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驅動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作為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的公共服務領域能否實現一體化尤為關鍵。公共服務是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最為複雜、任務量最大、最亟待破解的領域。《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為更好實現長三角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與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將提供重要支撐。

影響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因素。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實質是促進生產要素按照市場規律自由流動,分工合作形成集聚規模效應,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的過程。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強調:該區域內公民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能打破行政區域界限,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制度對接、水平趨衡、便捷普惠與政策協同等。相關研究指出,當前影響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因素既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意願性考量。

客觀因素包括自然地理、行政體系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具體來看:一是地理空間距離的遠近,毗鄰區域的便利共享更加必要;二是行政隸屬關係,長三角區域跨上海、江蘇九市、浙江九市、安徽八市,涉及四個省級行政單位,隸屬同一省級政府的城市間便利共享更易實現;三是行政層級,對等行政級別的城市政府間直接協作的可能性更大;四是經濟引力與產業互補性,城市之間經濟引力系數大、互補性強,便利共享的動機更強。主觀因素主要表現為便利共享的意願和採納新技術的條件與意願。而共享意願又高度依賴於便利共享的收益是否高於風險和成本,收益大則意願強;新技術應用則表現為各地政府間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升便利共享的意願和能力。

正如《重塑世界經濟地理》報告指出的,距離、密度與分割是影響一體化發展的三要素。通過改善區域間交通可達性和便捷性,能有效縮短地理空間距離的影響;通過減少分割,提升區域產業互補性與經濟核心要素集聚性,能有效增強經濟吸引力與聚集密度;這些措施構成了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推力。此外,改善空間距離、經濟密度、分割與行政壁壘的一個關鍵手段是信息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這些應用將驅動區域“提密度、縮距離、降分割”,提升便利共享收益以有效促進一體化進程。

大數據驅動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內在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突出強調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要素集聚與流動具有拉動物流、人流、資金流充分流動的作用;並能擴大各要素的釋放深度,促進區域空間功能集聚,逐步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國外研究也表明: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對區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很多國家積極謀劃區域協調發展與城市數據網格、區域間數據走廊相統一的政策佈局。促進長三角區域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也亟待融入數據要素,基於數據化、物聯化、智能化搭建智慧平台,將有限的公共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使之可控、可預測;彌合當前公共服務碎片化狀況,按需精準供給與佈局,提升協同共享水平,進而為突破區域一體化難題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大數據驅動主要有兩種機制:一是大數據驅動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需求響應機制。藉助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優化技術,一方面,通過對跨區域公共需求進行全面快速分析,多維度、多層次細分需求結構以獲取公共服務需求種類、層次和項目,全面捕捉與感知公眾的真實需求。另一方面,還可以藉助大數據挖掘技術刻畫區域多樣化羣體的行為軌跡,瞭解需求差異,並與供給體系加強關聯,主動推送個性化、人性化公共產品。此外,藉助大數據雲平台有助於全面把握社會公眾訴求,以快速分析與精準回應來提升供給效率,並形成供給主體、對象、資源、信息、產品的網絡集聚與交匯,再造服務流程。

二是大數據驅動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供給決策與遞送機制。以大數據驅動重塑長三角區域各級地方政府職能、推動各公共部門的合作供給,讓一系列公共資源與信息數據能夠在層級之間、區域之間、各公共部門之間實現互聯、實時共享,有助於區域公共服務決策精準化與遞送機制精細化。長三角區域各地方政府通過整合區域公共服務基礎數據,建設涵蓋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就業、住房等在內的民生保障數據系統,以大數據方式展現城鄉、區域、羣體間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的分佈情況和供給水平,為進一步瞄準流動性、多元化公共服務薄弱點和短板奠定基礎。大數據驅動的本質是信息驅動,推動區域間、層級間、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與數據共享,以數據標準化改善行政碎片化,從而提升區域公共資源聚合力;在此基礎上通過公共服務數據共享、信息整合與資源協調實現供給的便捷化與精準化;最終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互動形成的數據網絡納入應用領域,構建區域協作供給網絡,逐步催生關聯更緊密、響應更敏捷的公共服務共同體。

加快長三角區域大數據開放與共享進程,充分發揮大數據驅動效應。以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不斷改變着傳統的時空界限;重構着經濟社會運行方式、空間界限與運行底層架構;驅動着區域形成以數據連接、服務在線、智能協同為主要特徵的公共服務新形態。當前全球電子政務發展正處於“公開透明、互動溝通、開放創新、平台服務”的新時期,亟待要求政府部門由傳統的條塊分割變革為開放、協同、合作、互動的新格局。順應數字技術發展趨勢與現實需求,推進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要充分發揮大數據驅動效應。

一是推動長三角城市羣公共領域實現數字互聯與智慧治理。這就要求率先打破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分離,構建跨行政、跨部門與跨行業的統一公共數據池,以及橫向可協同的長三角公共數據平台。當前長三角區域的三省一市,形成了上海“一網通辦”、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蘇“不見面審批”,以及安徽“皖事通辦”的各自優勢。“長三角一網通辦”也在加快建設中,推動實現長三角區域“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加強長三角區域政務信息和數據的互聯互通,是政務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關鍵一步,這也將助推長三角社會服務的便利共享進程,加快形成跨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互認互通和制度銜接。二是以“數據驅動”為主要動力,打破行政壁壘和條塊分割。圍繞要素流動需求,長三角區域應構建公共服務跨區域線上與線下的無縫對接。基於系統連接、數據交換實現公共服務的全域優化佈局,並最終實現公共服務的精準化、便捷化、同城化。三是推動區域數據開放,進一步促進社會公眾參與服務決策,形成跨區域多主體共同參與公共決策的新形態。以數據開放、數據連接、數據賦能為基礎,以跨區域事務協同治理為重點,推動跨行政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化、精準化與品質化。這將從根本上破解長三角區域內部行政壁壘和條塊分割,構建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可持續發展的區域一體化共同體。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於大數據驅動的長三角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運行機制及路徑研究”(19BGL25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社會學教研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5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數據驅動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