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對話》德勤中國 探索數字經濟新機遇、新思路
進入2020年,在線辦公、在線會議、在線教育……已經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這些變化的背後,是新一代數字技術與行業應用的融合--不僅為我們解決了諸多工作和生活的難題,更顛覆了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成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日前,在華為和《財經》雜誌聯合打造的《對話》節目中,德勤中國理事會成員、德勤中國管理諮詢分析與認知業務主管合夥人張慶傑與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楊文池圍繞“把握數字經濟新機遇,以新思路開新局”這一核心話題展開了深度對話。
變革加速 數字化轉型進入新階段
2020年的疫情給整個經濟社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由此也帶來了數字經濟的逆勢增長。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與互聯網相關的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逆勢增長;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
與此同時,B2B行業和傳統依賴線下互動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也在加快。安永於2020年5月18日發佈的《全球資本信心晴雨表》中的調查數據顯示,50%的受訪中國高管表示,已經開始利用新技術來減輕疫情危機對其業務的影響。其中,47%的企業表示已經利用新技術使員工能夠遠程開展工作,32%的企業提到他們利用了自動化,21%的企業表示已在其業務中應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
對此,楊文池也表示,目前,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從傳統的擴張型增長進入到價值型增長的新階段,不論在產業上,還是在客户、生態上,都呈現出新的變化和特點。以華為自身為例,在過去30年,華為的商業模式主要以“賣盒子”為主;但隨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提速,華為也在積極擁抱5G、雲、鯤鵬計算、AI等新數字技術,攜手合作夥伴打造更多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激發業務和應用創新,以加速行業客户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楊文池
而對於行業客户而言,經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信息化建設,每家企業都構建了大大小小的應用系統,但這些應用系統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煙囱”,各自的數據並不能共享,無法進一步支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於是,如何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加速其核心業務轉型,打通數據孤島、提升運營效率,就成為了當下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
不僅如此,在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的今天,生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像華為這樣的生產“盒子”,然後交由合作伙伴去銷售,進而應用到各行各業;現在,轉型和升級對行業合作伙伴的能力要求也在同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藉助“平台+生態”的模式,將服務、解決方案、投融資等不同類型的夥伴聚合在一起,通過生態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實現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面對新機遇 如何以新思路打開新局面?
數字經濟的發展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歷史機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是產業數字化升級,還是行業數字化轉型,都需要以全新的思路不斷向前,才能抓住新機遇、打開新局面。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各行各業該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呢?張慶傑表示,就數字化建設的整體思路而言,“大處着想,小處入手,快速迭代”同樣適用;而面對不同行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差異性,德勤中國通過對數字化建設的體系化思考提出了“數字化建設五支柱”,包括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業務、數字化管理、數字支撐以及資源支撐。
德勤中國管理諮詢分析與認知業務主管合夥人張慶傑
其中,數字化戰略主要包括數字化領導力、數字化創新、數字化方向和願景等;數字化業務則強調數字技術與業務的統合;數字化管理則包括數字化財務、數字化人力資源、數字化流程等。除此之外,數據支撐在數字化轉型中至關重要,這裏主要包括大數據的規劃、數據資產、數據標準和數據治理等;資源支持則包括數字化的組織、企業文化等等。
張慶傑強調,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三點需要着重注意:1、要從被動變革的思維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創造思維,2、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應該與企業自身特點相結合,3、數字化轉型需要全局性、體系化的業務邏輯重塑。
正因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所呈現出的新特徵,對於華為來説,要成為驅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同樣需要轉變自己在數字化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楊文池看來,華為正在攜手合作夥伴,着重加強三個能力的建設,以幫助客户實現數字化轉型:懂行業趨勢和需求、懂技術與業務融合、懂生態發展和價值提升等。
在行業層面,近年來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華為不斷增強對客户的瞭解和認知,深挖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在技術層面,華為也在不斷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將創新的產品和技術與行業業務融合,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的支撐;在生態層面,華為始終堅持打造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有競爭力的生態系統,通過“平台+生態”的策略,不斷深化與合作伙伴的合作,聯合打造有針對性的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實現共贏。
構建數字化轉型生態 共創數字經濟未來
在整個數字化轉型進程中,華為深知只有客户、夥伴和華為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進而打開生態新空間,收穫新價值。
以深圳機場為例,從2018年起,深圳機場就攜手華為及其合作伙伴,開啓了未來機場建設之路。在多方共同協作下,深圳機場的數字化轉型從頂層設計、創新實踐和統籌建設三方面齊頭並進,圍繞“運控、安全、服務”三大業務領域,構建了“運行一張圖”“安全一張網”和“出行一張臉”的場景化解決方案,使深圳機場真正成為智慧機場、未來機場的代名詞。
楊文池也表示,在多年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華為在行業、技術、生態三個方向持續發力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只有華為與客户、夥伴共同做到有共識、有架構、有生態、有運營,數字化轉型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有共識,就是客户要真正把數字化轉型看作是一把手工程,並在數字化轉型的方向、目標達成共識;有架構,就是攜手合作夥伴對客户業務的深入理解,共同搭建數字化轉型的架構,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生態,就是要構建足夠健壯的生態系統,讓參與各方各有分工,互相協作,各自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有運營,則是考慮到數字化轉型發展到今天,並不是隨着項目建設結束而結束,而是要延伸到項目的持續運營上,並在運營過程中繼續發現客户的新需求和痛點,反過來推動系統的持續改進和優化。
作為華為在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張慶傑表示,我們與華為合作,運用構建生態系統的思維,培育和建設生態體系。在培育和建設生態體系的過程中,有兩點尤其重要:第一,ICT廠商與生態夥伴一定要有大格局的思維,摒棄小我,通過融合構建更加多元化的能力,打造更多的創新場景化解決方案;第二,ICT企業需要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出發,努力與上下游構建一個“趨同、共贏、合作”的生態鏈條。
事實上,華為在助力政企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直努力培養和建設一個多元化的繁榮生態。楊文池表示,在平台創新上,華為在現有的數字平台基礎上,繼續融合新技術,打造更加肥沃的“黑土地”,以支撐更多的上層應用創新,更好地服務於政企客户的數字化轉型;在人才培養上,華為也在積極通過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管理類、技術類課程的定製,並通過華為生態大學等,培養更多的同路人;在聯合創新解決方案打造上,華為還將繼續加大與行業生態夥伴的合作,面向更多的行業業務場景打造專屬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在投融資、激勵政策等方面,華為也將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整個生態持續繁榮發展。
如今,面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洶湧大潮,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拐點已經到來,傳統的思路和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只有羣策羣力、開拓創新,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數字經濟價值。為此,華為也將會在技術平台、交易平台、政策支撐等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以“平台+生態”的方式更好地幫助政企行業客户加速衝出數字化轉型深水區,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