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壓”成本上漲 中小企業再迎紓困政策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但受近期原材料價格上漲、訂單不足、部分地區停電限電等帶來的影響,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成本壓力加大、經營困難加劇的局面。11月22日,中國政府網發佈消息稱,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加大紓困資金支持力度,到進一步推進減税降費,再到推動緩解成本上漲壓力、加強用電保障,直面“痛點”,為中小企業經營護航。
適時出台接續政策
在紓困資金方面,《通知》明確,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對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以及勞動力密集型、社會效益高的民生領域服務型中小企業(如養老托育機構等)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減輕房屋租金、水電費等負擔,給予社保補貼等,幫助企業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壓力。
而在減税降費方面,《通知》也提到,深入落實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税人免徵增值税、小型微利企業減徵所得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等税收優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到,製造業中小微企業按規定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費。研究適時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後的接續政策。持續清理規範涉企收費,確保政策紅利落地。
上個月,面對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給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造成一定影響,國務院常務會議便已部署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等實施階段性税收緩繳措施。據瞭解,緩税自今年11月1日起實施,至明年1月申報期結束,預計可為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税2000億元左右。
此次國辦印發的《通知》,不僅提到要研究續接政策,也再度回應了企業成本上漲的情況。為此,《通知》提到,要加強大宗商品監測預警,強化市場供需調節,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支持行業協會、大型企業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台,加強原材料保供對接服務等。
近期,在國家發改委、中國證監會等部門的聯動監管之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效果初顯。四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下滑明顯。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價格監測調控處副處長朱曉海提到,近期,煤炭等能源價格大幅降低,動力煤期貨價格由10月中旬的每噸近2000元降到近日的800元左右,降幅高達60%,部分工業原材料價格也明顯回落。
鼓勵對小微企業用電優惠
用電也是現階段掣肘企業的因素之一。“最近限電情況還是有些嚴重,我們的一些廠家每天只能開工4個小時,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大約一個月左右,導致我們很多產品的進貨價都出現了上漲。比如售價169元的充電寶,我們拿貨就要140多元。”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一家手機配件店鋪的老闆也透露出了其上游企業的經營現狀。
為此,《通知》再次重申,要加強用電保障。具體而言,加強電力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科學實施有序用電,合理安排錯峯用電,保障對中小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中小企業的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推動產業鏈龍頭企業梳理上下游重點企業名單,保障產業鏈關鍵環節中小企業用電需求,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確保企業已有訂單正常生產,防範訂單違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也強調,要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充分考慮改革進程和中小企業承受能力,平穩有序推動中小企業進入電力市場。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小微企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
此外,《通知》也在靈活精準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支持企業穩崗擴崗、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擴大市場需求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內容,例如在穩崗擴崗方面提到推動各級政府公共服務平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發佈實時有效的崗位信息,加強用工供需信息對接等。
不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武漢大學財税和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傑也提到,對於專項貸款、貸款貼息、減税降費等措施,政府的紓困政策只能間接到達中小企業。互聯網經濟本已在重塑實體經濟的格局和模式,中小微企業面臨巨大的改造和轉型壓力,而新冠疫情加劇了業務在網絡和實體間的分化。“十四五”期間,政府加大了數字化轉型的投入,希望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傾注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在紓困小微企業方面,唐大傑建議,對於企業來説社保費才是最重的費負,一定要大幅度降低社保費率。在降費率的基礎上加強徵管,維護公平競爭。此外,由於服務業提供了最多的就業機會,建議降低服務業增值税,可以考慮免徵2年生活服務類企業的增值税。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