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開放姿態主動參與全球產業鏈重塑

當今世界,推動全球化發展的國際環境已發生鉅變。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當前全球產業鏈水平分工結構導致產業鏈環節過多、運輸距離過長,從而物流成本高、運輸時間長、供應鏈易斷裂的問題。這些因素的疊加,正在加速全球化的調整和全球產業鏈的重塑。未來,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合理方向,將是在某些地域形成產業鏈集羣,既實現產業鏈全球化水平分工又實現垂直整合,從而提升全球產業鏈抗風險能力。

在國際環境和全球疫情形勢嚴峻複雜的背景下,要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完整,我國必須在世界經濟循環系統中重新定位競爭優勢,實現兩大轉變,即從“世界工廠”變為“全球消費基地”,從過去廉價勞動力和其他低成本要素貢獻者轉向資本、技術、信息等高級要素貢獻者。要實現這兩大轉變,我國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高水平的開放,主動參與全球產業鏈重塑,着力優化區域產業鏈佈局。

一方面,要以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為依託,通過更大力度的開放,構建起生產和消費雙重循環的區域大市場。我國要主動參與構建區域產業鏈,就必須更大力度開放國內市場,為全球資本營造更加便利高效的營商環境,通過貿易和投資的良性循環,不斷將我國和周邊國家的資源以及全球要素納入區域市場循環體系。這也是穩定區域產業鏈的根基。為此,我國應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推動一體化進程,推動提升新亞歐大陸橋運輸便利化和通關便利化水平。另外,應加大對周邊國家進口力度,爭取對周邊國家的貿易順差轉為適度逆差,提升其對人民幣的接受度。同時,要打通和完善人民幣流出和迴流的跨境循環體系,提升人民幣地區化水平。

另一方面,要以創新優勢為引領,優化區域產業鏈佈局。過去,我國在全球產業分工(尤其在東亞區域生產網絡)中的地位屬於成本驅動型。今天,僅靠低成本已不能支撐我國參與構建區域產業鏈,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掌握構建區域產業鏈的主動權。為此,我國必須積極培育創新優勢,從內外同時着力優化區域產業鏈佈局。

在國內,一方面要加大數字化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進程,推動實現國內產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另一方面要加大沿邊地區各種創新資源(尤其技術、人才、高校資源等)投入,提升其產業優勢,與周邊國家形成技術和產業級差,真正發揮沿邊地區在構建區域產業鏈中的區位優勢和前沿作用。建議聯合多方力量,支持打造多方共贏的跨境經濟合作新模式,切實提升跨境合作水平。

在國際,以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為目標,推動構建跨境數字產業鏈。利用我國在5G、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以跨境電商為核心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智能支付和物流體系建設,着力提升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物流效率。此外,還要不斷向衞星服務、智慧城市、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雲計算、網絡安全、電子政務、在線旅遊、網絡遊戲等領域拓展。要推動建立相應合作機制,引導建立以人為本、發展導向的數字經貿規則體系。同時,要提高境外經貿合作區企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推動其從低附加值加工業向科技研發、服務外包等轉型,儘快形成上下游配套發展的產業鏈。(竺彩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3 字。

轉載請註明: 以更開放姿態主動參與全球產業鏈重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