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多家中概互聯網公司股價遭遇“腰斬” 抄底的機會來了嗎?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薇)受外圍股市等影響,3月7日中概互聯網公司股價再度低開。

這已經不是中概互聯網公司首次下跌,面對監管政策對壟斷行為的打壓、數據網絡安全要求提高等不確定因素,從2021年7月至今半年多時間,多家中概互聯網公司股價已經“腰斬”。

不過,資本對中概互聯網公司“抄底”勢頭已經開始顯現,不管是港股通還是ETF產品,對互聯網公司股票越跌越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中概互聯網公司股價“腰斬”

中概互聯網公司股價“打折”並沒有停下。3月7日,Boss直聘、愛奇藝等公司跌幅超過10%,B站、拼多多、攜程集團、美團、唯品會、京東等跌幅也超過了5%。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中概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就一路走低。從2021年7月至今,知乎、B站的跌幅約80%,愛奇藝、滴滴出行、拼多多、唯品會的跌幅超過了60%。

騰訊控股股價的跌幅為29%,但如果從2021年2月最高點750港元來看,時下股價只有400港元騰訊控股,不到一年時間裏股價跌去了46%。阿里巴巴港股股價則在2020年10月底見頂,當時股價達到309港元,而現在已經跌破百元,一年多時間,股價縮水了三分之二。

而在此之前,中概互聯網公司也曾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其中阿里巴巴和騰訊,在2020年底股價見頂之前,兩年內市值翻了一倍,而拼多多估值更是在2年內更是漲了10倍。

快手剛上市就被捧到高位,開盤價較發行價漲幅達193%,最高點時股價為417港元/股,逼近騰訊。而現今快手股價僅為75港元,縮水約八成。

監管政策趨嚴與用户“天花板”

從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到股價腰斬的迅速轉換,與政策對壟斷行為的打壓、數據和網絡安全監管有較大的關係,阿里巴巴因“二選一”壟斷行為被罰182.28億元、騰訊被責令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美團因“二選一”被罰34.42億元,監管政策改變了過去30年互聯網行業野蠻發展的態勢。

此外,隨着阿里、拼多多、京東、快手等用户已經達到數億級別,與中國10億網民數量對比,流量紅利見頂非常明顯,國內用户增長空間已經越來越有限。

進入3月份,中概互聯網企業季報披露高峯到來,隨之而來是公司增長的降速,驗證了互聯網公司的業績的天花板。

2月底,阿里巴巴公佈去年第四季度財報,淨利潤同比驟降75%;嗶哩嗶哩2021財年總營收同比增長62%的情況下,虧損幅度仍在擴大,全年股東淨虧損67.89億元,同比擴大125%。

“抄底”資金越跌越買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數字經濟快速增長趨勢不變的背景下,互聯網行業監管層面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積極信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佈《關於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肯定了互聯網企業和平台經濟的社會價值,宏觀政策持續邊際改善。

面對腰斬的股價,部分資金也開始入場“撿漏”。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段永平已經在2月底開始買入騰訊,驅動他投資的原因,是騰訊的商業護城河。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旗下基金也在持續建倉阿里,在他看來阿里即便在競爭激烈的零售領域,依然也有極佳競爭力。

儘管恆生指數連續下跌,但通過港股通流入的資金卻有增無減。3月7日港股通淨流入資金超過50億元,已是連續9個交易日呈現淨買入。中概互聯網股票是南向資金買入的主要對象,騰訊控股、美團、小米等公司股票,多次進入港股通淨買入企業名單。

將時間拉長到三個月,中概互聯網股票被抄底的趨勢更為明顯。據Wind統計,近3個月來,美團獲南向資金淨買入236.37億元,騰訊控股獲淨買入152.32億元,快手獲淨買入96.31億元。

“目前互聯網公司的估值確實不高,下跌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海通證券互聯網分析師説,以阿里為例,其市淨率已經只有不到2倍,最高峯的時候大約是7倍。如果能恢復到4倍左右的水平,其股價就應該是現在的一倍,上漲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