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什麼才是炒股中最高的能力?值得讀三遍,寫得太深刻了
炒股賺錢可以實現金錢自由,時間自由,但是必須接受交易紀律的束縛,對絕大多數沒有特殊天賦的交易者來説,所謂交易的成熟實際上就是從天馬行空的主觀預測到近乎機械的客觀執行。
交易心理和交易內功決定了交易者的最終成敗。
成功的交易=90%的交易內功+10%的交易技術。
很多人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在問題的解決上,但是問題還是不斷出現,無法走出泥潭。 他們只是純粹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內功的修煉。
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
以生存為第一原則,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拋棄其他一切原則。
因為,無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你就一無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敗之地,攻可贏之敵。
心態變則態度變,態度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習慣變,習慣變則性格變,性格變則命運變;
無論貧富成敗,真正衡量人生高低的是一個人的境界,即這個人的修養、修行。
懂淺的看淺的,懂深的看深的,看是什麼層次,層次不同,能拿走的東西也不同。
“貪就是貧”,賭徒般的孤注一擲,貪得無厭,看不清股市行情的潛在威脅,最終會一貧如洗。貪心的心理衝突,會使投資者無端感到苦惱,不僅會讓人變窮,還讓人內心疲憊不堪。
很多在股市上混了十幾年的人都未必知道怎樣才能稱得上是位合格的股票投資人,也很少有人敢理直氣壯的稱自己是一位合格的股票投資人,其實如何成為一位合格的股票投資人並不難!
下面給大家分享“三線合一買入法”,極少人知道,一旦悟透,少走十年彎路!
三線金叉戰法意義
三線金叉,指的是:均價線、均量線、MACD。三者發出的金叉信號。當三者同時發出的金叉信號,是非常強烈的買入信號。
在技術分析中“價、量、時、空”這四大要素中有三個發出了買入信號,極大提高了研判準確性的概率,買入就能享受到快速拉昇的機會。
三金叉出現在技術角度的三層含義
1、短中期均線的金叉表明市場的平均持倉成本已朝有利於多頭的方向發展,隨着多頭賺錢效應的不斷擴大,將吸引更多的場外資金入市。
2、短中期均量線的金叉表明了市場人氣得以進一步的恢復,場外新增資金在不斷地進場,從而使量價配合越來越理想。
3、MACD的黃金交叉,不管是DIF、MACD是在0軸之上還是在0軸之下,當DIF向上突破MACD時皆為短中期的較佳買點,只不過前者為較好的中期買點,而後者僅為空頭暫時回補的反彈。
三線金叉買入條件
1、均線系統要求:
至少3條均線匯聚粘合,越粘合效果越好,越粘合越説明短期或中期的3條均線主力的成本比較接近,那麼他們就會形成強大的合力;
匯聚粘合的均線系統必須在三個交易日內,同時向上發散,多頭排列。
2、均量系統要求:
5日、10日均量系統即將和已經金叉發散,出現了多頭排列。
成交量明顯增大。
3、MACD系統要求:
(1)在零軸附近即將和已經金叉或雙底,零軸以上金叉最佳;
(2)底部區域,DIF上穿零軸也可以;
(3)相對高位區域,MACD必須即將或同步金叉。
注意事項:
1、三金叉不必是同一天發出,只要相隔時間不長就可;
2、股價在下跌時一定要明顯縮量,在上升時成交量一定要同步放大;
3、同期大盤指數也在相對低位整理之中較為安全;
4、多條均線粘合後,都會有變盤,每次越多均線的粘合,行情就越大。
選股原則:
1、善於等待
選股一定要有耐心,最忌諱的就是心浮氣躁,這樣會讓人失去理智的判斷力,做出錯誤的決策。
不過“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不該出手的時候就靜靜等待”,要做到“靜如處子,動如脱兔”。
2、順勢而為:
有一部分散户相信“人棄我取,人取我棄”的投資戰略,但是不知道這是在順應大勢,總體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選擇入市時機。
並且這種戰略在中長線投資中應用才是較為有效的。
3、在大盤活躍的時候買入:
大市活躍,成交量就會不斷放大,個股普漲並切有多隻股票漲停,在這個時候,短線操作就會相對容易。
當出現經濟熱點並且其中有龍頭股的時候,更應該適時地抓住龍頭股操作短線。
就是對市場要會看,直白説就是市場下步走勢,你根據自己認識,對市場研究,(包括技術分析,基本面研究,博弈研究)認為市場下步將怎麼走概率比較大!
這個你必須會看,這個環節容易嗎!不容易,你必須打好基礎,學會累積交易知識過程!需要沉澱自己知識。
要了解人性的弱點和自己的特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和誘惑面前,人們往往會深陷其中。
表面看來股市投資獲利容易,只要一敲鍵盤,説不定就是幾倍的利潤。
在股市中,貪婪看起來是掌握不好買點(抄底)和賣點(逃頂),尤其是掌握不好賣點所致。其實,深層次的問題仍在於貪婪之心。
市場中很多人以為,多頭傾向重的人被套牢是貪婪。其實,這話是隻講對了一半,空頭傾向重的人踏空也同樣是因為貪婪。
交易之路本是場學習之路,對每個人而言,失敗幾乎都是自己造成的,在市場上,你就得把自己的頻率改變卻追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