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在中國外貿中地位再降 數據力證"脱鈎中國"是笑話
原標題:何偉文:數據力證“脱鈎中國”是笑話
據海關總署14日公佈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好於預期。上半年進出口額達到14.24萬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0%;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這主要是一季度大幅下降所致,二季度出現明顯回升,同比降幅從一季度的6.9%縮小到0.2%。其中6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長5.1%,出口增長4.3%,進口增長6.2%。
“脱鈎中國”成為笑談
在特朗普政府不斷惡化雙邊關係的大背景下,上半年中美貿易表現差於中國對全球貿易的表現。中美雙邊貿易額為16429.9億美元,同比下降6.6%,兩倍於進出口總額降幅。其中對美出口下降8.1%,明顯大於對全球出口降幅;從美進口下降1.5%,明顯小於從全球進口降幅。
不過也應該看到,二季度以來,中美貿易表現明顯轉好,尤其是我們對美國的出口明顯反彈。
在一季度同比大幅下降23.4%後,對美出口4、5、6連續三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整個二季度同比增長5.1%,從而使上半年對美出口同比降幅縮小到8.1%。其中6月份當月出口2821.2億美元,超過2018年12月實績,使2019年美國新加徵關税的效果差不多歸零。
從對美進口上看,一季度中國從美進口同比增長2.1%,但4、5兩個月負增長,6月份強勁反彈,當月環比增長15.1%。這在美國對全球出口一片哀鴻中尤其顯眼。據美方統計,4、5兩個月美國對全球出口同比分別劇降29.0%和36.3%。其中5月份對加拿大出口同比下降43.3%,對墨西哥出口下降53.7%,唯獨對華出口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12.1%。中國成了美國出口悽風苦雨中的唯一亮點。5月份中國還取代加拿大成為美國當月最大貿易伙伴。
這是個很大的諷刺。因為也是在5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還宣稱“如果與中國斷絕所有關係,美國將節省5000億美元”。我們看到,一方面,華盛頓政客們沒有一天不污化、圍剿、打壓甚至“脱鈎”中國;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產品的依賴不變。
疫情以來的事實再次證明,政客們能夠編造歷史,能夠實施錯誤政策,但不能改變客觀經濟規律。中美貿易的經濟基礎依然存在。“中美脱鈎”的政治意志再一次被事實推翻。
美在中國外貿中地位再降
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出的另一個特點是,儘管中美貿易強勁反彈,並未改變美國在中國全球貿易份額中節節下降的趨勢。2020年上半年在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中,東盟地位繼續上升,歐盟穩定,美國續降。中國-東盟貿易額逆勢增長5.6%,達到20898億美元,佔中國全球貿易總額14.7%,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歐盟貿易額同比下降1.8%,低於對全球貿易降幅。歐盟佔中國全球貿易總額14.0%。美國則只佔11.5%。
回顧美國政府實施對華加徵關税兩年來的歷史,這一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2018年上半年,美國佔中國全球貿易總額比重為13.7%,2019年上半年降至12.0%,2020年上半年續降至11.5%,兩年下降2.2%。同期東盟比重則從12.7%升至13.5%,再升至14.7%,上升2.0%。歐盟則從14.6%升至15.6%,再升至15.8%(歐盟27國加英國),上升1.2%。可見,美國丟掉的中國貿易份額都被東盟和歐盟拿走了。
2020年的疫情和經濟衰退加速了過去三年來主要大洲在中國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消長趨勢。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前5個月中,由於疫情在亞洲和歐洲控制得相對較好,利於貿易恢復,亞洲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歐洲比重略升0.2個百分點,北美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亞洲和歐洲合計已佔我全球貿易71.9%,為美國比重(11.5%)的六倍多。
從進出口分別來看,2020年上半年對歐盟、東盟和日韓港台出口合計41878.9億元,佔出口總額54.3%,為美國所佔比重(16.2%)的3.3倍;從上述國家和地區進口合計34558.3億元,佔進口總額53.0%,為美國所佔比重(6.1%)的8倍多。因此,無論出口還是進口,美國想卡我們脖子就能卡住的局面已經不存在了。
中國可爭取更主動地位
展望下半年,有理由相信,儘管中美關係面臨更壞的前景,雙邊貿易仍將繼續發展。我們要敢於堅決回擊和反制華盛頓對中國的一切無理攻擊、限制和打壓,也要善於維護並推進同美國地方、民眾與商界的合作。
同時,我們應把全球貿易的重心放在佔我國對外貿易總額70%以上的亞洲和歐洲,並努力擴大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為此,需要力保年底前完成RCEP協議,力爭達成中歐雙邊自貿協定,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眾多貿易安排,並努力堅持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這樣,我們不但更有條件實現全年進出口貿易的正增長,而且為抵禦美國的霸凌主義提供了廣闊迴旋餘地,為疫情後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作者是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