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經濟前沿的故事·企業復工復產)重重挑戰下,這家制造企業為何逆勢前行?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重重挑戰下,這家制造企業為何逆勢前行?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從物料進場、貼片焊接到包裝運輸均實現“無人看管”。在聯想合肥製造基地——聯寶科技的廠房內,平均不到1秒即可下線1枱筆記本電腦,1至5月累計出貨量同比增長32%。

  武漢工廠及時復產,合肥、深圳等製造基地產量明顯提升……國際市場風起雲湧,聯想何以逆勢前行?

  (小標題)風險控制,製造企業的“基本功”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控制風險,成為與穩定生產同樣重要的關鍵詞。

  “經過這次疫情,風險控制會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聯想供應鏈的特點就是注重風險預警、控制體系的建設。”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全球供應鏈負責人關偉説。

  發現風險,是控制風險的第一步。關偉告訴記者,聯想武漢工廠及時啓動預警,建立起了防疫物資儲備等相應流程。隨着風險等級的提高,進一步開啓了庫存的長週期調配。

  “所有的元器件只要能拉來都儘量拉,還租了多個倉庫進行應急儲備。”關偉説,聯想全年庫存平均週轉週期約21天。大年初二起,這一數字調整為70天。備貨的充足為復產達產奠定基礎。

  風險預警能夠“一觸即發”,數字化是關鍵。

  在聯想總部,工作人員為記者展示智能供應鏈平台系統。在這個系統上,不僅可以看到多個工廠的訂單、生產線等實時情況,也能清晰瞭解供應商的生產狀態,做到自動匹配和生產協同。

  “製造不是簡單的合作,更是長遠的共贏。”關偉説,聯想從2017年進行數字化升級,其中重點就是將風險管理延伸到整個產業鏈,實現穩定、高效生產。

  (小標題)供應鏈管理,降本增效的關鍵詞

  做製造,成在供應鏈,難也在供應鏈。

  管理全球30多家工廠,核心供應商2000多家,每年智能設備出貨1億台以上,聯想的供應鏈管理既有代表性,也有借鑑意義。

  關偉告訴記者,從建設自有工廠、收購國際製造基地到佈局產業生態、實施數字化升級,聯想對供應鏈的建設與管理已30多年。起初是為了降低成本,現在則多了安全的考量。

  “2006年至2016年,我們做了大量海外收購,很重要的一個意義在於整合海外生產基地。”關偉認為,通過收購實現IT系統遷移、製造標準整合等,供應鏈控制力大幅提升。

  數字時代,對供應鏈的管理也應更加智能,算法要再強一點,數據要更加精準,範圍也要再廣一些。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數字化了,還得讓我們的供應商數字化。”聯寶科技CEO柏鵬一語道出。

  武漢工廠試水5G網絡,通過高速數據傳輸優化產品線設計;合肥工廠引入智能系統,實現訂單、物料、生產狀態的自動匹配;打造雲平台實現產業鏈可視化……數字化升級正在展開。

  “今天的供應鏈不僅是工廠或生產環節,還包括一個個數據。”關偉説,過去三年,聯想在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領域累計投入1億多美元。下一步,要繼續深化供應鏈數字化升級,與合作伙伴實現智能聯動。

  (小標題)“朋友圈”重塑,製造模式再升級

  大企業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支撐,中小企業發展同樣需要大企業帶動。新的環境下,大中小企業之間應形成怎樣的關係,是中國製造面臨的新課題。

  投資建廠的同時引進合作伙伴;製造基地附近佈局“4小時”產業圈;為中小企業建設信息化系統……聯想的很多做法似乎都超出尋常“做生意”的範圍。

  “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既符合市場規律,也讓產業體系更健康。”關偉説,聯想的每一家工廠周邊都有很多基礎零部件中小企業,幾乎每一筆重要投資都會和產業合作伙伴商議。變“做生意”為“交朋友”,製造網絡將愈織愈密。

  “大企業能創造很多機會,有了機會中小企業也會更好去投入。”在關偉看來,未來大企業將更多扮演基礎角色,包括工業基礎、數字基礎以及軟件服務基礎等,在“賦能”的過程中擴大價值,實現共贏。(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1 字。

轉載請註明: (來自經濟前沿的故事·企業復工復產)重重挑戰下,這家制造企業為何逆勢前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