入大增37.6%除了“保單店效益”外,海底撈財報披露的另一組數據也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收入從去年同期的3.46億上升至4.76億,增加了37.6%,這個幅度還是挺大的。
△圖片來源:海底撈上半年財報
海底撈將這部分增長歸因於今年上半年設立了社區營運事業部 ,鼓勵餐廳以不同方式創收,例如以門店為配送站,為居家的消費者提供火鍋套餐、盒飯、冒菜、小龍蝦等多樣化產品。同時積極運營線上平台,包括海底撈APP、撈點好貨小程序和第三方外送平台,售賣撈派系列生鮮產品和海底撈方便食品。
不難看出,海底撈開始發力時下大熱的社區餐飲。疫情之下,商場餐飲遇冷,社區餐飲迎來發展紅利。海底撈的門店雖不在社區,但欲通過社羣、直播、線上商城等線上運營手段服務家庭消費者。
在紅餐網看來,此舉有優勢也有一定不足。比如,優勢之一就是其門店的快速響應能力。
海底撈COO李瑜曾表示,目前海底撈有一千多家店,平時就有解決內部團餐的需求,還有承接外部團餐需求的經驗,門店端配備有專業的廚師團隊,整個流程體系相當成熟,經過內部升級後,能夠快速根據市場需求作出反應。也就是説,堂食和外賣模式能夠根據變化自如切換,經營效率較高。
優勢之二是其深耕多年的產業鏈實力。比如,海底撈產業生態鏈中的蜀海,早已在B端服務領域形成了成熟的預製菜供應模式,即中央廚房集中生產的團餐AB包。蜀海的標準化產品基本上已經涵蓋中餐、西餐、類火鍋、團餐、酒飲、快餐、粉面等多領域。以此為支撐,海底撈就能高效滿足消費者的各類(產品)需求。
雖然門店響應快速、供應鏈成熟完善,這也並不代表海底撈佈局社區餐飲就能十拿九穩。
事實上 ,疫情之下大部分實力連鎖餐企都在發力社區,不少也都推出了各式預製菜品,再加上盒馬、叮咚買菜等生鮮大佬都在搶食社區這塊蛋糕,社區餐飲的硝煙早已瀰漫到了線上。這就非常考驗餐企的私域運營能力(會員和社羣數字化運營能力),看誰更有本事留住顧客。
在組織力上押大注,人才方面保持大量投入外界能看到的是,海底撈在保餐廳效益,在調整業務結構,在外界看不到的地方,海底撈也在改變,比如組織力的進一步夯實。
具體有兩個體現,其一是人工成本佔比仍然保持較高比例。其二是,重視員工的培訓,人才儲備。
海底撈出現虧損之後,有業內人士指出,海底撈要改善經營業績就得想辦法降低人工成本,要麼裁員,要麼降低員工工資。因為35%這個比例太高了,遠高於餐飲業員工成本佔營收的15%~20%的平均水平。
但從年中報上看,海底撈的人工成本佔比並沒有明顯變化。恰恰相反, 海底 撈似乎比以往更重視在人才方面的投入了。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海底撈首席信息官兼人力資源總監邵志東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越是周邊的環境變化多端的時候,對人的要求就越高。這個時候將錢花在人身上是最保險的,而且是投入產出最划算的,“短期內看來是在增加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投資往往是大於任何投資的回報。”
他指的就是,儘管受疫情影響,海底撈仍保持着在人才上大量投入,並花費更大的精力和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加強疫情下門店的人效提升。
除了培養人才,還要留住人才。針對此次年報中所説的“啃硬骨頭”重啓計劃,有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就認為,除了開店成本更優之外, 重啓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是激勵人才。
他説,客觀來看,海底撈的開店速度確實有所放緩,而復開門店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員工的升遷機會。“因為對連鎖品牌來説,一旦停止開店,組織就會喪失活力。”他解釋道,餐飲行業的流動性太快了,員工學到了本事卻沒有上升空間,很快就會被別的企業挖走。
也就是説, 連鎖餐企開店可以放緩,但是絕對不能不開。
蔣毅曾經深入剖析過海底撈為什麼會發生規模關店的現象,由此導致後面的嚴重虧損,刨根究底,他認為,不是產品、服務、供應鏈、營銷、品牌力等方面的問題,而是人才的問題,是組織的問題。
人才匱乏是整個餐飲行業集體面臨的嚴重問題,解決它只有兩個途徑,要麼外部挖牆腳,要麼內部培養,海底撈走的顯然是後者。
對餐企而言,培養人才,儲備人才非常重要。往短了説,當市場發生變化時,只有有足夠的人才,企業才能有快速的反應和應對能力。從長遠看,人才也是一個企業能走多遠的根基。
小 結海底撈年中報公佈虧損之後,8月31日其股價竟然不跌反漲,每股從之前的約17港元漲至18.6港元,市值突破了1000億港元。其實也説明了一個問題, 很多人對海底撈的前景是看漲的。
對此,你怎麼看?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