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習慣性地去瀏覽央行的相關數據,當然每次都得看央行“資產負債表”。
上週查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時候,這塊數據剛剛更新到2020年3月,這周去看的時候,4月份的數據已經出來了。
看到4月份數據的時候,雖然是意料之內的事情,但是還是有些吃驚。
4月份數據顯示,央行總資產為36.03萬億,而3月份該數據為36.53萬億,央行資產負債表“縮表”5000多億人民幣。而2020年1月份這一數據為37.3萬億,4個月央行共計縮表1.3萬億。
央行“縮表”,意味着央行收回前期放出來的錢,央行口袋中錢少了之後,能給到市場的自然就少了,這跟市場上經常鼓吹的“央行放水”,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目前,市面上一直在鼓吹央行放水,各種媒體也跟着一起搖旗吶喊,而事情真相卻需要我這個普通經濟學者來揭示,我感到有些悲哀。
當然,各類專家與學者對此數據視而不見,估計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沒水平的專家、學者太多。
在這個市場上活躍着一羣偽專家,他們自以為看了幾本經濟學的書,就可以在市場上招搖撞騙了,他們在各種場合侃凱恩斯、弗裏德曼、哈耶克、巴菲特,再弄上幾個模型,侃侃阿爾法、貝塔,瞬間把自己搞的“高大上”,其實這些人不要説國內經濟學,就連西方那套理論也是一知半解。
第二個原因是故意視而不見。
這些人有水平,他們也知道央行“資產負債表”背後的含義,但是自己“屁股”坐在哪裏,決定自己的腦袋為誰着想,自己坐在哪個位置,就得為自己的老闆搖旗吶喊。
比方説,前幾年我頗為欣賞的某“網紅”經濟學家,後來我發現,這個人一直在鼓動央行釋放流動性。他所在的位置也要求他不斷釋放央行降息的信號,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千萬年薪,老闆願意花高價聘請他的價值也體現在那裏。
這與前兩天大家討論的“財政赤字貨幣化”一個道理。
所謂“財政赤字貨幣化”,説白了就是政府缺錢了,不是以發行國債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錢,而是直接讓央行印錢來彌補政府的財政缺口。
其實,在開會之前,財政赤字貨幣化早已定性,財政赤字貨幣化在中國根本行不通。
因為當前中國缺的不是貨幣量,而是高質量的貨幣供給,所以單純在錢的數量上做文章,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應該在錢的使用效率,也就是“精準”投放上下功夫才行。
由於央行與財政的分家,各管各的事情,我們姑且不提央行直接給財政錢花這事的不合法性,即使像西方國家那樣合法的話,一意孤行實施“財政赤字貨幣化”,這些憑空增加的貨幣量只會跑到不該去的地方,使極少部分人得利,而不是惠及勞苦大眾。
畢竟,政府拿到錢,自然政府説了算,而不是市場説了算,而政府決策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同樣要兼顧多方利益,讓政府做主去投資,效率肯定不高,這是早已被證明的事情。
如果你不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就想想最近一段時間為何深圳的房價漲了那麼一波,這是否與上半年的政府重點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相關?政府扶持科技創新型企業,自然惠及這些企業聚集的城市。
本人居住在上海,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小區中的房產中介也開始活躍起來了,是否意味着上海的房價也會跟着會議提倡的“發揮城市羣帶動作用”來一波?我要仔細觀察一番。
當然,我的意思並非反對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只是指出一項好的政策背後總會有一些政府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出現,即使是一項最優決策,也不可能只會產生好的效果,總會出現一些負面效應。
那麼,為何有些人還是一直在為“財政赤字貨幣化”鼓與呼呢?
這是一個戰略問題。
在前期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一直積極推薦祁同偉擔任漢東副省長,其實他壓根沒想過自己的學生能夠當上副省長的高位,只是想通過這個方法來保住祁同偉公安廳廳長的位置,這才是最終目的。
有人一直在積極倡導財政赤字貨幣化,其實是通過提倡“財政赤字貨幣化”,最終達到敦促央行釋放流動性的目的。
02
對於有些人為了滿足私心而提出的釋放流動性,處於疫後重建期的央行也給出“縮表”的回應,表達自己的態度——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在這個時候,如果你還用“舊頭腦”去思考問題,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你的投資方式,思維方式出現問題,投資早晚會出現問題,錢袋子自然受到牽連。
比方説,若你沒有認清央行“縮表”的事實,還是按照市場人士所忽悠的央行“擴表”邏輯去投資,由於央行“縮表”與“擴表”的投資思路是截然相反的,你不虧錢誰虧錢?由於我這個號從來不給大家提具體的投資建議,我就不展開説了,只能靠你自己品了。
講到這裏,為了更好闡述我的觀點,我還是想給大家普及一些經濟學常識。
央行中的資產代表着“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又稱“貨幣基數”,它具有使貨幣供應量成倍擴大的能力。
這個公式比較重要,大家得記住: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廣義貨幣M2。
比方説,當前央行總資產為36萬億,而M2的最新數據為202萬億,那麼貨幣乘數為202/36=5.6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説,廣義貨幣M2不是説市場上真有那麼多錢,而是市場“創造”了那麼多錢。
比方説,市場上的10塊錢流通了4次,就創造了40塊錢的流動性,但是市場上只有10塊錢。這10塊錢叫做基礎貨幣,40塊錢叫做廣義貨幣M2,4次指的是貨幣乘數。
前期對於央行來説,一直存在的問題在於:
央行的“基礎貨幣”發行量一直過少,只能依靠增加貨幣的“流通速度”來彌補,否則無法“創造”足夠的貨幣流通量。
正如上文所講,若10塊錢的基礎貨幣要創造40塊錢的流動性,就得流通4次,但是如果央行只給你5塊錢,讓你創造40塊錢的流動性呢?那就得流通8次。
由於基礎貨幣匱乏,這個市場上資金流通的速度只能加快,資金在某個投資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而投資本身是一個長期行為,這就形成“投資悖論”。
我們知道,一個股權投資項目的時間一般在5-8年,即使是比較成熟的股權項目,也需要3-5年的時間,而由於基礎貨幣的投放量有限,市場上就不具備讓資金停留在某項投資5-8年的條件,商業銀行自然也不願意借出長期貸款,只願意提供短期貸款。
雖然一些項目未來利潤空間很大,但是拿到短期貸款的人,根本不敢投資這些需要很長時間的項目,只好去做一些快進、快出、賺快錢的項目。
於是,這些錢就來到股市、樓市。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實事求是説,問題的解決不應該站在央行的角度來討論,而應該把事情放在商業銀行的角度來分析。畢竟央行是政策性銀行,屬於非盈利性機構,與企業或個人直接接觸的是商業銀行,而非央行。
未來,央行只需做到“四兩撥千斤”,給予商業銀行更多的許可與激勵,讓商業銀行有意願釋放長期“股權資本”,而非短期的“貨幣資本”即可。
當然,這事得慢慢來,不能一蹴而就。
畢竟,在基礎貨幣匱乏時期,商業銀行已經把相當一部分信貸資金投到房地產企業或個人房貸,這就相當於央行信用、人民幣信用、乃至國家信用都間接與土地市場掛鈎,處理這些問題就需要,不能搞休克式療法,只能推行漸進式改革。
這種改革剛開始的時候效率肯定不會太高,甚至原有的套路還得持續一段時間,但是隻要方法對頭,即使是卧牀不起的病人,慢慢也會恢復健康的。
03
我們帶着這個正確思路來看當前的經濟狀況。
我們知道,四月份的M2增速為11%,自2017年4月份以來首次超越10%。
M2增速提高似乎與我所説的央行“縮表”矛盾,其實並不矛盾。
央行“縮表”並不代表廣義貨幣M2不能擴張,大家如果看懂我在第二部分講的基礎知識應該能夠搞清楚。
疫情過後,各個工廠都在積極復工復產,央行通過再貼現、再貸款等手段為各個商業銀行的提供基礎貨幣,就是為了讓這些基礎貨幣“衍生”出廣義貨幣M2,4月份的廣義貨幣M2數據不過是貨幣“足額供給”的結果而已。
當然,管理層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疫情過後,中國沒有等來“報復性消費”,卻等來了“報復性存款”,這也造成表面市場上的資金供應量充足,事實上,老百姓為了明天着想,都不敢報復性消費。
就拿我來説。疫情剛剛結束,我們家門口就開了一個海鮮館,看着大龍蝦在玻璃櫃中游來游去,我早就想着帶着家人去那裏“報復性消費”了,但是我愛人説,如果我去海鮮館報復性消費,她就報復我,只好取消計劃。
老百姓都不敢花錢,這就造成名義上市場上錢多,事實上這些錢都躺在銀行中睡大覺,成了“休眠資本”。央行只好積極為商業銀行鬆綁,希望為商業銀行釋放更多基礎貨幣,間接為市場投放更多流動性,畢竟資金投放多了,多少會有一些效果。
因此,當前市面上並不缺資金,只是老百姓的消費慾望不高,這也是我在前期文章中指出中國最近2年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的原因。
這種看法與西方經濟學經典理論不同,這也造成一些只會翻書找原理的人不停找茬。
西方經濟學認為,當前中國應該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經濟停滯一定與通貨膨脹並存,這也是“美林時鐘”的經典闡述,但是中國人分析問題需要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需要屬於自己的經濟學,而不是拿一些西方理論去生搬硬套,這樣你永遠無法得出事情真相。
當然,我説未來兩年不會通貨膨脹,並不是説會出現通貨緊縮,有些人“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實在讓我替他着急。
可能你會問,市場上不缺錢,你有什麼證據?
判斷市場是否缺錢,我告訴大家一個秘訣,大家帶着這個秘訣就可以做出獨立判斷了,但是大家一定要向我保證,不能告訴別人,也不要把我這個號推薦給別人。
判斷市場是否缺錢,大家可以看貨幣基金“餘額寶”的收益率。
大家都有把自己的資金放在餘額寶的習慣。在這個市場缺錢的時候,1萬塊錢一天就可以給你“下崽”1塊錢,而現在你看看1萬塊錢的收益是多少?
我在“天天基金網”查了一下相關數據,如今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已經降到1.576%了,要知道,早在2014年“錢荒”的時候,餘額寶的年化收益甚至達到6.6%,這是多麼可怕的數據。
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高低與市場流動性密切相關。市場缺乏流動性,基金公司就可以“坐地起價”,向銀行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反之,貨幣基金收益率就會降低。
上週我曾經寫了2篇文章,專門來闡釋市場不缺乏流動性,但是也不會出現通脹,不少人在後台罵我,罵的我“人血噴頭”,我不怪他們,只怪這些人思想上的路徑依賴很嚴重。
當然,這些人不能接受我的觀點也是可以瞭解的。
因為,在美國放水之前,大家只敢悄悄的放水,美國放水之後,全球都在拼命放水,隨着中國經濟體量不斷膨脹,廣義貨幣M2的平均增速一直維持在10%以上,所以我現在説未來不會有通脹,大家都不相信。
當然,我一再強調,我説沒有通脹,並不代表一定通縮,並不代表監管層不會實施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與財政刺激政策,恰恰只是説這些政策的實施,後期將會更加隱性。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一定不要看別人是怎麼説的,一定要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寫到這裏,我還是忍不住再提一下“財政赤字貨幣化”,儘管這麼寫文章的邏輯性就不好了,不過沒關係,我的文章一直沒有多少人看。
儘管央行獨立,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最大限度的控制債務規模,這是幾乎所有國家央行的共識。但是,自從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有不少國家一直在大力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債務規模在大幅度上漲。
這種緩解政府危機的方法,即使是西方經濟學大師也對此嗤之以鼻。
貨幣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弗裏德曼,他一直主張要在控制貨幣規模的前提之下,控制通脹率,弗裏德曼的好朋友,美聯儲前主席沃爾克接受了他的思想,使得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終於走上正規。
然而,在1980年代之後,格林斯潘繼任美聯儲主席,美國雖然一直重視控制通脹率,卻發行大量貨幣。
這些貨幣並沒有流入投資與消費市場,而是流向房地產、股票、債券與金融衍生品市場,造成美國房地產、資本市場大牛市。
2008年之後,美國故伎重演,又來了一次長期慢牛。
表面上美國十分風光,而美國經濟已經無法擺脱財政赤字貨幣化了,因為貨幣化就是鴉片,一旦上癮治好後,想戒掉就非常難。
如今,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經突破7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已經達到25萬億美元,這就是我看到的。
我講這些的目的是想説,中國經濟是有問題,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去走美國的道路,中國經濟需要吃藥,但完全沒有必要進ICU。
04
帶着這個思路,你就會理解為何今年不設GDP目標了。
政府不要GDP目標,只要就業與民生,這個思路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只有就業上來了,民生問題解決了,GDP數據就不可能差。
我十分理解管理層的良苦用心,在要“面子”還是要“裏子”這件事情上,管理層毫不猶豫選擇要“裏子”。
管理層的思路跟中國家長管理自己的學生差不多。
若這個學生天資聰明,但是調皮搗蛋,其發展潛力就很大。這樣的話,就需要家長給學生制定一個成績目標,比如説,這次期中考試一定要考90分,否則的話,回家就大刑伺候。
但是若這個學生生病了,只有把他的病治好才能夠制定學習目標,若這個時候你還給他制定成績目標,非把孩子弄死不可。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如果這個時候再製定一個GDP經濟增速目標,經濟增速是能夠提上去,而質量不可能提高,這樣的話,後續的麻煩會非常大。
那麼,何不在這個時候鋭意改革,把該去掉的腐肉清理一下,把該增加的新鮮血液補充上來,提高有效供給。
中國經濟有自己的特色
未來中國不會在別人預設的戰場中打不想打的仗
我們有自己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