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一週年。在這一年中,科創板迎來了133家硬科技企業,再融資、併購重組制度落地,打通了紅籌企業迴歸的“最後一公里”……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印證了這一年科創板的經歷。
那麼,對於剛“滿週歲”的科創板,未來又有哪些期待?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業內8位首席,他們從各自觀察到的角度對科創板一年來的運行和今後的期待進行了深度解析。
運行平穩、開局良好
“科創板開市一年,運行很平穩、開局良好,投資者也給予了較高的估值。一年內上市了100多家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科創板的設立給了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機會。”談及科創板的表現,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如是説。
截至7月21日,已有133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總市值2.62萬億元,募集資金總額1991.5億元。
“科創板的包容性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如7月20日,估值1萬億元的螞蟻集團宣佈將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科創板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壯大的集聚引領效應不斷增強,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雖然今年年初經歷了疫情的衝擊,但科創板依舊按照市場預想的目標在進行,從這方面來看,科創板的設立是成功的。“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一種先進的制度設計,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服務於中國產業轉型的一個很好的嘗試。”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記者表示,科創板作為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制度改革之一,在上市制度方面有了很大改善。
“一方面,隨着制度逐漸優化,公司上市融資效率將越來越高,將有更多的科技企業亮相科創板。另一方面,隨着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科技類公司的成長性值得期待,也會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和關注。展望未來,科創板建設將更完善,前景也更光明。”李奇霖表示。
併購重組和再融資方面,科創板也均實施註冊制。6月12日晚間,科創板首單重組——華興源創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配套募資的註冊申請獲得通過。7月3日,證監會和上交所發佈科創板再融資規則,優化發行條件,其中明確“小額快速”再融資適用簡易程序,最多6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審核註冊。
“再融資利於企業內涵式增長,併購重組制度可以使企業獲得外延式增長,兩個制度都有利於企業進一步發展。”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兼具容量和質量
今年兩會期間,上交所回應代表委員的關注時表示,研究推出鼓勵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制度,為市場提供更多長期增量資金,穩定投資者預期、熨平股價過度波動帶來的市場損傷。
“儘管提升了個人投資者的參與門檻,但科創板的投資者結構中仍然是散户佔據主導。”李湛表示,根據上交所2019年底披露,自然人投資者為科創板參與主體,交易佔比為89%,專業機構交易佔比11%。
提升長期投資者佔比,對科創板有多重意義。李奇霖表示,首先,長期資金交易活躍度低,有利於維持二級市場的平穩運行。其次,長期投資者偏好價值投資,且資金規模大,通過它們的甄別,有利於通過市場化的交易機制,推動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第三,長期投資者由於資金規模大,有時能夠影響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對於如何吸引長期資金,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引入長期投資者進入,穩定市場,最好的方法就是科創板公司治理持續改善,業績提升,即擁有眾多高質量的公司。“因為單純靠資金來支持的市場,是很脆弱的。”
李湛亦認為,首要任務是要提升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質量,以優質上市資源吸引更多的長期資金。另外,也可對發行獲配售的中長期資金適當延長鎖定期,促使其以長期投資策略來參與投資。科創板企業大多為高成長性企業,提升長期投資者的佔比,能夠更好的支持科創板企業當下的發展需求並分享其長期發展的紅利,推動市場流動性以及平穩性與市場功能相匹配。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吸引長期投資者參與首先需要科創板有足夠大的市場容量,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深度非常重要。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比較大,有足夠的市場容量後,大資金的進出也不會對市場產生影響。
楊德龍表示,目前有眾多科創板基金參與科創板,預計未來機構投資者的佔比會逐漸提升,包括髮更多的科創板基金,以及引導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
劉鋒表示,吸引長期投資者參與,一方面要做好投資者保護,加強信披,另一方面,嚴厲打擊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犯罪行為,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目前,新證券法已經實施,法律基礎完備,只需要監管層嚴格執行,維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
李奇霖認為,吸引長期投資者參與,一是需要增加長期資金的規模;二是增強市場交易便利性,提升交易監管透明度,為長期資金創造通暢的入市渠道。最後,優化大股東減持的“批發+零售”機制,便利長期投資者退出。
持續優化交易制度
從上述專家的觀點來看,引入長期投資者需要科創板交易制度改革,改善流動性。而上交所也曾表示,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李奇霖表示,做市商制度可以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提供支持,緩解極端情形下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T+0”制度後可以完善市場交易機制,使投資者能夠通過日內交易的方式進行風險管理。但在引入做市商制度和單向“T+0”交易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研究和制度準備,避免制度化的安排,助長投機風險。
劉鋒表示,引入做市商制度、實施單向“T+0”以及擴大漲跌停板,都是國際上通用的提高流動性的方法,對市場的限制越少越好。
魯政委表示,目前,ETF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擔任了做市商的角色,如果未來做市商制度能發展起來,對於提高交易的連續性,提高市場活躍度,將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魏鳳春認為,改善流動性可以從降低投資者門檻入手。比如,未來隨着投資者教育水平的提升,投資者參與門檻可以適當降低。
迎接紅籌企業迴歸
6月5日,上交所發佈《關於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有關事項的通知》,打通紅籌企業迴歸之路。7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盧文道提及,不少市場觀察者認為,一些優質的紅籌科技企業尚未將科創板作為首選迴歸地,背後的制度原因值得重視,有必要繼續對標最佳國際實踐,完善科創板制度。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目前A股市場更具包容性的政策應該能吸引部分中概股考慮在科創板二次上市。隨着科創板與國際市場在規則方面更接軌,科創板對紅籌企業的吸引力會提高。
劉鋒亦表示,迎接紅籌企業的迴歸,需要我們的制度要和成熟資本市場的制度有良好的對接。從目前來看,還有一些差距。“預計未來符合國家戰略、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可能最先回歸。”
楊德龍認為,也需要重視紅籌企業迴歸的市場風險。“科創板已經打通了紅籌企業迴歸A股的通路,包括在港股上市的企業,如果符合條件,也可以回科創板二次上市,為A股投資者引來更多的投資機會。但是部分紅籌企業市值很大,回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投資風險,所以投資者參與也需要謹慎小心。如中芯國際上市第一天漲幅超200%,而其在港股下跌28%,很明顯,A股投資者對於科技股的興趣更大,但也藴藏一定的風險。”
持續監管也需市場監督
7月21日,盧文道表示,下一步要在持續監管上下功夫。圍繞內部治理、規範運作、信息披露三個環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重點是要防止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濫用控制權和經營權,進行脱實向虛的資本運作,損害投資者權益等市場亂象在註冊制下重演。
李迅雷表示,持續監管方面,一方面是監管層的監管,一方面是市場的監管,如專業的機構發佈報告來揭露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等。目前國內市場較少看到看空的研報,所以應加強市場化的監管,發揮市場在監管當中的作用。
“目前,科創板面臨的解禁,就是對公司的一個考驗,市場的關注度也非常高。”劉鋒表示,持續監管方面,目前科創板估值較高,所以需要關注創始人、大股東大面積的減持行為,因為他們的行為對市場影響比較大。其次,需要重點關注未盈利企業的後續表現。最後是重點關注再融資和併購重組過程中,潛在的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這些需要加強監督。
李奇霖表示,信息披露是科創板公司上市後持續監管的重點,需要企業真實準確完整披露財務數據。可以鼓勵專業機構監督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能夠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實性,這是科創板運行制度的核心基礎。
魯政委表示,科創板上市的企業,科技含量較高,市場也給予了厚望,但是未來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不排除有企業可能誇大其詞,所以需要一系列投資者保護制度的完善。對此,可以借鑑成熟市場的制度,如集體訴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科創板公司的持續監管,不能只靠監管層,而是讓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有權力來監管這個市場,如媒體的監督報道、機構的做空報告等。”魯政委進一步表示。
李湛表示,對上市公司的持續監管,也需要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註冊制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以保薦人為主的中介機構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也給中介機構更大的發揮空間。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