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T:“蜜糖”還是“砒霜”?

MMT:“蜜糖”還是“砒霜”?

東方IC 圖

“現代貨幣理論提出的具體政策建議其實也可以實踐,但要注意的是,一旦開啓央行從屬於財政赤字貨幣化制度的口子之後,想要重新管理財政秩序會比較困難。”

現代貨幣理論(MMT)進入經濟討論領域已有數十年時間,但主流經濟學家往往對這一非主流學派不屑一顧。

新冠疫情衝擊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各國在使用貨幣和財政政策方面付出了空前的代價。這使得最近幾年逐漸走熱的MMT步入強光燈之下。

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施展零利率、無限量化寬鬆和大規模財政赤字救助市場和經濟,並有可能在將來採取“財政赤字貨幣化”解決遺留問題,這樣的邏輯思路似乎與MMT的核心觀點相同。曾經擔任美國副國務卿的羅伯特·霍馬茨(RobertHormats)就認為,新冠流行病迫使美國政府無意間應用了MMT。

MMT是什麼?為何近幾年越發受到追捧?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MMT究竟是紓困“蜜糖”還是“砒霜”?

什麼是MMT

MMT是一種非主流宏觀經濟學理論,大致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是以凱恩斯主義、國家貨幣理論、內生貨幣理論為基礎演化而來。

其認為,現代貨幣體系實際上是一種政府信用貨幣體系。貨幣是一種政府債務憑證,即主權貨幣,不與任何商品和其他貨幣掛鈎,只與未來税收債權相對應。主權貨幣具有無限法償,沒有名義預算約束,只存在通脹的實際約束。主張功能性財政,即應由功能性財政代替央行承擔實現充分就業和穩定通脹的職能。

通俗而言,MMT的核心是在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重新進行分工。由央行擔任出資者的角色,向政府融資併為資金缺口創造資本。如此一來將能無限創造債務,以此刺激國內的投資並避免經濟蕭條。MMT為大量財政支出“大開綠燈”,並否定平衡預算的必要性。這與主流經濟學理論大相徑庭,主流經濟學思想認為,平衡的預算可以保持較低的利率並促進經濟增長。

“發行貨幣的國家可以花費他們想要的任何數量的貨幣”聽起來並不正確,但這正是MMT的基礎。MMT因此成為一個有爭議的經濟理論,主流經濟學家和投資專業人士對此有諸多評價。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RayDalio稱MMT“不可避免”。克林頓執政時期的財政部部長兼奧巴馬經濟顧問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Summers)稱其為“巫毒經濟學”。他認為,類似於現代貨幣理論的政策導致委內瑞拉等拉丁美洲國家陷入惡性通貨膨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Krugman)表示,他實際上並不能完全弄清MMT是什麼。

加拿大前央行行長史蒂芬·波洛茲(StephenPoloz)去年表示,MMT“正在提供‘免費的午餐’,但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沒有這種東西”。

MMT聲稱大量印鈔,有效利用可用的“資源”並不會導致通貨膨脹,反而能夠激發本國經濟潛力。這項理論尤其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後日益壯大的民主黨左翼人士支持。

特朗普在2017年提出的公司減税計劃雖然飽受爭議,卻進一步證明了預算赤字能夠有效地影響經濟增長——此後,美國復甦加速,失業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對通貨膨脹並沒有影響,利率繼續下降至歷史低位。

事實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政府採取的低利率和一系列量化寬鬆政策並未產生預期的通貨膨脹。這引發了對MMT的重新審視。因為2008年的經驗似乎顯示,聯邦政府可以為援助和刺激經濟提供無限的資金,而不會出現實體經濟膨脹的風險。這樣的先例也讓MMT的倡導者相信,2020年新冠大流行引起的巨大支出不一定會引起通貨膨脹。

2008年帶來的第二個重新思考的要素是政府赤字的作用。大多數國家在2009年採用了赤字刺激措施,但由於對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積累的對政府債務的擔憂,很快多國政府通過實行了緊縮政策,但復甦依舊疲軟。

到2013年,一些宏觀經濟學家開始反思緊縮政策的作用,例如當時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Blanchard)就意識到緊縮政策的破壞性超出了預期。

到2019年,布蘭查德進一步認為,在利率遠低於名義GDP增長率的情況下,各國政府有能力承擔適度的赤字而不會增加債務/GDP比率,並強烈暗示各國政府應該這樣做。甚至IMF也敦促有“財政空間”的國家可以利用赤字促進經濟增長。

MMT高光時刻到來?

事實上,對於MMT的關注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就已經有所體現。數字資產研究院研究員曹勝熙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非主流的現代貨幣理論得到關注,原因在於近年來貧富差距加大,低增長、低通脹普遍出現,這與現代主流宏觀經濟學經常處理的高增長、高通脹的情況有所差別。

曹勝熙表示,在主流宏觀經濟學不能夠解決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情況下,大家都把目光轉向非主流的現代貨幣理論。這一理論對於預測貧富差距拉大情況下的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情況比較準確,因此引發關注。

新冠大流行的出現極大推動了對MMT的討論。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得傳統的宏觀調控手段受到了很大限制。為了應對新冠危機,各國政府迅速大幅增加了預算,大筆赤字正在各地蔓延,其中部分資金來自中央銀行的“印鈔”。經常性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10%的情況並不少見。經濟學家,甚至那些一生都在警告預算赤字和政府債務危險的人,也似乎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些。

對於MMT的擁護者而言,MMT的高光時刻似乎已經到來。在新冠大流行的衝擊下,MMT提議的核心要素已被接受,並且在多國政府努力實現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屢被實踐。

在美國,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施展零利率、無限量化寬鬆和大規模財政赤字救助市場和經濟,並有可能在將來採取“財政赤字貨幣化”解決遺留問題。

曹勝熙分析稱,在應對金融危機,或在應對新冠疫情衝擊時,美國政客,還有一些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表現出的對現代貨幣理論的追捧,與其所處的位置有關。

“一個傾向於增大政府支出的政黨,如果能夠通過貨幣來為財政支出融資,而不是通過發債或者是增税,這將減小推行政策的阻力,從而形成其追捧現代貨幣理論的動力。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已經可以看到量化寬鬆開啓之後,金融資產的規模一直在膨脹,如果實施現代貨幣理論,金融資產的規模會繼續膨脹,對金融機構也是有利的。”曹勝熙表示。

在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看來,即便當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新一輪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在短期內不能退出,進而日益常態化,也不意味着這些國家在以一種間接或變相的方式來踐行現代貨幣理論的理念。第一,在主要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實踐中,央行依然扮演着重要的決策者角色,且依然具有較強的貨幣政策獨立性;第二,主要發達國家目前依然是通過大規模發行國債來為財政赤字融資的,且用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的方式來助推國債發行;第三,主要發達國家政府依然高度關注宏觀與金融不穩定性風險;第四,主要發達國家政府仍在避免直接的財政赤字貨幣化。

警惕“毒副作用”

新冠疫情正在摧毀全球經濟,如果實踐現代貨幣理論,究竟能夠釋放經濟潛力,還是會導致全球崩潰?

日本是發達國家中最早實施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國家,也可基本算是MMT的實踐者。日本政府債務對GDP的比率已經超過了200%,但是一直沒有出現較大的債務問題,也沒有較明顯的通脹,這是很多MMT支持者的論據之一。

不過,日本央行在不喪失信譽的情況下還能持續購買計劃多長時間,許多經濟學者仍覺得充滿不定性。有分析認為,這是個驚心動魄的試驗,可能為現代貨幣理論鋪平道路,也或許會粉身碎骨。

張明認為,現代貨幣理論試圖在很大程度上顛覆傳統的宏觀經濟理論以及政策範式。但現代貨幣理論存在諸多問題與風險:第一,現代貨幣理論是一種簡單的理論抽象,嚴重忽視了現實世界的複雜性,尤其是金融體系在現實世界中扮演的各種重要角色;第二,現代貨幣理論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在經濟體達到充分就業之前,增發貨幣與通貨膨脹之間並無顯著正相關性;第三,現代貨幣理論嚴重低估了在特定情形下,要從經濟體中大規模抽回流動性的政策難度;第四,現代貨幣理論的實施將會使得一國貨幣失去了內在錨,從開放經濟學視角來看,這意味着該國貨幣將會面臨較大的本幣貶值壓力;第五,針對供給側衝擊引發的通貨膨脹壓力,現代貨幣理論沒有提出一個好的方法進行應對。

MMT的核心主張可以看到馬克思、凱恩斯、羅賓遜夫人、明斯基等人觀點的影子。曹勝熙也表示,馬克思、凱恩斯和羅賓遜夫人等提出的社會如何一起共同創造、分配價值非常重要,對經濟產生很大影響,這一套觀點具有生命力。

“現代貨幣理論提出的具體政策建議其實也可以實踐,但是要注意的是,一旦開啓央行從屬於財政赤字貨幣化制度的口子之後,想要重新管理財政秩序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04 字。

轉載請註明: MMT:“蜜糖”還是“砒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