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家非主流的事業單位掛靠股權,確立國企背景,再設立集團公司,頻繁變更股權後,中鐵系的私募自融遊戲就開始了。
作者:黃琪鑫
編輯:陳澗
設計:布冬
編輯助理:朱智琪
時隔一年,“中鐵系”40億私募爆雷案有了進展。2020年5月,“中鐵系”私募團隊主要人員因涉嫌非法集資被警方帶走,中鐵系背後複雜的股權關係也逐漸浮出水面。
頻繁變更的實際控制人,時隱時現的自然人股東,以及錯綜複雜的股權關係,讓投資人難以分辨“中鐵系”究竟是實打實的國有企業,還是僅僅披着偽國企的外衣。
實際上,像“中鐵系”這樣的偽國企還有很多,憑藉着中字頭的名號,假借國企光環,大肆圈錢融資。
私募背後的自融
2019年5月起,上海檀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檀實資本)及關聯公司發行的多隻私募產品出現逾期,產品均由中鐵中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據統計,有1300多名投資者的近40億資金無法正常退出。其中,深圳市輝騰產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輝騰金服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上海洲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檀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雲集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雲集投資)等機構銷售約37億債券基金,第三方財富公司鉅派投資也代銷了約3億元的股權併購基金。
2019年11月,上海證監局對檀實、洲實資本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將兩家公司列為“異常狀態”,北京雲集投資也被列為異常狀態。據中鐵系列私募產品説明書,資金主要投向以應收賬款為抵押的供應鏈金融產品、股權投資類產品。
一系列產品逾期後,人們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上海檀實等公司、擔保方中鐵中基乃至交易對手,均是“中鐵中基系”關聯公司,而擁有75家企業的檀實、洲實資本的法人岑鵬,同時也是多家“中鐵中基系”公司的法人和高管。
這意味着,岑鵬用自己擔任法人的公司募集來的資金,投向了其任職的企業,儘管岑鵬曾回應自己是作為基金管理人派駐董事任職於中鐵中基,但實際上,檀實和洲實資本的實際控制人也是“中鐵系”的中鐵物流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在私募基金的銷售過程中,有不少投資者是通過深圳市輝騰產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4月30日前叫深圳市輝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輝騰金控)瞭解投資信息的,併購買了檀實資本的私募產品。
然而,輝騰金控並不具備基金銷售資質,並且與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關係緊密。
據36氪此前消息,“成立於2016年的輝騰金控脱胎於國企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後者擁有25年以上的倉儲物流業務經驗。輝騰金控是從老公司裏孵化的新金融企業,目前旗下有三塊業務:科技金融、產業金融和資產管理。”
事發後,有投資者在網上表示:“是輝騰產業(即輝騰金控)業務員向我推薦介紹了北京雲集新農私募基金。業務員還介紹説雲集新農私募基金是由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並聲稱説中鐵中基是一家國有企業,看到資料俱全又是國有企業,便投資了。”
私募產品爆雷一年後,2020年5月,“中鐵中基系”私募主要人員因涉嫌非法集資被經偵帶走,包括岑鵬、孟晨、王馨悦、鄭嘉明、周亮、王福國、莊濤、張巖、董東嬌、岑箐10人。其中,周亮為北京雲集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王福國是洲實的總經理,孟晨為中鐵中基供應鏈法定代表人,其餘皆為“中鐵系”高管。
披着偽國企外衣圈錢
當初投資人的想法是背靠國企這棵大樹好乘涼,然而,這一切只是中鐵系精心包裝後呈現出來的假象。
中鐵系公司的包裝手法,和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診股)此前總結的偽國企套路十分相似,即選擇一家成立年代久遠的非主流事業單位作為掛靠方,以這家事業單位名義註冊一家集團公司,然後在集團公司名下設立投資管理公司,再以投資管理公司的名義去香港成立“中字頭”集團公司,隨後以中字頭香港集團公司回內地註冊中字頭集團公司。最終,打着國企的擦邊球到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無冕財經研究員查詢發現,中鐵系公司的股權結構十分複雜,股權層級多,並且實控人時常發生變更,讓人眼花繚亂。
以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公司成立於2015年5月,註冊地址在天津自貿區,旗下實際控股55家企業。集團的實控人在短短四個月內發生了三次變更。
2019年5月,中鐵中基供應鏈集團的控股股東是一家名為“中國城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城投)的企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國務院各間接持有中國城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到了2019年9月19日,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變為了冶金人才資源開發中心,此時,中鐵中基的股權結構已經多達10級,隨後,中城投將中鐵中基從其子公司中剔除;集團的實控人再次變更,目前的實控人為農村教育發展中心。
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實際控制人能夠如此頻繁的更換?值得注意的是,中鐵中基此前的控股股東中城投等公司,已經被金融市場公認為央企背景造假。
更值得玩味的是,一年之前發生的變更,通過天眼查已經在工商信息中找不到任何記錄。
至於“中鐵系”的另一家公司——中鐵中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公司最初名為天津普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為12億。據財新數據通,中鐵中基建設集團早前的實控人也是農村教育發展中心,目前其股權關係也已經發生變更,第一大股東變成了中亞融信(天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徐孝清。
至於檀實資本的母公司中鐵物流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是註冊在香港的一傢俬人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內地的運營主體為上海洛捷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最初的法人就是曾傳言接盤江泉實業的神秘人劉巖。2016年6月,上海洛捷出資人由劉巖、閆昶煦變更為中鐵物流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閆昶煦曾經擔任上海洲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已註銷)的法人,經查詢發現,閆昶煦擔任法人的天津航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屬於國企旗下公司,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
為什麼中鐵系公司如此熱衷於和國有企業搭上邊呢?事實上,國企或者央企由於資金實力雄厚,信用情況好,在金融市場融資時更加容易,只要能讓投資人認為所投資的公司是國企,公司就能輕鬆地去融資圈錢了。
反過來試想,如果是信用良好的國企或者央企子公司需要融資,為何不選擇成本更低的銀行授信和發行債券,要選擇通過資產管理人發行私募基金產品呢?
國有企業的名號是許多投資人心目中的金字招牌,因為國企規模大、信用好、資金實力又十分雄厚,反觀之,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度則比較大。在這樣的原因驅使下,導致國資“羅生門”頻頻發生。
2018年7月20日,央企中國誠通控股集團(下稱中國誠通)發佈公告稱,中核恆通(北京)物資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提供虛假材料等手段,欺騙工商登記機關,將誠通集團下屬“中國物資儲運瀋陽公司”變更為其股東,並利用該身份進行商業活動,嚴重侵犯誠通集團合法權益,給誠通集團造成負面影響。所以中核恆通和中國城通並無關係。
而中核國財和國資中核集團也沒有關係,融鈺集團(行情002622,診股)就險些沒有分清李逵和李鬼,直到證監會多封關注函的追問下,才辨別清楚。
2018年7月31日,融鈺集團對深交所7月23日下發的關注函進行了回覆。公告稱,“中核國財”註冊地為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目前的中國大陸公開網站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無法查詢到註冊地位於香港的中核國財具體的產權及控制關係。另外,融鈺集團7月20日收到的深圳中核集團有限公司發來的《國資企業深圳中核集團有限公司聲明》顯示,中核國財與國資企業深圳中核集團有限公司、國資中核集團不存在關係。
像這樣的公司還有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儲能源)、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中城投)等,這些公司往往假借國企光環,誘導投資人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