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私募大佬葉飛爆料相關方以“市值管理”名義操縱市場、進行內幕交易引發關注,並在A股市場掀起了一陣血雨腥風。17日,多隻被葉飛點名的股票大跌, ST股大面積跌停。
在葉飛的持續爆料中,中源家居、東方時尚、金創集團、眾應互聯、隆基股份等11家公司榜上有名;恆泰證券、民生證券和天風證券等券商也牽涉其中。
儘管被爆料的上市公司、券商明確予以否認,但遮羞布已經扯開,證監會已明確表態,已約談公司及相關各方,啓動核查程序立案調查,並將“一查到底、依法嚴懲”,屆時,孰是孰非將水落石出。
這一事件也讓市值管理再度成為熱點話題。在中國,2005年因股權分置改革,市值管理的概念應運而生。2014年5月,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當年,市值管理實踐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
市值管理不僅與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有關,還與上市公司的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有關,也與資本市場的相關利益主體直接相關,它堪稱是影響投資者意願的風向標。
簡而言之,市值管理需要企業“拿出業績,做好溝通”。對於上市公司來説,市值管理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核心是創造價值,是企業採取合法合規的經營方式和科學手段,使公司股票價格服務於公司整體戰略目標。
無論是通過改善公司經營結構提升業績,還是改善投資者關係提升認可度,都是良性、可持續的市值管理的好方法。
不過,在熱潮之下,市場上也出現了濫用市值管理概念,以此掩蓋違法違規行為的現象。在葉飛的爆料中,我們看到的是走偏了的市值管理。
因為市值與股價密不可分,就很容易讓市值管理“變味兒”。其實,市值管理和股價操縱之間有着清晰的界限,市值管理是以提高公司的內在價值為核心,而操縱股價則是通過內幕信息或者虛假信息來哄抬股價,最終收割處於弱勢地位的投資者。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持股、資金、信息優勢,多方合謀實施操縱的案件仍時有發生。證監會將此類違法違規行為列為稽查執法打擊的重點。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證監會累計對60餘起涉嫌操縱市場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對王某操縱“愷英網絡”、吳某模操縱“凱瑞德”等一批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惡性操縱市場行為嚴肅查處,市場生態越來越清朗健康。
如何避免市值管理走偏?恐怕需要從內外兩方面來想辦法。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制度和立法,加大打擊監管力度,落實“零容忍”要求;另一方面,加強上市公司的內部的制度建設,避免上市公司被大股東、管理層等內部人控制,進而從從源頭上制止操縱市場、操縱股價的行為。
市值管理不應成為少數人謀取私利的工具,而應成為持續提升上市公司價值,提升企業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