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所 (SEC)遞交了招股書,計劃以“DADA”作為交易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暫定IPO募集資金1億美元。
達達集團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台,先後獲得了紅杉、DST、京東、沃爾瑪等基金和戰略合作伙伴的投資。目前,達達集團旗下有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兩大業務平台。
自進入2020年以來,美國資本市場經歷了激烈的震盪,中概股也受到波及,達達集團卻偏偏選擇此時赴美IPO,究竟面臨什麼樣的情況呢?
背靠京東、沃爾瑪快速擴張
2016年,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合併為達達集團,京東也憑藉着“京東到家和兩億美元現金”,換取了達達集團47.4%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合併後,達達集團擁有了眾多優質資源,不到一年時間,拿下了18個城市和30000個商超門店的合作。
數據顯示,2017—2019年,作為第一大股東,京東貢獻的收入在達達集團淨收入中佔比分別為56.7%、49.1%、50.5%,佔“半壁江山”,2020年一季度這一比例為37.8%。
零售巨頭沃爾瑪也參與投資了合併後的“新達達”,並直接將沃爾瑪中國的實體門店接入京東到家,由達達快送提供配送服務。
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沃爾瑪為達達集團分別貢獻了4.6%、13.0%的淨收入。2020年一季度,沃爾瑪為達達貢獻了14.9%的收入,成為繼京東之後的第二大主要客户。
據招股書,達達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仍為京東,持股比例達51.4%;其次為紅杉資本,持股比例達11.4%;沃爾瑪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8%。
三年累虧50億元,運營成本居高難下
據招股書,2017年—2019年,達達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31.00億元,收入呈現不斷增長趨勢。
然而達達集團的淨利潤卻呈現連續大幅虧損的狀態。2017—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0億元,三年累計虧損約50億元。
達達集團為何會連續3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GPLP犀牛財經發現,關鍵在於其高昂的成本支出。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的的總成本費用分別為28.06億元、39.17億元、49.25億元,成本支出遠遠高於營業收入。其中,支付給騎手的薪酬和激勵措施,是最大的開支部分。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這一費用分別為15.26億元、19.183億元、26.791億元。
不過,據招股書,2020年一季度,達達集團的營業收入達到了11.00億元,收入規模是2019年的三分之一,接近2017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原因在於一季度訂單量的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達達集團的成本支出也高速增長。數據顯示,達達集團一季度總成本為14.24億元,同比增長62.19%。其中,支付給騎手的薪酬和獎勵措施的支出高達8.75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4.579億元翻了近一倍。
2020年一季度,達達集團的收入依然無法覆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