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億股份註銷,持股比例大幅下降,愛旭股份實控人再度出招。
連收6個漲停板後,愛旭股份迎來降温。5月12日,愛旭股份盤中一度跌超6.8%,隨後震盪上行,收跌0.66%,報20.96元/股,總市值426.8億元。
6天6板
自4月29日盤中漲停後,愛旭股份連板之路開啓,到5月11日,達成6天6板,股價由11.32元/股升至21.1元/股,漲幅86.4%,公司市值也水漲船高,增值近200億元。
而從去年12月拉昇至歷史新高後,愛旭股份就開始大幅回調,至今年4月最高下挫近六成。沉寂許久的愛旭股份接連斬獲漲停板,並非空穴來風。
5月6日,愛旭股份公告稱,實控人陳剛在內的11名股東將以總價1元回購公司8.98億股,並予以註銷。這意味着,愛旭股份總股本將由20.36億股削減至11.4億股。總股本減少,則代表每股收益增加,股票含金量提高。
回購註銷股份緣於業績對賭失敗。2019年,愛旭股份借殼上海新梅進入A股。實控人陳剛也藉此實現財富快速積累,2020年以100億元人民幣財富躋身胡潤百富榜,2021年又以12億美元身家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彼時,上海新梅計劃將除保留資產外的全部資產、負債及業務作為置出資產,與愛旭股份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
2017年初,愛旭股份資產估值僅有20億元。到了2019年1月5日,陳剛受讓兩家機構股東股份後,公司總估值飆漲至52.6億元,而同年1月7日,借殼預案披露後,愛旭股份資產估值又驟增至67億。
不過,在交易所、證監會多次質詢下,愛旭股份資產估值最終降至59.43億元。成功借殼後,愛旭股份仍有“鐐銬”加身,實控人陳剛及其一致行動人承諾重組完畢後,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75億元、6.68億元和8億元。
2019年,愛旭股份超額完成承諾,實現淨利4.93億元。但2020年公司顯現難色,全年淨利為5.49億元,與承諾額6.68億元存在不小差距。
業績對賭失敗在即,愛旭急中生智,在去年3月調整業績承諾,將2020年的業績承諾延期至2021年,承諾數調減至不低於5.38億元;同時,2021年的業績順延至2022年,承諾數調增至不低於9.3億元。
但2021年,愛旭股份非但沒有達標,扣非後淨利反而虧損2.81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公司合計實現承諾業績7.93億元,完成率40.82%。最終,實控人陳剛等11名業績承諾方給出補償方案。
再拋定增
總股本減少,對實控人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愛旭近9億股份註銷後,陳剛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將由37.34%,下滑至23.8%,陳剛的直接持股比例降至20.57%。
不過,陳旭再度拿出瞭解決方案。據愛旭股份5月10日定增預案修訂稿,公司擬非公開發行1.62億股,募資不超過16.5億元,由橫琴舜和一家公司包攬。橫琴舜和同樣受陳剛控制。定增完成後,陳剛及其一致行動人對愛旭股份的持股比例升至33.3%,控制權再度穩固。
根據定增方案,12億元募資將用於珠海年產6.5GW新世代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建設項目,剩餘4.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愛旭股份表示,上述募投項目將聚焦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將新增新一代N型電池的生產產能。與主流產品PERC電池相比,N型電池具有轉換效率高、無光衰、温度係數低、弱光響應高、易於薄片化等優勢,能夠有效突破PERC電池存在的轉換效率極限,最終實現降低度電成本的目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愛旭股份剛剛在兩個月前撤回了一項融資計劃。去年4月,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1億股,募資不超過35億元,同樣用於太陽能電池項目。此後經過三次修訂,該定增最終在審核前夕流產,公司給出的原因是“行業情況、市場環境、融資時機等因素髮生了諸多變化”。
業績回暖
愛旭股份作為太陽能電池龍頭,處於光伏產業鏈中游。5月11日晚,愛旭股份在股價異動公告中指出,上游原材料價格保持上漲態勢,促使產業鏈產品價格持續保持高位,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確定性影響。
回顧2021全年,為應對原料價格高企,愛旭股份連籤四份硅片採購合同,累計採購額高達306.46億元。
不過,公司還是沒能抵擋住來勢迅猛的硅料漲價潮,其2021年營收雖同比增長60.09%,達154.71億,但淨利潤虧損1.26億,同比下滑115.59%,扣非後淨利虧損2.81億,同比下滑150.49%。
愛旭股份董秘辦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漲價潮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市場上上游供應商是比較充足的,價格也是由供需關係決定,隨行就市,我們作為產業鏈中游,能得到合理的價格及有效的數量就可以了。”
2022年一季度,愛旭股份業績回暖。公司實現營收78.27億,同比增長160.25%,淨利潤2.27億,同比增長125.81%。而成本端依舊承壓,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成本達72.45億元,同比增加166.85%。前述董秘辦人士告訴記者,公司通過提升電池片價格,平抑成本壓力。
記者:胡安墉
編輯: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