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台“達達集團”於美東時間5月12日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F-1招股文件,計劃以“DADA”為交易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達達集團以“佔位符”的方式暫定募資規模為1億美元,未來將發生變化,高盛亞洲、美銀證券和傑富瑞擔任聯席主承銷商。在招股書中暫未透露發行價格區間、發行量等信息。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首次公開募股募集到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技術和研發、實施營銷計劃和擴大用户羣,以及一般的企業目的。
達達集團由達達和京東到家兩個運營主體組成,2019年12月由“達達--京東到家”正式更名為“達達集團”。達達集團成立以來的幾大較大發展事件:
2014年6月,達達成立,同年7月獲得來自紅杉中國的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
2015年年底完成由DST和紅杉資本中國領投的3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突破10億美元;
京東到家於2015年4月正式上線,作為京東集團旗下的O2O子公司;
2016年4月15日,雙方共同宣佈就合併一事達成最終協議;
2018年8月,達達-京東到家完成了5億美元的融資,由沃爾瑪和京東分別增持;
2019年12月,改名為“達達集團”。
更名升級後的達達將實施“零售 配送”雙核驅動戰略。達達集團自從與京東到家合併之後,已不再侷限於餐飲外賣,而是率先開始與大賣場、標超、便利店、精品超市等進行合作,將業務延伸到倉儲、落地配。
達達集團的基本面從股權結構來看,IPO前,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持有8.3%的股份,聯合創始人兼CTO楊駿持股1.7%;而京東集團則持有47.4%的股份,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沃爾瑪和DST分別持有10.5%、9.9%和8.7%的股份,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任董事會主席及CEO。
收入方面,分為達達快送業務和京東到家業務。達達快送的收入主要來自向物流公司、連鎖商家、SME商家及個人提供的最後一公里和同城配送服務;京東到家的收入是為平台向商家收取的佣金及配送服務、向品牌提供在線營銷廣告服務等。
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2億元、19.2億元和31.0億元;淨虧損分別為14.5億元、18.8億元、16.7億元,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運營所需成本較大。2017年至2019年,達達在運營及支持方面的成本分別為15.93億元、20.44億元、28.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達達集團淨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京東集團、沃爾瑪和永輝這三家大客户。京東和沃爾瑪均為達達集團的戰略投資方及股東。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由京東給帶來的營收,在達達集團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是56.7%、49.1%、50.5%。沃爾瑪帶來的收入佔比為4.6%、13.0%和14.9%。
用户規模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達達快送業務覆蓋全國2400多個縣區市,日單量峯值約1000萬單。京東到家業務覆蓋全國超過700個縣區市。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達達快送平台的超過634000名騎手總計交付8.22億份訂單。
疫情期間,京東到家平台單量達到去年春節同期的5倍。這對商品供應和配送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達達集團啓動了“到家新鮮菜場”項目,50餘家連鎖商超以及近30家社區生鮮連鎖、菜市場加入其中,重點保障每日7-10點京東到家平台生鮮類商品供應充分、價格穩定、配送及時。
達達集團的潛力與風險在即時配送現已成為線上線下零售企業服務標配的當下,即時配送的商場競賽也顯得格外劇烈。據《2019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行業規模預計為1312.6億元,2020年將達到1700.8億元。
面對千億級市場,大量資本爭相湧入。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口碑宣佈即時物流品牌“蜂鳥”獨立,並在今年3月,菜鳥網絡完成對即時物流企業點我達的全資收購。
2017年,美團上線跑腿業務,開始試水本地即時配送;2018年,美團點評上線閃購業務;2019年5月,美團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同時宣佈開放配送平台。
另外,去年10月順豐宣佈成立“順豐同城急送”,正式進軍即時配送業務。
隨着,達達集團的上市,無疑將即時配送的戰火引向新高潮。
有商流就有物流,這是至今一直沒改變的法則。同樣在即時配送行業,背後都有着足夠大商流平台支撐的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達達優勢明顯。這三大巨頭一方面在為打造自己的數字化新零售基礎設施,以進一步穩固業務根基;另一方面則是向即時配送市場發起衝擊。
據第三方商場研討組織比達諮詢發佈的《2019年第1季度我國即時配送商場研討陳説》(以下簡稱“《陳説》”)顯現,從商場格局來看,蜂鳥配送、達達集團、美團配送的商場份額佔比分別為28.4%、25.6%和24.8%。三足鼎立格局已現。
招股書中援引艾瑞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達達集團旗下兩大平台在商超即時零售、社會化即時配送兩個領域中市場佔有率均為第一。
參考快遞行業的佈局策略,即時配送充分考慮在訂單量、覆蓋面積、人均效率、客户滿意等方面的因素,將人均覆蓋半徑規劃到足夠密,兼顧時效與成本,從而能達到這張即時配送的網絡效能。這樣可以激活即時線上消費需求,而即時線上消費規模的擴張又能反向增加訂單密度,攤薄即時配送單位成本,從而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在滿足消費者即時性需求的同時,即時配送市場仍然面臨了諸多挑戰,其本質還是物流,它的行業模式中存在着兩個風險,一是產品破損、遺失、誤時的風險,二是配送員出現交通狀況的風險。
即時配送的創業草莽期將暫告一個段落,敲鑼打鼓上市的接力賽即將開跑。
但需要看到另一面的是,即使配送的市場規模正在隨着用户消費到家服務的養成,會逐漸擴大,如何突破到家服務的行業天花板才能講好達達未來的增長故事。
但需要看到另一面的是,即使配送的市場規模正在隨着用户消費到家服務的養成,會逐漸擴大,如何突破到家服務的行業天花板才能講好達達未來的增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