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百濟神州宣佈,向特定投資者發行145,838,979股股票,每股價格為14.2308美元,發行總收入約為20.8億美元。
百濟神州創始人、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王曉東將這一事件稱為“歷史性事件”,本次融資為全球生物科技領域內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
受此影響,今日在美股、港股兩地上市的百濟神州雙雙大漲,雙雙創出歷史新高,總市值已高達1392億港元。
據悉,百濟神州的100億融資項目的認購方包括了,高瓴資本、貝克兄弟、安進公司,其中高瓴資本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的份額。
事實上,這並非高瓴資本第一次重金下注百濟神州。早在2014年的A輪融資,高瓴便投資了百濟神州,之後參與百濟神州共計7輪的融資,是百濟神州最長情的投資人。
如今,百濟神州已經是高瓴在美股的第二大重倉股。
從未盈利的百濟神州,7年鉅虧130億
“我們投資了百濟神州,至今一股都沒有賣過。”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易諾青表示,通過對百濟神州這樣本土創新領先企業的長期支持,希望能夠助力中國創新藥企業高質量發展,登上世界一流製藥舞台。
據悉,百濟神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於2011年在北京創立,是一家致力於創新藥研發、銷售的企業,主要研究癌症治療的創新型小分子靶向藥以及免疫腫瘤藥物。
其創始人為王曉東博士、歐雷強先生,並以“百創新藥,濟世惠民”為寓意,取名為百濟神州。
但將近9年時間過去了,百濟神州卻從未實現盈利,2013至2019年累計虧損金額已高達132.26億元,可見創新藥的研發週期之長、燒錢之多。
一路虧損,卻無藥品銷售的百濟神州,非常依賴融資“輸血”。據統計的歷史融資數據可以看到,其創立以來的累計融資金額已經超過了44.8億美元。
迫於資金的壓力,早在2016年,百濟神州便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同時,受益於港交所關於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的上市改革,百濟神州在2018年實現港交所上市,成為了中國第一家在美股、港股兩地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
兩地上市之後,百濟神州都備受資金追捧,其在美股上市4年,累計漲幅高達787.5%,
2款新藥,能否撐起1400億市值?
目前,百濟神州2款自主研發的藥物:BTK抑制劑百悦澤®正在美國和中國進行銷售、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在中國進行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澤布替尼是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得到FDA批准的抗癌新藥,實現了中國創新藥“零的突破”,成為中國藥物研發史上絕對的里程碑事件。
而這2款新藥上市背後,是百濟神州持續不計成本地投入研發經費。據財報顯示,2013年至2020年一季度,百濟神州的研發投入累計已超過150億元,而這正是百濟神州持續虧損的根本原因。
而對比A股創新藥的“大哥”恆瑞醫藥,其在2018年的研發開支為26.7億元,中國生物製藥的研發開支是20.9億元,而百濟神州竟高達46.6億元,逼近業內兩大龍頭的研發投入總和。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百濟神州上市的BTK抑制劑、PD-1的市場規模巨大,據百濟神州2018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
2017年,全球BTK抑制劑的銷量從2014年的1億美元增至32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前市場規模將增至178億美元;
2017年,PD-1/PD-L1類的全球銷售額達到101億美元,預計2030年前將擴大至789億美元;
此外,2019年11月,百濟神州與全球製藥巨頭—安進公司達成全球腫瘤戰略合作關係,合作內容包括在中國開發和商業化安進的3款產品,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共同開發20款安進抗腫瘤管線藥物。
此次合作開創了迄今為止中國生物科技公司與全球生物製藥企業之間金額最大、涉及產品與管線藥物最多的交易。預計到2020年底,百濟神州在腫瘤領域的商業化產品有望超過8款。
全景財經獲悉,百濟神州剛剛完成的20.8億美元融資將用於推進公司營運、臨牀研發和商業化活動,大概率將加速新藥推廣進程。
兇猛的高瓴資本,花1200億"買藥"
百濟神州刷新全球生物科技領域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紀錄,高瓴資本也再一次創造歷史。
而就在創造歷史的前一天,高瓴資本在A股也有大動作:斥資21.73億元全額認購了健康元的定增項目,定增價格為12.83元/股。
高瓴資本戰略入股的消息一出,健康元股價迅速拉昇,連續斬獲2個一字漲停。截止今日收盤,健康元股價飆升至20.21元/股,總市值達393億元。
據悉,健康元的產品範圍涉及化學制劑、呼吸製劑、診斷試劑、中藥製劑、保健品等多個領域的500多個品種,其中化學制劑是其第一大收入來源,包含了消化道用藥、心腦血管用藥、抗微生物用藥、抗腫瘤用藥、神經類治療用藥、呼吸系統用藥等。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資本並非單純押注1-2家企業,而是正在重倉下注中國生物醫藥的整個賽道。
2月16日,高瓴資本全資認購了凱萊英的23.11億元定增融資,發行價為123.56元/股,至今浮盈88.3%;
3月,高瓴以12.42億元成為華蘭生物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戰略投資者,入股估值138億元;
同在3月,高瓴資本旗下基金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出資13.2億港元增持微創醫療,後者以心血管介入產品、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等為主;
5月13日,高瓴資本再出手,斥資3.93億元參與了凱利泰的定增融資,發行價格為18.73元/股,至今浮盈59%;
6月29日,海吉亞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其在上市前夕引入了9名機構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1.43億美元股份,由高瓴資本領銜;
就在同一天,中國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平台—康基醫療於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其IPO同樣引入了高瓴資本等7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1.65億美元。
同樣是在6月29日,甘李藥業在A股上市,是國內重組胰島素類似物生產領軍企業,高瓴持有其1815萬股,佔總股本的5.03%,系第5大股東。截止今日收盤,甘李藥業已連續斬獲13個漲停,高瓴資本的持股市值已飆升至47.2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高瓴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藥零售等領域累計投資了160多家企業,其中中國企業超過100家,總投資金額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所投資企業的總市值超過2.5萬億元。
另外,據《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統計,目前國內市值排名前十的民營醫藥企業,高瓴便投資了其中的7家。
之所以敢對整個中國醫藥賽道下重注,源於高瓴的戰略性判斷:中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所有的創新藥都依賴進口,肯定是不行的,醫藥絕對是戰略行業,一定要培養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搭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