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下一步要繼續落實好為市場主體減負等金融支持政策,其中包括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
2019年8月份,按國務院部署,央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去年8月20日,LPR改革後的首次報價出爐。截至目前,LPR改革即將走過完整的一年。
“LPR形成機制改革是我國利率市場化再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對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發揮了重要作用。”民生銀行(港股01988)首席研究員温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正處於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向LRP轉換工作的收尾階段。順利完成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向LRP轉換,是實現以LPR為貸款定價“錨”的關鍵一步,因此各家銀行要切實按照時間安排做好相關工作,確保平穩渡過最後的轉換期,為下階段更有效地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做好保障。
2020年8月20日,LPR即將迎來新的一期報價。這同時也意味着,LPR改革馬上迎來一週年。這一年裏,LPR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7月份的LPR報價顯示,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即較改革後的首次報價分別下降了40個基點、20個基點。“在LPR與MLF操作利率掛鈎、LPR成為銀行貸款基準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操作利率等政策利率向長端貸款利率的傳導更為順暢,貨幣政策直達實體的效率提高”,儲資管投資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高級研究員袁東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要表現就是LPR與政策利率的聯動性增強。自2019年8月20日以來,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利率由2.55%下降至2.20%,一年期MLF中標利率由3.30%下降至2.95%,
與此同時,貸款利率參考LPR定價的比例不斷提高。據央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進度已達55%,其中存量企業貸款轉換進度為76%。並且,貸款利率也明顯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06%,比2019年12月下降0.38個百分點,比去年6月份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26%,比2019年12月份下降0.48個百分點,比去年6月份下降0.68個百分點,明顯超過同期LPR降幅。
此外,據央行發佈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改革以來貸款利率明顯下行,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高息攬儲的動力隨之下降,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今年6月份,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大額存單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64%和2.71%,較2019年12月份下降30個和34個基點。代表性的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也已降至1.5%以下,低於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
因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LPR改革的成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形成了“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改革後的LPR由報價行在MLF利率基礎上加點報出,可以較好地反映央行貨幣政策取向和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強化了貸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的聯動性,有效疏通了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二是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在央行並未調降存款基準利率的情況下,近期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這意味着貨幣政策向存款利率的傳導效率也得到提高。
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是央行下一步重點工作。央行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推動LPR改革,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於8月底基本完成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規範存款利率定價行為,維護公平定價秩序,督促金融機構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對於後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落腳點,袁東陽認為,一是進一步解決存量貸款尤其是存量企業貸款的定價基準轉換問題;二是打破剛性兑付,降低非市場因素對報價利率的擾動;三是推進信貸市場、債券市場、權益市場互聯互通,降低融資限制,完善利率-風險曲線,讓企業能根據自身需求、以一定的風險調整後的成本自由選擇融資渠道和方式,推動利率渠道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主渠道。
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後續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的發力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打破LPR與MLF利率之間90個基點的點差。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實際上,LPR與MLF利率的點差不完全固定,體現了報價行報價的市場化特徵。”
“另一方面是有序推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為LPR”,王青表示,央行此前公告稱,從今年3月1日起,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為LPR,原則上應於今年8月底完成。以五大行集體宣佈8月25日起將存量房貸利率統一轉為LPR為代表,近期銀行加大了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的推進力度,考慮到存量貸款規模遠超LPR改革後的新增貸款,隨着基準轉換工作的完成,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