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沒有加息的美聯儲,又一次放了鷹,選擇繼續加息25基點。自2022年3月開始到現在的12次政策會議中,美聯儲為對抗通貨膨脹已進行了11次加息,從最初的零利率加到目前的5.25%-5.5%,也是22年來的最高水平。不過,美聯儲此次加息是預期之內的,市場更關心這次是否是“最後一加”。因為美聯儲開啓加息是希望解決高企的通脹問題,但是事實上,從去年3月至今,美聯儲本輪的多次加息,已經造成了多重複雜影響。
22年最高利率
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美聯儲公佈7月利率決議,宣佈加息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6月暫停加息一次後再次重啓加息,也是自去年3月以來第11次加息。在此次加息之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升至5.25%-5.5%。
此前6月美聯儲曾暫停加息一次,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時仍釋放出一定程度會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加息的信號。
美聯儲表示,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仍然居高不下。美聯儲在加息的同時,將繼續評估更多信息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據統計,目前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水平,是200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通脹方面,美國勞工統計局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CPI同比增長3%,略低於市場預期的3.1%,前值為4%,這是美國CPI同比漲幅自2022年6月創出40年來峯值9.1%後連續12個月下降,為2021年3月以來最小增幅。美國6月核心CPI同比增長4.8%,低於市場預期的5%,前值為5.3%。
對於此次重啓加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認為,美聯儲主要是“基於數據”制定貨幣政策的規則,目前美國的通脹數據雖然處在下行趨勢當中,但仍在高位。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表示,目前美聯儲政策重心繼續偏向控通脹,尤其關注核心通脹走勢。雖然6月通脹超預期放緩,為美聯儲放緩加息節奏提供充分依據,但核心通脹仍居高位。
連帶效應
對於此次加息,周茂華認為,對市場影響有限。此前美聯儲與市場持續溝通,市場基本消化了本次加息;本次會議沒有明確給出9月加息線索,隔夜市場整體偏向鴿派解讀。
但胡捷指出,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美國在失業率和經濟增長方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也是公眾比較擔憂的。同時,其外溢效應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的波動,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有着“老債王”之稱的傳奇投資人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4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救助資金仍在支撐經濟,這也是物價上漲的部分原因,消費者還在消耗最後5000億美元左右的超額積蓄,這股消費力量第四季度可能會耗盡,屆時經濟衰退的噩夢可能就要降臨了。
隨着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全球其他央行的壓力也有所減弱,各國貨幣政策出現一定程度分化。據統計,韓國、印度等國家央行在今年3、4月間已陸續停止加息,日本央行近日宣佈仍舊堅持寬鬆貨幣政策短期不改變,歐央行和英國央行是目前為數不多仍維持較激進加息節奏的央行。
7月27日,歐洲央行將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調25個基點,為連續第九次加息,符合市場預期,利率達到2008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歐洲央行表示,利率決策將繼續基於對通脹前景的評估;關鍵利率將設定在足夠嚴格的水平上。
臨近尾聲
眼下,美國的通脹水平高位回落,疊加高利率可能加大經濟衰退風險,市場認為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對於接下來的貨幣政策路徑,鮑威爾指出,尚未就任何一次未來會議作出決定,如果數據顯示有需要,可能會在9月份加息,但也有可能維持利率不變。
華金證券研報指出,隨着美國勞工部公佈的6月CPI指數漲幅低於預期,市場對美聯儲年內結束加息信心提振。目前,市場基本已經將本次加息預期消化。長期來看,美國通脹數據好轉,美聯儲加息週期已臨近尾聲。
從近期美聯儲官員普遍的表態來看,當前美聯儲鷹派官員仍佔多數。美聯儲理事沃倫近期也強調在經濟增速仍然強勁的條件下,將通脹帶回2%的目標位仍然是首要工作。
有業界專家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有關美聯儲繼續加息的擔憂不會戛然而止,因為通脹的演繹仍有不確定性,而目前美聯儲預期引導保持靈活,美國就業仍有韌性,金融市場表現穩健,美聯儲繼續加息的阻力較小。
RSM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喬·布魯塞拉斯(Joe Brusuelas)表示:“現在是美聯儲給經濟時間吸收過去加息影響的時候了。”“隨着美聯儲最新25個基點的加息舉措落實,我們認為通脹基本步伐的改善、就業創造的降温和温和增長正在創造條件,讓美聯儲可以有效地結束其加息行動。”
在判斷何時降息時,鮑威爾表示,需要同時考慮通脹水平和下降速度。他認為今年不會降息,而FOMC有幾位成員預計明年會降息。
彭博經濟研究預計,美聯儲在7月加息後維持利率穩定,然後從2024年第二季度開始降息。財通策略李美岑團隊認為,市場當期預期9月以及年內不加/降息,明年3月開始降息。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温彬表示,隨着加息臨近終點,美聯儲會適當放慢加息節奏以避免政策超調,非連續性的加息讓美聯儲能夠參考更多的數據。但是由於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目前利率升至較高位水平,這也會為其後續政策調控增加難度,未來若在升降息過程中操作不當,將有可能加劇經濟的波動。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