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晶圓廠投資熱,北方華創、中微業績大增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財經

外匯天眼APP訊 : 受益於晶圓廠建廠熱潮和國產化趨勢,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002371.SZ)和中微公司(688012.SH)上半年業績大漲。

8月30日晚間,北方華創披露2020年上半年業績。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約為21.77億元,同比增長31.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1.84億元,同比增長43.18%。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上漲287.96%。

北方華創稱,公司持續推進半導體裝備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工作,集成電路刻蝕機、PVD、CVD、ALD、清洗機、立式爐、外延爐等設備在先進工藝驗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部分工藝完成驗證。

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北方華創28納米硅刻蝕設備已經量產,16/14納米硅刻蝕設備進入國內主流生產線驗證。該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虹集團、隆基股份和三安光電等。

而就在上週,中微公司財報顯示,該公司上半年營收9.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14%;淨利潤約為1.19億元,同比增長291.98%,扣非淨利同比增加81.93%。

中微公司表示,依託公司在刻蝕設備、MOCVD設備及其他設備領域領先的技術優勢以及良好的客户基礎,半導體設備銷售及備件收入均較上年同期增加。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應用在國際一線客户從65納米到14納米、7納米和5納米的集成電路加工製造生產線及先進封裝生產線。

在發佈財報當天,中微公司還推出了百億定增方案,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15%,募資100億元,用於中微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31.7億元)、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中心項目(37.5億元)和科技儲備資金(30.8億元)。

此外,瀋陽芯源微、華峯測控上半年淨利同比分別增加121.66%、135.4%。受益於測試機、分選機等半導體設備業務銷售規模擴大,長川科技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211.76%;淨利潤漲幅高達2351.61%。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報告顯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不利,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支出仍將同比增長5%左右,今年將超過120億美元,並在2021年同比增長22%,達到150億美元。

先進集成電路大規模生產線的投資可達上百億美元,75%以上的投資用於購買半導體設備。根據中芯國際招股書披露,中芯南方一期項目總投資90.6億美元,其中73.3億美元用於生產設備購置及安裝費,佔比81%。受益於長江存儲持續進行半導體設備招標,中芯國際追加資本開支,半導體設備國產化趨勢加快。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在第二季度淨利潤再創單季新高。由於市場需求強勁,繼一季度追加全年資本開支11億美元至43億美元后,中芯國際於8月7日再次上調資本開支至67億美元。

中芯國際表示,增加的資本開支主要用於機器及設備的產能擴充,主要為了滿足客户對先進和成熟製程的需求,新的產能將逐步釋放。

台積電在發佈二季度財報時也宣佈提高全年資本開支,從年初計劃的150億到160億美元提升至160億美元到170億美元。

長江存儲也正處於產能爬坡期。6月20日,湖北廣電報道稱,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二期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未來科技城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工地開工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於2016年12月30日開工,計劃分兩期建設,總投資240億美元。一期主要實現技術突破,建成10萬片/月產能;二期規劃產能20萬片/月,兩期項目達產後月產能共計30萬片。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半導體設備需求激增,市場規模達128.2億美元,同比增長47.1%,是全球設備產業增長速度的近5倍,但是國產設備的自給率只有12%,國產設備的成長空間很大。在美國出口管制禁令下,國內晶圓廠也將調整供應鏈分散風險,給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更多機會。

中國正日益重視上游的裝備和材料業。在被問到國產設備的採用情況時,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在中期業績財報會上表示,中國本地的設備和材料過去一直在努力發展,但規模還是非常小。“產業的追隨者並不是一天就可以取代領導者,我們現在更歡迎國外的龍頭企業就地來建廠建立供應鏈,這對大家都是機會。”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半導體設備五強企業分別為北方華創、中微公司、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盛美半導體和瀋陽拓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