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即將迎來一週年,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究竟成效如何?各界如何看待改革的效果與進展?對後續改革又有哪些期待?這次由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上海國際經濟與金融研究院課題組聯合主辦的研討會上,施東輝、東北證券副總裁董晨、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張宗新等來自監管、實務、學界的代表齊聚一堂,從多角度對上述市場關切問題進行探討。
“科創板註冊制改革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雙重突破’,既以硬科技為突破口,打造‘資本形成+科技驅動’對接模式,又為市場基礎性改革試出新路。如今,市場系列改革正在鋪開,活力不斷激發,‘改革牛’值得期待。”張宗新説。
打開制度改革突破口 註冊制理念深入人心
“過去一年多時間,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實現七大效應,分別是改革示範效應、企業包容效應、科創成長效應、融資快速效應、產業聚集效應、價格均衡效應及審核威懾效應。”施東輝認為,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改變就是,註冊制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施東輝看來,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影響深遠。首先,註冊制改革的實質是股票發行權利觀念的轉變。在註冊制下,股票發行是企業基本的經濟權利,監管機構只是對信息披露進行審核。其次,註冊制的發行審核理念是“大浪淘沙”,目的是不錯過好的企業,最終篩選出偉大的企業。最後,高度市場化的註冊制需要一整套為其保駕護航的制度體系,例如歸位盡職的中介機構、規範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暢通便利的退市渠道,以及一糾到底的訴訟機制和行政執法力度,其中有些配套條件還在努力中。
“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功能的再造工程,其基本內涵是重新界定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註冊制意味着市場要在發行上市領域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張宗新表示。張宗新及其研究團隊發現,放寬漲跌幅限制等交易制度改革並未引起市場過度波動,反而較好地促進了市場充分博弈,提高了定價效率;IPO詢價機制改革使得二級市場定價市場化,顛覆A股定價模式,使得IPO定價效率得以提升。
董晨認為,科創板多項制度安排已經與成熟市場接軌,這對未來鼓勵海外企業來華上市,加速股票市場的國際化做好了鋪墊。“當然,這也對我國證券公司投行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券商必須儘快做大規模提升競爭力。”
助力科技驅動戰略 彌補新興產業結構“短板”
張宗新告訴記者,2019年,科創板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均值達到11.87%,2016年至2019年的平均研發支出複合增長率達31.65%,説明其研發投入具有高增長性。同時,科創板企業的Tobin Q普遍大於1,樣本均值達到5.7786,意味着科創板企業總體的市值遠高於其賬面價值,投資者對科創板企業給予極高的成長性溢價。另外,科創板上市企業的科創屬性、新經濟產業特徵明顯,信息產業、生物製藥、高端裝備製造佔了大部分。
張宗新認為,由科創板引領的金融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正是改革“雙重突破”之一。科創板以硬科技為突破口,快速彌補新興產業結構短板,提升要素生產率,實現資本市場“金融加速器”效應,提升“資本形成+要素資源配置”稟賦,推動要素生產率提高,形成了“資本形成+科技驅動”對接模式。
“註冊制的上市要求對新經濟企業的包容性更強,將成為培育新經濟巨頭的搖籃。”董晨認為,新經濟獲得更多的資本關注,有助於企業獲得更多資源,提高創新創業熱情。最終,“偽成長”倒下,“真巨頭”成長,真正運用市場化機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