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0天內,樓市連發3道“降温令”2類人難了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財經

下半年剛開始沒多久,樓市風雲突變。

熱門的一二線城市,迎來了密集的“地毯式調控”。

7月2日,東莞房價迎來“限漲令”,同地區新房房價3個月漲幅不得超10%。

同日,杭州實行房屋限售、限制搖號,高層次人才家庭房屋網籤之日起,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户籍所在地屬於本市非限購範圍內的購房家庭,同一時間段,只能參與一個項目的搖號。

7月6日,寧波限購擴大,鄞州、江北、鎮海、海曙部分區域劃入限購圈,家庭住房情況核查範圍也將從老三區擴大至市五區。

為什麼是東莞、杭州、寧波在出手?

因為這3個城市非常具有代表性。

東莞今年漲幅緊隨深圳,近兩個月甚至有後來居上的勢頭,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熱度都高居全國前茅。

杭州則是因為屢次出現數萬人搖號搶房的消息,導致大量資金湧入樓市“打新房”,投機情緒太過旺盛。

寧波是因為今年以來漲幅領先全國,半年度新房房價位居一二線城市第一名。

這三個熱門城市幾乎在同一時間出手,南到珠三角,北至長三角,其中透露出的含義,不言自明。

可以預見的是,下一步,會有更多的熱點城市加入到調控行列隊伍中來,尤其是長珠兩三角的都市圈城市,上半年房價漲幅較大、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地方,限購、限售、限貸等措施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從7月初至今的短短10天內,除了密集的城市調控措施之外,高層部門還向樓市發出了3道“降温令”。

1,經參頭版:警惕樓市異常升温擾動市場預期。

7月14日,《經濟參考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個別熱點城市明顯升温,交易異常火熱,房價上漲較快,背離房住不炒定位,而且也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理性預期的形成。

各地要更加堅定房住不炒定位,利用大數據技術,綜合運用財税金融等措施,精準嚴厲打擊市場投機炒作力量,保持房價基本穩定,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運行。

這份措辭可以説是非常嚴厲,注意其中幾個字眼:精準打擊投機、綜合財税金融措施、更加堅定“房住不炒”定位。

這3個詞寫出來,就意味着樓市調控會祭出更多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手段,對投機需求的限制也會越來越嚴格。

《經濟參考報》是由新華社主管主辦的報刊,創刊於1981年,是中國最早的全國性經濟類報紙,權威性不言而喻,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高層的態度。

如此強硬的表態,只能説明一個事實:樓市極速升温,已經引起了高層的注意!

2,央行表示:流向房地產的貸款佔比降幅近20%。

7月10日,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在京召開。

發佈會上,人民日報記者問了一個問題:我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均明顯高於去年,請問該如何看待這一情況?特別是這一情況是否存在着引發通脹和房價上漲的預期?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的回答是:早些年大家都很關注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行業新增貸款佔各項貸款增量的比例,曾經高達43%、44%,這些年在相應的政策引導下,這個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份佔比已經降到25%。

什麼叫“商業銀行對房地產新增貸款佔比”?

大家都知道,銀行貸款的流向,代表了金融支持經濟的方向,流向房地產的貸款越多,房企獲得的融資、居民中長貸獲得的房貸,也就越來越多,間接上會助推房產金融化的趨勢。

如今,這個數字已經從高峯的44%降低到了25%,降幅近20%,足見金融系統對於房地產的態度有多麼“謹慎”,或者説央行對於樓市的防備有多深。

3,銀保監會專門點名樓市。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7月11日答記者問時,介紹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運行情況並明確指出:企業、住户等部門槓桿率上升,部分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資產泡沫。

相比經濟參考報和央行的措辭,這個表態顯然更加嚴厲。

作為全國商業銀行的“監管者”,銀保監會直接給樓市定性為“資產泡沫”,顯示出高層遏制樓市投機氛圍的決心。

事實上,今年樓市之所以熱度極速升温,與樓市墊資、低首付、首付分期、高槓杆有密切的聯繫,前段時間有消息稱深圳、杭州多地出現經營貸流入樓市的情形,引發市場關注。

不少人拿着手裏的房子抵押再貸款,用低息的消費貸、經營貸投機買房,利用分期、墊資等多種手段拉高購房槓桿,不僅給房地產行業帶來風險,更擠佔了本就屬於實體經濟的信貸資源。

從經參頭版,到央行、銀保監會對樓市的政策“宣示”,都意味着下一步樓市會迎來更密集、力度更大的調控壓力。

如果你的購房槓桿高於3倍,首付低於30%,購房槓桿高於60%,每個月房貸佔淨收入比例高達6成以上,隨着金融體系收緊資金流向樓市的渠道,拆東牆補西牆的把戲玩不下去,接下來可能會面臨斷供風險。

如果你買的房子地處遠郊,既沒有配套,也沒有產業和人口填充,在樓市下行階段,房價下行的概率遠高於市內核心區,接下來可能會面臨“買房虧損”的困局。

以上這兩類人,在2020年剩下的時間裏,處境會越來越難,對每一位購房者來説,都應該明白一個事實:無論市場“量價”如何變化,未來的房子必然會剝離金融屬性,只會擁有居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