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增長70.56%,明陽智能張傳衞:關鍵在創新 | 疫線企業家
4月30日,明陽智能披露2020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收29.78億元,同比增長70.56%;實現歸母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277.59%。
疫情影響之下,不少行業企業一季度增長受挫,明陽智能因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
“能夠逆勢增長的關鍵便在於堅持創新,我們一季度不僅沒有減產,還在增資擴產,整個集團新招員工接近2000人。”日前,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衞,接受南方 記者專訪時表示,正通過創新發展,在全球新能源高端裝備領域,明陽智能已實現從跟隨,到並行、再到引領式發展的三級跨越。
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廣東風力發電機組產量同比增長158.2%。
對此,張傳衞認為,經過近兩三年的高質量開發建設,廣東海上風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未來“全球海上風電看中國,中國海上風電看廣東”。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衞。受訪企業供圖
創新引領
在手訂單約15GW,攻克海上台風區發電難題
南方日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挑戰,不少行業企業一季度增長受挫,明陽智能以及所在的風電產業,為何可以實現逆勢增長?
張傳衞:根據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手訂單約15GW,這為公司業績穩健增長提供了的保障。
這背後有兩個緣由。一方面,海上風電是海洋清潔能源,海上風電裝備是大國重器、重大裝備,發展海上風電產業,符合廣東加速能源結構轉型,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和要求。
廣東省首個大兆瓦級海上風電項目一一湛江外羅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安裝36台明陽智能MySE5.5MW機組。 受訪企業供圖
經過近兩三年的加速開發建設,廣東海上風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8年快速起步,2019年全面開發,2020年進入高質量、高速度開發建設階段。三年時間建成接近1000萬裝機規模,到2021年底,廣東海上風電建成規模,預計可佔全國將近1/5。
另一方面,從企業層面而言,明陽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包括技術創新和建設模式創新。我們也由此在全球新能源高端裝備領域,實現了從跟隨發展,到並行發展,再到如今的引領發展。
比如,過去國外專家認為,在中國東南沿海台風區70米/秒的極限風速下,建設海上風電無異於新能源領域的“登月工程”,而明陽智能八年磨一劍,耐得寂寞,勇於攻堅,定下心搞創新研發,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面對颱風侵襲,我們所研發生產的風機,不僅能夠經受住考驗,還可藉機提高發電量,實現從不可能到可能的重大技術跨越。
未雨綢繆
保供應鏈穩定關鍵要實現“內循環”
南方日報:當前全球製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疫情衝擊,有業內專家表示,這也將成為限制海上風電設備交付,以及新裝機量併網速度的瓶頸。請問明陽智能的供應鏈受疫情影響情況如何?
張傳衞:總體來説,我們基本沒有受到影響,但確實有部分同行企業受到了影響。尤其是一些關鍵部件,比如説海上風機的主軸軸承主要來自於德國的,風機葉片中的輕木主要來自於厄瓜多爾,跟輕木配用的特種泡沫,則主要是來自於意大利的。但是疫情發生後,由於部分國家進出口管制,這些國外的供應鏈受到衝擊。
廣東省首個大兆瓦級海上風電項目一一湛江外羅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安裝36台明陽智能MySE5.5MW機組。 受訪企業供圖
我們其實早有謀劃,在一二月份疫情初期,國外問題還不嚴重的時候,我們就從厄瓜多爾、意大利等地,提前把這些材料部件採購回來。好消息是厄瓜多爾近期已宣佈恢復生產,意大利與我們有合作關係的特種泡沫生產企業,也依然還在生產發貨。
南方日報: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其中包括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此,您有何建議?
張傳衞: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關鍵在於國產化,要實現“內循環”。比如我們一直在重點培育國內的戰略供應商,河南、湖南等地的一些供應商企業都實現了快速成長,部分企業還實現了上市。
目前,美國、日本等國提出的產業迴流,對我們國家的產業安全、產業創新也有啓示,就是必須要堅持自主創新,培育自己的核心供應鏈,才不至於受制於人。
未來佈局
探索對海洋經濟的立體化開發
南方日報:廣東提出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建設,帶動形成的集海上風電研發、裝備製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運營維護一體化的風電全產業鏈。作為製造業大省,發展風電產業對於擦亮“廣東製造”名片,有何重要意義?
張傳衞:海上風電具有規模大、產業鏈長、輻射牽引作用巨大等特點。比如,從高性能複合材料、海上防腐材料,到高強度鋼材、合金材料;從海底光纜、海底電纜及海上輸電設備,到高性能發電機、齒輪箱、精密軸承、液壓件等關鍵部件;從海上支撐平台、海上吊裝、運維船的海工裝備,到海上工程技術等,將形成上下游近百個高度一體化的產業集羣,進而形成集海上風電研發實驗、高端製造、運營服務、高端裝備出口等為一體的新經濟增長極。
這也是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為數不多能走到全球前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可構建起基於國內的產業鏈條和龐大的產業集羣,到2025年的時候,廣東在這一領域的總產值將不小於汽車產業。
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是廣東首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共安裝27台明陽自主研發的MySE3.0MW半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受訪企業供圖
這個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但海上風電所帶動的產業想象空間還不僅於此,我們最近在做一些重大工作,從近海向遠海、深遠海進發,除了發展海上風電,還將探索海水制氫、海洋牧場等相關領域,真正實現對廣東海洋能源到海洋經濟的立體化開發。
南方日報:不久前,國家相關部委印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從2022年開始,中央財政不再對新建海上風電項目進行補貼,鼓勵地方政府自行補貼,支持本省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對此您怎麼看?
張傳衞:其實早在2016年,我就提出新能源產業發展要靠創新,要靠加速技術迭代速度,通過創新解決電價問題,實現普惠發展。什麼時候不補貼,都能夠有很好的投資收益,説明這個行業已走向健康,實現高質量發展。
廣東海上風電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綠色、低碳的清潔能源,推動世界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羣建設,通過技術創新打造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激勵產業鏈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積極性,優化成長空間,所以在國家取消補貼之後,地方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適度給予一些政策性支持,激勵開發、培育高端技術創新,推動建設成本降低,使產業能夠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記者】李鳳祥
【作者】 李鳳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