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8月20日電 題:一位退伍兵的追“雞”路
新華社記者馬維坤、李傑
初至田岔村,葱翠的山溝邊,坐落着幾座迷彩色雞舍,格外顯眼。
過去,這些迷彩色雞舍前,總會看見身着迷彩衣的張鵬,俯身在雞羣間來回衝刺,雙手擊掌追趕雞苗,生動上演着“老鷹追小雞”的場景。原來,雞苗長到約60天后,經常互啄。“動不動就啄死,必須靠人把它們趕開。”張鵬説。
張鵬正在給小雞餵食。新華社記者 李傑 攝
2015年,張鵬從部隊退伍。懷揣着對家鄉的熱愛,他回到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古城鎮田岔村,開始學着養雞。零基礎的他,碰到問題就束手無策。
“不會,咱就得去學。”張鵬説,網上查找資料、看養雞電視節目,學了很多辦法。為了不讓小雞互啄,嘗試過給小雞“戴眼鏡”、在樹幹上綁紅色布條等辦法,張鵬發現,紅色布條能有效分散雞的注意力,“省事還方便”。此後,雞舍前的樹幹上,紅色布條飄舞。
張鵬不追雞了,可他的步伐卻沒有停歇。為了學會給小雞治病,在鄉村間“串門”的獸醫,成了他追逐的新“目標”。獸醫為小雞看病,張鵬便偷師學藝。“啥病用啥藥,都記着了。”張鵬説,他還製作了進程表,小雞隔幾天打什麼疫苗,餵食還是注射,一目瞭然。
“養在深山人不知”是農產品銷售的難題。張鵬通過電子商務、網紅帶貨等方式,讓土雞和雞蛋“長腿”,“跑”往全國各地。“今年一直供不應求,這幾天雞蛋都沒貨可以發了。”張鵬説。
如今,孵化、育雛、配飼料、打疫苗、電商銷售u2026u2026張鵬“追”出來的“養雞經”出了名,附近村裏的人經常來找張鵬“取經”。
“小雞配飼料,就像給娃娃選奶粉,馬虎不得”“經商就要會算賬,不控制成本就容易虧本”u2026u2026無論是田間地頭給鄉親答疑解惑,還是手機屏幕前向網友分享經驗,平時話語並不多的張鵬,總會滔滔不絕。
2018年,張鵬創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至今,已經帶動周邊農户186户,其中貧困户28户,户均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2019年,在張鵬的帶動下,村集體養雞項目為村集體增收近2萬元。
“田岔村才脱貧不久,產業基礎薄弱、村民種植養殖效率差,進一步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田岔村黨支部書記武榮説,“鄉村發展需要更多像張鵬一樣的人蹚出致富發展路。”
迷彩色是雞舍和張鵬裝扮的主色調,軍旅生涯養成的韌性和責任感則支撐着他在進擊路上不斷前行。“今年,我還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建一個有機肥料廠,幫鄉親們把雞糞利用起來。”張鵬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