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人民幣債券受青睞 預計下半年外資繼續加速佈局

  新華社上海7月7日電(記者楊溢仁)轉眼2020跨過半年時點,儘管伴隨資金面的收緊和基本面的回暖,國內債市陷入深幅調整,並完成了“牛熊”格局的切換,但這並未改變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的決心和態度。

  國內債券連獲外資增持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境外機構的債券託管量為21960.11億元,較上月末多增829.39億元,同比大幅抬升33.48%。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7月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以法人為統計口徑,有455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模式入市,6月新增5家;有565家境外機構投資者經由“債券通”模式入市,6月新增17家。

  不可否認,在各種債券投資項下匯率、利率風險管理便利措施推出,外資評級機構中國業務獲批的大背景下,國內債券市場對於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正不斷增大,即便身處新冠肺炎疫情發酵導致市場急劇波動的環境中,外資也沒有停下增持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政策層就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整體規劃與部署,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在吸引外資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餘額達到108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約2.6萬億元,2017年以來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長。眼下,境外機構持債規模佔我國債券總量的比重為2.4%,持有國債規模佔比達9%。

  人民幣資產避險屬性凸顯

  可以看到,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較大變化。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主要經濟體名義利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進入下行通道,金融危機後更有發達經濟體維持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至今,疫情衝擊更加大了市場對負利率進一步普及的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依舊處於220BP左右的高位。在這種情況下,伴隨我國金融、債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考慮到國內復工復產進程的加速和長期向好基本面的持續存在,全球大量資金加速流入中國市場順理成章。

  無疑,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投資的新勝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於今年的全球經濟前景預期十分悲觀。其在6月末發佈的最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4.9%,此前預期為-3%。分國家來看,中國是唯一被預測在2020年能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增長率或為1.0%,此前預測為1.2%。

  “年內來看,境內利率債的配置價值優勢顯著,而外資仍會是國內債市重要的邊際增量資金。”華創證券固收團隊首席分析師周冠南稱,“下半年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海外主要國家的寬鬆政策雖在節奏上有所放緩,可難以轉向,全球低利率環境持續,人民幣資產的利差優勢或將受到進一步關注。就外資的配置偏好看,料主要集中於國債和政金債等利率品種。下半年國內經濟逐步恢復,人民幣匯率難以出現趨勢性貶值預期,外資持續流入料為大概率事件。”

  不少境外機構亦預測,未來五年內,仍將有萬億美元資金流入人民幣債券市場,而在美國、歐洲、印度等多個市場無力應對大流行現象越發明顯的情況下,全球資金尋找避險市場和更安全穩定的增長點已不可避免。

  加速開放同時需練好“內功”

  來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復產復工節奏快於其他國家,預計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增長差”從二季度開始將拉大,經濟基本面料支持中國維持相對其他國家較高的無風險利率,人民幣匯率也將得到有效支撐。

  部分業內人士更判斷,隨着中國基本面的好轉,中國債券的收益率會不斷上漲,為投資者提供持續而穩定的回報。結合金融開放的最新政策,未來“債券通”等渠道的債市交易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當然,在加速開放的同時,我國債市依然有必要不斷加強並完善相關機制、體制的建設,行穩方能致遠。

  綜合業內專家建議,首先應補好短板,完善債券發行信息披露、債券違約處置等制度的安排,切實保護債權人利益,加強信用評級監管,提高國內信用評級公司公信力,有序推進會計、審計準則與國際標準接軌,提升我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

  其次,有必要在國債期貨市場引入境外投資者,豐富國債期貨的投資者類型,增強境外投資者的持倉黏性,更好地發揮國債期貨市場功能。

  第三,中國債券市場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債券通”的“北向通”上線以來運營穩定,較好地實現了“引進來”的目的,後續應繼續深化推進“南向通”,讓中國投資者“走出去”,真正實現與境外債券市場的雙向互聯互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9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財經|人民幣債券受青睞 預計下半年外資繼續加速佈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