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大型銀行的人均營業收入為25萬美元左右。” 6月19日,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我國大行人均營業收入與國際大行差距持續收窄。
該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2019年11月公佈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中,根據選取的17家中外銀行進行經營效率指標對比分析,其中包括我國4家大型銀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國際主要經濟體的13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對比結果顯示,我國四家大型銀行部分經營效率指標持續提升。
具體而言,一是我國大行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穩步下降。2019年我國大型銀行平均成本收入比約為27%,大幅低於國際大行70%左右的平均水平。從指標看,我國大型銀行單位成本投入的產出超過國際大行兩倍,其中兩項主要原因是我國大型銀行的管理費用、員工費用等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
二是,我國大行金融服務客户數與勞動生產率優勢較為明顯。2019年,我國大型銀行平均服務的手機銀行客户數接近3億,普遍超過國際大行手機銀行客户數的數倍甚至十多倍。我國大型銀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很大程度得益於科技替代程度不斷提高和業務流程持續優化。比如,2019年我國大型銀行電子銀行分流率(通過電子銀行渠道受理的業務佔比)為97%,較十年前幾乎翻倍,通過線上業務逐步替代傳統櫃面業務,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服務效率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大行人均營業收入與國際大行差距持續收窄。根據介紹,2019年,我國大型銀行的人均營業收入為25萬美元左右,雖然仍低於國際大行35萬美元左右的平均水平。但近十年來我國大型銀行人均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年化增長率約為10%,人均營業收入由十年前佔美國大行的三分之一,逐步增加至目前的約三分之二。
近十多年來,我國大型銀行經營管理取得長足進步,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加強。通過深化改革,推進科技應用,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部分經營效率指標已接近國際先進銀行水平。但我國大型銀行在經營理念、綜合服務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下一步,大型銀行還要持續加快轉型發展,完善公司治理,強化科技支撐,從技術與人才上要效率、從治理和風控上要效率,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實體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