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5月25日發表文章《隨着企業在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後實現生產多元化,中國可能成為眾多中心之一》稱,對許多企業來説,在新冠疫情後調整供應鏈意味着從中國向外拓展,而不一定是離開中國。文章摘編如下:
自去年底新冠肺炎出現以來,始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商業活動限制措施已凸顯出中國在從兒童玩具到藥品在內的全球商品生產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貝恩公司副總裁格里·馬蒂奧斯上週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説:“這給幾乎所有企業都敲響了警鐘。議程上的第一項是,‘我該如何在供應鏈中建立彈性?’”
馬蒂奧斯説,這一戰略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建立靈活性——即迅速轉換不同生產來源以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在去年夏天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貢獻了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35%。麥肯錫的報告還説,中國已經成為汽車、奢侈品和手機等許多產品的全球第一大市場,約佔全球消費總額的30%以上。
新冠疫情擾亂了全球商品流動。安邁企業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林浩日説,做出轉移生產的決定需要長期的規劃和投入,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在企業在經濟下行期間努力節省成本的情況下。
林浩日説:“中國仍然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整體供應鏈解決方案。世界上幾乎沒有幾個國家能夠讓你找到建造某種東西所需的幾乎所有產品……中國的勞動力成熟度和人才儲備仍然很有吸引力。”
麥肯錫去年夏天的那份報告發現,世界其他地區變得更加依賴中國,而中國則變得更加自給自足,因為它試圖更多地依靠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