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怎麼走?機構觀點在此
隨着“國慶黃金週”的結束,2020也將正式步入第四季度。第四季度的節奏依舊緊鑼密鼓:
國內10月底將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聚焦十四五規劃;國際上海外疫情形勢依舊不明朗,三場總統辯論後,11月將進行美國大選……在這個“拉尼娜”來襲的寒冬,怎樣佈局才能有所收穫?
以下整理了四家券商第四季度的投資策略與核心邏輯,供讀者參考(後附策略詳表)。
天風證券:
上行斜率放緩,難有系統性風險
天風證券指出,“國內大循環”將很可能成為中長期的政策主線:受到G20國家財政刺激規模超發的全球擴表刺激影響,全球槓桿率進一步上升,放大了經濟週期波動,也埋下了中長期的通脹風險;結合不明朗的全球疫情形勢,全球化紅利消退,經濟復甦前景仍不清晰,因此中美摩擦的長期背景下,“國內大循環”成為戰略選擇和市場風向。
具體來看,中美關係中不影響整體經濟預期的變化並不會造成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但可能隨情緒小幅變化。比起關注貨幣政策,更應關注信用週期,考慮DR007不再中樞上移,基本達到央行決策目的,貨幣政策不太可能進一步大幅收縮,而信用週期的變化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系統性風險。而信用週期變化往往與房地產緊密相關,如今年7月政治局表示“保持房住不炒”,強調精準投放,地產政策短期內不會持續性放鬆,預期信用週期將走平,指數、估值不會短期拔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將會是業績最好的少部分公司,如半導體 、5G。
結合政策傾向,2019年開始嚴格執行房住不炒,放開併購、增發,推出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鼓勵科創企業融資,信用擴張的方向明顯偏向科創領域。
建議關注方向:新能源車無線耳機軍工上游信創半導體
國金證券:
拐點來前仍分化,長期看金融地產
國金證券認為,當前市場的核心矛盾來源於消費恢復強度明顯低於工業生產,特別是對於中低收入家庭,消費修復還需要更多時間。宏觀層面來看,貨幣政策難以大幅收緊,短期內看不到通脹壓力,考慮到10月政府債券發行壓力和財政支出放緩背景,央行對流動性或持續呵護,10月可考慮做多。
A股市場來看,其估值分化的收斂途徑有二:價格調整或業績消化;綜合認為收斂可能性較低,低估值板塊短期內不太可能加速上升,但考慮到銀行和地產估值處在十年內低位,長期來看配置價值較高。
建議關注板塊:消費基建消費電子行業有色金屬
西南證券:
總體震盪,聚焦三大方向
西南證券認為,從全球來看疫情依舊不容樂觀,中美脱鈎加速,依賴外需的同時內循環潛力的挖掘至關重要,結合美商務部對台積電、中芯國際、聯發科施加壓力事件,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壟斷仍在,進口替代勢在必行。
宏觀數據上,中國今年一季度GDP負增長,二季度反彈,預計三四季度增速繼續上行。
從國內市場來看,疫情背景下貨幣政策保持寬鬆常態,信用將呈現趨勢性收緊態勢;A股市場上迎來IPO歷史新高,資金供給可能從寬裕轉弱,估值存在泡沫,但距極值較遠;同時強化了馬太效應,導致企業景氣度與企業規模明顯呈現正相關,龍頭企業依舊強勢,如餐飲業的海底撈、調味劑龍頭海天味業、白酒茅台、物流業的順豐控股等。
綜上,未來投資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一是具備長期增長基礎的穩健消費型行業,二是與“進口替代”密切相關的科技、成長性行業,三是疫情經濟復甦下的復工復產行業。
建議關注板塊:白酒醫藥半導體芯片電子元器件新能源車影視院線餐飲旅遊
上海證券:
技術性壓力大,“熊長牛短”或改變
上海證券表示四季度短期內這些因素需要關注:
國內“兩個放緩”(經濟復甦斜率放緩+信用總量邊際放緩)的宏觀組合,“消費反彈”集中在中高收入羣體,中低收入羣體恢復較慢,經濟復甦與流動性充裕推動經濟發展動力減弱;
國際來看,大國博弈可能高頻擾動市場,疫苗推出可能對經濟復甦帶來實際性推動,但要警惕局部股價透支預期後帶來反向的流動性收緊理解。
長期來看,結合國內逆週期調節、居民金融資產通過基金入市、註冊製為核心的系列基礎改革,A股市場“熊長牛短”的長期性因素可能被改變。
建議關注板塊:泛娛樂消費、新型消費業態、新型消費品、電影院線、航空旅遊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