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減 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元
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2.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68億元;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元,同比少增631億元。
M2環比增速回落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表示,隨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經濟出現積極改善,政策層面開始強調貨幣政策要精準導向,保持金融總量適度、合理增長,本月M2環比增速回落預示着貨幣政策已從總量調控轉向結構優化。
“M2增速回落體現了貨幣政策回穩。”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M2增速環比下降,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貨幣政策切回“穩健”適度模式,流動性調控更強調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同時注意把握好節奏、優化結構;二是信貸增量低於預期,信貸增速由13.2%回落到13.0%;三是雖然6月、7月債券發行減少為特別國債發行騰出市場空間,但實際市場債券到期量也較大,由此推測金融機構購債渠道的信用創造可能低於預期,這與社融中政府債券環比下降可以相互印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7月M2增速高位回落,當月貸款增速下行,派生存款增速隨之放緩。7月M1增速創逾兩年來新高,表明伴隨經濟復甦進程,各類市場主體經營活動趨於活躍。7月社融同比保持多增,主要是因為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以及表外融資大幅少減。
信貸結構有所優化
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元,同比少增631億元。分部門看,住户部門貸款增加757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067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64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42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68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02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70億元。
“從結構看,本月信貸增長低於預期,但結構有所優化,信貸少增部分主要由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的少增貢獻,中長期貸款整體不差。”温彬分析認為,具體看,企業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2645億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但比上月少增6633億元,主要原因是短期貸款比上月減少2421億元,相當於少增6472億元。短期貸款減少主要由於近期加大了資金違規使用的監管力度,嚴控經營性、消費性短期貸款進入樓市。而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5968億元,雖較上月少增,但比去年同期多增2290億元,加大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的政策導向發揮了積極效果。
“人民幣信貸新增不及市場預期,主要受票據融資下滑影響,這較大程度與管理層壓降結構性存款,防範資金空轉有關。”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從信貸結構看,7月居民短期信貸保持增長,顯示居民消費活動延續擴張格局;企業中長期貸款延續正增長,顯示企業對經濟前景信心持續改善。
在王青看來,7月人民幣貸款環比季節性少增,同比則為年內首度少增,“總量適度”政策影響初現。不過,剔除非銀貸款後,7月人民幣貸款同比仍為多增,顯示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並沒有明顯減弱。
貨幣政策更加精準
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向,周茂華認為,下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落實已出台的相關支持政策,運用多種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支持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釋放微觀主體活力。
唐建偉表示,從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表述看,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精準導向”。未來面對財政發力下的流動性需求壓力,央行將靈活運用各種流動性工具微調對沖市場壓力。
“總體看,貨幣增速回調、信貸期限結構調整、社融增量放緩,既與趨勢性因素有關,也説明了貨幣政策精準導向逐漸發力,這不僅有利於精準紓困實體經濟,也有利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下階段,貨幣政策的重心將從總量調控轉向結構優化,更大程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温彬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