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浮動淨值型貨基運作滿週歲“叫好不叫座”難題待解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財經

2019年7月獲批,並自同年8月相繼成立的首批6只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如今已運作近一年。作為應資管新規要求,採取了不同於傳統貨基估值方式的新產品,浮動淨值型貨基自成立之初就備受關注。然而,產品運作即將“滿歲”之際,在發行時就“叫好不叫座”的現象再度延續,截至今年上半年末,6只產品整體規模腰斬,部分更縮水超八成。在分析人士看來,資管新規的推動,有望使得浮動淨值型貨基成為更多低風險投資者的選擇,但未來該類產品的發展也仍需監管層、基金公司等多方的支持和努力。

多隻產品規模縮水超八成

2019年7月獲批,8月開啓發行,首隻產品成立於同年8月14日的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如今已運作近一年。但“週歲生日”之時,這類資管新規下的創新型貨幣產品卻並未迎來大發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6只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規模(份額合併計算)僅約為31.69億元,較成立時減少近58%。

據瞭解,貨幣基金可以分為固定淨值和浮動淨值兩種類型,前者為傳統貨幣基金,後者則為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估值方法上,傳統貨幣基金採用攤餘成本法保持面值穩定;而浮動淨值型則採用市值法,要求貨幣基金份額的定價、申購、贖回均以基金資產的市場價值為基礎,所以淨值會產生浮動。

值得一提的是,發行之初,6只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就曾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據彼時的招募説明書顯示,6只基金均設置了20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但截至成立,除中銀瑞福浮動淨值型貨幣達到56.07億元外,其餘5只產品均不足10億元。整體而言,首批6只基金的募集總規模約為75.44億元。

對比最新規模情況看,首募規模最大的中銀瑞福浮動淨值型貨幣已縮水超八成,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規模僅為10.92億元。同期,鵬華浮動淨值型貨幣和華安現金潤利浮動淨值型貨幣的規模也已低於1億元,分別達0.51億元和0.82億元,也較成立時下降超八成。不過,相較之下,嘉實融享貨幣則逆勢提升,規模由2.1億元增至16.37億元。

就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規模變更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部分上述基金公司,但截至發稿前,暫未收到相關回復。一位相關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浮動淨值型貨基對接的投資者類型仍僅有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則無法進行佈局。在這一情況下,該類產品也只能依靠與更多機構客户進行對接合作才能推動規模提升,但在機構投資者的各類資產配置比例中,貨幣基金僅為相對較少的一部分。不得不説,個人投資者的“缺位”也使得該類產品的規模增長略顯乏力。

平安證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團隊負責人賈志表示,除估值方法外,浮動淨值型貨基和傳統貨基的運作、投研等沒有太多差別,成立至今的規模縮水則主要源於當前的市場環境導致。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向好,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凸顯,與此同時,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持續處於底部區間,導致多數產品遭遇大額贖回,浮動淨值型貨基也不例外。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機構投資者雖然不太可能直接配置權益類基金,但也開始將資金轉向收益率更高的產品中,例如“固收+”等。

年內收益略高於傳統貨基

回望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的誕生與發展,可謂近年來貨幣基金嚴監管下的因勢利導。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證監會及相關部門歷來高度重視對貨幣市場基金的監管,為規範貨幣基金的募集、投資運作等相關活動,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保護投資者及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陸續出台多項文件。

2017年10月開始施行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中就曾要求,風險準備金方面,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採用攤餘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月末資產淨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管理人風險準備金月末餘額的200倍。而這一規定為當時大增的貨幣基金規模設置了“天花板”。

隨後,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佈,開始嚴控攤餘成本法的使用,規定僅“封閉式產品”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攤餘成本計量。傳統貨幣基金的申報審批自此止步,而採用市值法估值的浮動淨值貨幣應運而生。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2017年9月以來,近三年時間已無傳統貨幣基金成立,而符合規定的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則有6只相繼獲批成立。

另外,雖然整體規模表現不佳,但在業績表現方面,浮動淨值型基金年內收益率仍略高於傳統貨幣基金。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8只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的年內平均收益率約為1.22%,跑贏同期傳統貨幣基金的1.16%共0.06個百分點。若拉長區間至成立以來,4只產品的收益率更超過2%,最高達到2.46%。

在淨值實現正收益的同時,部分產品也積極分紅,幫助投資者“落袋為安”。公開數據顯示,自成立至今,中銀瑞福浮動淨值型貨幣(A/C)合計共分紅7次,分紅總額累計達5437.67萬元;鵬華浮動淨值型貨幣亦分紅一次,分紅總額約為130萬元。

規模增長難題仍存

雖然當下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運作已步入正規,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這類產品的發展仍需多方的努力,包括監管層政策的支持,以及相關機構的投資者教育工作等。

在投資者客羣拓寬方面,根據2019年4月監管層下發的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內部審核的相關文件中,就強調試點僅面向機構客户發售,且認申購金額需在100萬元以上。而根據最新披露的招募説明書中,6只浮動淨值型貨基仍明確“不向個人投資者銷售”,且後續投資者單筆申購的最低限額為100萬元。

數據方面,以存續的傳統貨基為例,規模較大的產品確實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10只貨幣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中,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80%的有9只。

其中,規模最大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的個人投資者佔比高達99.98%。同期,華安日日鑫貨幣A、國泰利是寶貨幣、博時現金收益貨幣A的這一數據也達到100%、100%和99.92%。而若將規模範圍擴大至500億元以上,同期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80%的產品也佔比超六成。換句話説,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規模的長足發展,同樣離不開個人投資者的支持。

另外,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目前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仍只面向機構投資者,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貨幣基金可以帶給持有人更好的投資體驗,相較之下,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的淨值波動偏大,且可能出現負值。因此,相關基金公司和第三方渠道做好投教工作,幫助投資者正確理解產品的運作模式,以及認同淨值化的趨勢也成為了當務之急。

“就投資者的角度而言,不論是基金公司,還是銀行理財,都應該逐步做好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普及資管產品淨值化的相關知識,並做好風險提示。”賈志也強調道。

在賈志看來,相較於傳統貨基,浮動淨值型貨基的淨值波動和運作更加透明,在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兑後,各類資管產品淨值化成為大勢所趨,浮動淨值型貨基也有望成為更多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選擇。雖然當前市場環境導致產品規模縮水,但若未來出現風向轉變,同時監管方面給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則這類產品也將迎來規模的迅速增長。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 實習記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