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論壇”評經濟數據“深V”反彈彰顯中國信心
中國網7月17日訊 7月16日,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20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京舉行。多位與會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在二季度實現“深V”反彈,最新出爐的經濟數據展現出中國信心。
當天,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5%。
中新社總編輯王曉暉表示,上半年,為應對突如其來的特殊挑戰,中國聚焦“六穩”“六保”,推出各項打得準、落得實的應對措施,這些政策已經在發揮實效,經濟先行指標正在釋放出積極信號,成為中國經濟快速復甦並走在世界前列的關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直言,由於中國有效抗擊疫情,加快復工復產,特別是“六保”“六穩”做得很到位,所以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必然成為一個亮點。
對於新冠疫情衝擊下的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回顧與展望,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用“先破後立”來概括。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圍繞7上下波動,成為吸收內外部衝擊的減震器,初步經受了疫情大流行、經濟大衰退、金融大動盪等各種衝擊的考驗。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表示,GDP增速、分行業增加值、PMI、製造業PMI、產能利用率、CPI、PPI環比、進出口、消費等衡量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都可以支撐趨穩的判斷。這種趨穩,不僅是指標回升,更重要的是信心趨穩、預期趨穩。
談及下半年經濟態勢時,董煜分析,隨着上半年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三四季度有望能恢復到接近正常增長率的水平。但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都會面臨與以往不同的問題,這就需要宏微觀經濟政策更加積極靈活、精準到位,特別是宏觀政策要更多代入微觀主體的感受,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疫情影響會繼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説,從1月份開始,東盟就已變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在接下來的2至6月,每個月東盟都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前年東盟還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去年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到今年就已躍升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表示,上半年中國外貿逐月好轉,呈現出積極態勢。
談及外貿恢復的原因,王孝松也提到,一方面是中國和東盟的進出口增長是一個重要亮點,在中美貿易摩擦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加強對新興市場的重點開拓很重要;另一方面,上半年一般貿易的進出口在外貿當中的比重已超60%,過去很多年中國依靠加工貿易,疫情衝擊給了中國延長產業鏈的絕佳機會。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表示,今年上半年貧困地區多措並舉,“保就業”措施效果明顯,為貧困地區增收提供了保障。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預計,下半年樓市將延續多層分化和平穩持續恢復態勢,全年商品房價格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