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4成家庭擁有2套房,户均資產超300萬!你達標了嗎?
房產市場裏,有一個問題始終被大家討論:中國的房子夠住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對於那些1平米都沒有的普通人,答案是“一房難求”,對於坐擁百萬套房產的炒房客,他們擔心的不是房子夠不夠住,而是高槓杆下,房價橫盤,可用財富被嚴重透支的問題。
最近,市場上熱傳着一篇央行報告《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內容基於2019年10月在全國對3萬餘户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資產負債情況調查而形成的報告。不僅反映出當下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現狀,還透漏出諸多房地產的關鍵信息:
1.家庭户均總資產超300萬,住房佔比近7成
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户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佈分化明顯,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
户均資產317.9萬,這個數字超出了大多數人的認知,一定又有人認為自己被平均了。但這組數據足夠真實的原因在於,此次調查對象為城鎮居民,也就是農村居民不包含在內;其次總資產不是淨資產,也就是沒有剔除掉家庭負債,央行公佈的資產數據既包括你的所有者權益,也包括你的負債。
住房佔比近七成,説明居民資產雖然超300萬,但大部分資產集中在房子上。與國際相比,美國的房產在家庭總財富中的佔比僅為三成多。而房子是用來住的,變現能力並不強,所以居民實際可支配財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不難看出,房產是我國絕大多數家庭的主要財富來源,造成了許多家庭難以忍受房價的劇烈變動。房價上漲則財富迅速升值,即使不能變現,所有人也都很開心。房價下跌則家庭財產持續受損,財富縮水,居民出門消費的慾望也隨之減退。
這也是為什麼當下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原因,房產與家庭財富的深度捆綁,背後影響的卻是土地財政、銀行主力信貸資產。
2.城鎮住房擁有率達96%,4成家庭擁有2套以上房產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達到96.%,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住房擁有率也有89.1%。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户均擁有住房1.5套。
單看96%的住房擁有率感覺相當高,但其實住房擁有率只是一個統計概念。一個家庭只要父母有房,不管在哪裏,子女也算擁有住房,所以整體看我國是不缺房子住的,差別在於結構性失衡。
比如一二線城市商品房供應不足,三四線或地縣級市的房子多,卻不具有金融屬性,多數房子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等等。這也在提醒購房者,未來應該把三四線金融屬性低的房子儘早拋售,置換去大城市,那裏的房子才更具價值,可以傳承、繼承。
3.買房加槓桿是常態,房貸佔家庭總負債比重超7成
總體看,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率的均值為9.1%,低於美國的12.1%。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負債集中化現象明顯,負債最高20%家庭承擔總樣本家庭債務的61.4%;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佔家庭總負債的75.9%。
既然房子成為家庭的主要資產,那麼多數人最大的支出就是買房。有意思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富裕家庭的負債參與率更高,且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低資產家庭對民間借貸的依賴度相對較高。按家庭總資產排序,資產最高20%家庭的負債參與率最高,為63.3%,且負債中97.1%為銀行貸款。資產最低20%家庭的負債參與率最低,為38.6%。資產最低20%家庭的負債來源中,89.4%來源於銀行貸款,遠低於其他家庭;9.0%來自於民間借貸,遠高於其他家庭。
這主要是因為低資產家庭收入較低,或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從銀行渠道獲取貸款相對困難。同時也體現出一個典型的財富鄙視鏈:負債>資產>現金,越富裕的人越能更早接觸負債。
對於普通家庭來説,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流動資金風險。如果現金流正常,收入能平復債務,則債務不存在風險;如果樓市出現大幅波動,或家庭經濟收入出現資不抵債,那麼房貸就會成為一個家庭難以承受之重,那麼有三類人風險較高:缺乏穩定收入的低收入羣體、面臨購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重壓的中青年羣體、住房負債佔比過高的剛需羣體。
可見,雖然居民資產負債整體穩健,但資產流動性存在一定風險。你家是什麼情況?達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