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周夢梅
準萬億城商行交出中報答卷。
8月30日晚,興業銀行(601166.SH)發佈2023年中報,截至報告期末,興業銀行資產總額為9.89 萬億元, 十萬億規模近在咫尺; 報告期內,興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110.47億元,同比下降4.15%;歸母淨利潤426.80億元,同比下降4.92%,但兩項業績增速環比一季度均有所好轉。
8月31日,興業銀行新任領導班子也首次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集體亮相發言。
興業銀行的“一正四副”領導班子剛形成不久。7月25日,興業銀行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同意聘任陳信健為行長,聘任曾曉陽為副行長。新任行長、副行長繼任後,興業銀行形成新的“一正四副”架構: 擬任行長陳信健、副行長孫雄鵬、副行長張旻、副行長張霆、擬任副行長曾曉陽。
新的領導班子也對外公佈了新管理班子接下來的工作思路。
在中期業績説明會上,陳信健表示,興業銀行將按照董事會既定的方向目標,未來將繼續“1234”戰略體系,擦亮綠色銀行、財富銀行、投資銀行“三張名片” ,聚焦普惠金融、科創金融、能源金融、汽車金融、園區金融 “五大新賽道”。
營收、淨利潤雙降
今年上半年興業銀行營收、利潤雙降。對此,興業銀行稱,營收的下降主要受報告期初 LPR 重定價等因素影響,淨息差下降。同時,受理財手續費收入下降影響,報告期內非息淨收入同比減少9.75%。營收下降進一步導致歸母淨利潤下降,該公司在數字化建設、業務轉型、品牌及客户基礎建設等戰略重點領域的費用投入加大。
從營收結構來看,上半年興業銀行實現非息淨收入391.90億元,同比下降 9.75%,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58.17 億元,同比下降 30.25%。對此,興業銀行表示,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存量理財老產品規模壓降以及資本市場波動,理財老產品可兑現收益同比減少。
“(興業銀行)逐步改善的業績趨勢符合我們之前的判斷,預計興業銀行理財老產品的整改已基本完成,對手續費收入的大部分影響已在今年一季度一次性釋放。“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馬鯤鵬、李晨表示。
此外,報告期內興業銀行的淨息差為1.95%,同比下降20BP。
興業銀行對此解釋稱,息差下降主要原因是受LPR重定價等因素影響,資產定價有所下行。為緩解息差收窄壓力,報告期內興業銀行在資產端加大信貸資產的構建力度,負債端按照“降本增效”原則合理控制負債成本,更加強調低成本存款增長,負債成本管控取得積極成效。公司上半年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0.79%,降幅較一季度收窄5.39個百分點。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銀行資產總額9.8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73%,存貸款規模雙雙突破5萬億元。各項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 4.81%至5.22萬億元,增速位居同類型股份制銀行前列。各項存款餘額較上年末增長8.43%至5.14萬億元,個人存款保持穩步增長,報告期末餘額突破1.2萬億元,較 上年末增長14.56%,存款結構進一步優化。
財富銀行、投資銀行進入快速增長期
2018年開始,興業銀行在“五年規劃”中提出“商行+投行”戰略,重點打造綠色銀行、財富銀行、投資銀行三大名片。
從中報看,興業銀行財富銀行、投資銀行進入快速發展期。興業銀行中報顯示,上半年財富代銷收入同比增長21.7%,實現投行承銷及顧問類業務收入20.12億元,投行承銷及顧問類中收同比增長14.5%。
興業銀行前行長陶以平是“商行+投行”戰略的重要操盤手之一。
陶以平從2016起擔任興業銀行行長,在任期間,他提出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從規模銀行向價值銀行轉變、從產品主導向客户主導轉變,制定了“三型銀行”“1234”等新的戰略表述,將投行生態上升到與商行業務平齊的高度。
陳信健將延續“商行+投行”這一戰略。“未來,興業銀行將打造“商行+投行”2.0版本。”陳信健在中期業績説明會上稱,立足集團多牌照聯動和“投行朋友圈”,依託高效資源整合能力和協同機制。
“我們的工作思路為鍛長板和補短板。其中,鍛長板方面,繼續做強“三張名片”,將財富銀行與綠色理念與興業銀行已有的特色業務結合,拓展財富管理體系外延,這一部分市場空間非常巨大。”陳信健表示。
此前,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便提出要打造“商行+投行”2.0版本,對原有的“商行+投行”戰略進行深化拓展,包括對產品體系、協同機制、風險模式和考評機制等方面的完善。
“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打造‘商行+投行’2.0版本,在產品線、生態圈、數字化等方面更上一層樓,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呂家進在2022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談及存量房貸利率這一市場熱點話題時,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賴富榮在中期業績會上發言表態,“一方面,從利差的角度看當然有不利的因素,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還貸的壓力就減少了,客户能夠也留住了,所以總體來看,影響還是比較小的,我們判斷全年的整個淨利息收入增收有望繼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