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區塊鏈領域近來一直熱度不減。上個月,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區塊鏈又作為信息基礎設施被列入“新基建”。
不出意料,區塊鏈成了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重點關注對象”之一。
發展雖快,但仍處初級階段
“近年來,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很快。”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傑介紹,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7年全球10%的GDP將通過區塊鏈技術存儲;世界知名市場研究公司IDC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16.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80%。
在鄭傑看來,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它是“新基建”中的新技術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諸多商業場景,尤其是金融領域中可以發揮巨大功效。
但不得不承認,區塊鏈的發展依然剛剛起步。
“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鄭傑認為,要想實現區塊鏈技術規模化落地,必須要解決跨鏈互通與協作難、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標準規範建設亟待加強、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監管機制和手段還不完備等問題。
治理、監管與標準亟待健全
對於區塊鏈的未來發展,代表委員們各自從不同角度提出建議。
在加強監管體系建設方面,鄭傑建議,深入研究區塊鏈對個人信息保護、數據跨境流動、支付清算結算等方面的影響,探討區塊鏈在底層核心技術、中層應用邏輯和上層信息管控等方面的監管問題。
鄭傑還提到,應“加強對區塊鏈節點的追蹤和可視化、以鏈治鏈等監管技術的研究,強化區塊鏈平台級應用的安全評估,提升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的合規性和規範性”。
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九三學社中央提案也對區塊鏈技術進行關注,提出應規範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 醫療”中探索應用。
九三學社中央提案提到,區塊鏈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安全性面臨挑戰。例如,個體健康數據以及我國人口的遺傳信息等都屬於敏感數據,有着高度的安全需求。而區塊鏈隱私保護、智能合約漏洞等問題仍待解決。
“區塊鏈技術因去中心化、難篡改、自激勵的特性對當前的法律和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治理、監管和標準等仍不健全。”九三學社中央提案建議,成立專門機構、強化監管,另外應充分發揮相應行業協會、學會作用,強化業內自治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