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明星翻車致九成市值蒸發,唐德影視欲借國資翻盤

2015年2月17日,農曆馬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十家新股掛牌深交所。儀式現場,鮮少同台露面的范冰冰和趙薇以唐德影視(300426.SZ)股東的身份致辭。有了兩位超級明星的加持,唐德影視股價一度漲至201.96元,最高市值達150億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為唐德影視創造4.66億元的營業收入後,後者又斥巨資打造《巴清傳》。但誰也沒想到,2018年,男主角高雲翔被控性侵,女主角范冰冰又陷入税務風波。

這直接導致《巴清傳》未能如期播出,讓孤注一擲的唐德影視慘遭滅頂之災。當年,公司鉅虧9.27億元,2019年繼續虧損1.07億元。今年4月,唐德影視市值跌到17億元谷底,較最高峯時幾乎跌去九成。

受疫情影響影視行業回暖緩慢,唐德影視很難扭轉一季度虧損的局面,如果持續虧損,恐難逃退市命運。

6月1日晚間,唐德影視發佈公告稱,浙江易通、東陽聚文擬受讓吳宏亮所持4.08%公司股份,同時吳宏亮不可撤銷將其所持公司剩餘8.87%股份的表決權委託給浙江易通,且浙江易通、東陽聚文擬現金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1.26億股新股,佔發行前總股本30%。

至此,唐德影視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浙江易通,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受此消息影響,唐德影視6月2日迎來漲停,報5.53元/股,總市值23.17億元。

“國資控股影業傳媒公司,還是看中唐德影視對影視項目的運作能力。基礎紮實的影視公司並不多,回升的空間有多大,不好預判,最重要的是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庫存項目,二是新項目運作。”一位對唐德影視熟知的金融人士表示。

捆綁超級明星的風險

在金融市場上,投資者看好一家公司的諸多原因中,創始人的綜合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吳宏亮,曾在中影集團電影合拍部及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擔任領導職務,其間,帶領製作團隊參與制作了多部精良的影視劇作品,如捧紅一眾明星的《像霧像雨又像風》、紅極一時的青春劇《十八歲的天空》、經典大戲《漢武大帝》等。

2005年,吳宏亮創立唐德影視,參與制作的作品更加多元化,既打造了一系列主旋律作品如《永不消逝的電波》《光榮大地》《花兒與遠方》,也製作了一批關注社會現實的佳片以及年代戲。

不可否認的是,與范冰冰的捆綁是唐德影視最大的“賭注”。

2007年,范冰冰與華誼兄弟合約到期,自組團隊成立了范冰冰工作室。此後幾年,范冰冰主演的影視項目背後都不乏唐德影視的影子。2008年,唐德影視以執行製片方身份投資製作的《胭脂雪》,為公司貢獻了2504萬元的收入。

2011年,范冰冰還以85.6萬元入股唐德影視,當時一同被引入的明星股東還有趙薇和張豐毅。不過,直到2015年《武媚娘傳奇》火爆,唐德影視才成為范冰冰作品投資方中的真正主角,並因為上市走到了台前。

但有影視界人士認為,吳宏亮的精明在於“捆綁”超級明星,范冰冰與吳宏亮更是彼此的貴人,這是許多中小影視公司十分羨慕的,因為從長遠看,影視公司成長還是要靠人,一般公司很難做到這種緊密綁定。

財報顯示,《武媚娘傳奇》在2014年為唐德影視貢獻的銷售收入為2.68億元,佔當年公司總收入的71.51%;2015年實現營收5.37億元,其中1.9億元又來自《武媚娘傳奇》二輪及之後的銷售收入。藉助該劇,唐德影視擁有了范冰冰獨家電視劇代理、非獨家電影代理權,並按照影視劇收入的10%提取演藝經紀代理費。

彼此雙贏的路上,二者的捆綁也變得更緊。2016年,唐德影視擬現金收購范冰冰及其母親張傳美持有的無錫愛美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合計51%的股權。但雙方未就重組事項達成一致,終止了籌劃資產重組。

雖然深度“綁定”范冰冰未果,但唐德影視在范冰冰的影視項目上不惜血本,《巴清傳》投資成本就是《武媚娘傳奇》的兩倍。但2018年,兩大主角相繼出事,唐德影視業績也被拖累。

2018年唐德影視的歸母淨利潤虧損達9.27億元,當年其對《巴清傳》形成的5.99億元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4.96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更出現罕見負值,為-1.15億元,其歸母淨利潤為-1.07億元。唐德影視在業績快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受到《巴清傳》項目營業收入衝回的影響,本期其他業務確認的收入金額不足以抵消《巴清傳》營業收入衝回帶來的影響。

就這樣,一部《巴清傳》拖累了上市公司兩年的業績。

能否“救活”存疑

對於《巴清傳》能否上映,上述金融人士認為,無論能否上映,唐德影視的價值該如何體現,是需要一些時間去處理的。毋庸置疑的是,國資的到來給了影視行業更多的扶持資金,與此同時,新力量的注入也帶來了新的變量。

今年以來,已有3家民營影視公司聯姻國資。2018年至今,國資入股A股的影視公司有近10家。這些公司大體通過兩種方式進行股權轉讓,一種是讓國企成為第一控股人,比如慈文傳媒。該公司去年發佈停牌公告稱,董事長馬中駿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將所持15.05%股份轉讓給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華章投資,意味着慈文傳媒最大控制權交到了國企手上。

另一種是轉讓上市公司部分股權,華策影視2018年12月宣佈,將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的股份轉讓給杭州金融投資集團,緩解了當時的現金流問題。2019年11月,華策影視又引入上海雙創投資中心,作為戰略投資股東,但第一大股東一直未變。

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德良認為,轉讓上市公司部分股權,民營影視公司還是掌握最大話語權;讓國資、國企成為控股方,可以解決公司虧損的大包袱,兩種方式各有利弊。

無論何種方式,影視公司對於國資入股的需求越來越大,國資對於影視公司的標準也更為嚴格。從2017年到2019年的財報來看,在國資進入之後,除了慈文傳媒、華策影視、鹿港文化等少數幾家文化公司扭轉了局面,大多數影視公司的項目數量並沒有上升,恰恰相反,更多的是呈項目減少態勢,同時也未能讓影視公司止於虧損。

“國資大多都是在影視公司陷入財務危機時選擇入股,為其解決燃眉之急,但對於長期發展能不能起到作用,還是要看影視公司本身。”劉德良表示。

【來源:第一財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5 字。

轉載請註明: 捆綁明星翻車致九成市值蒸發,唐德影視欲借國資翻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