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企業基業長青,靠的是文化。
自2015年5月26日改制成立,七年來,新疆庫爾勒農商銀行始終把企業文化建設與業務經營工作相融合,從突出政治引領、堅持以人為本、加快轉型發展、樹立品牌服務等方面着手,積極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之路,以文化軟實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奮鬥目標提供了豐沛的“精神營養”。
愛心文化 情暖心田
“這是單位的一點心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2022年2月21日,庫爾勒農商銀行員工王華收到了庫爾勒農商銀行送來的6萬元“信合愛心基金”。
2011年8月,王華因視物模糊、怕光,經北京武警總隊醫院確診為視網膜色素變性,該病為世界醫學罕見病,無法進行根治。疾病不但給王華的身體帶來了痛苦和不便,而且還給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經濟負擔。
病魔無情人有情。獲悉情況後,庫爾勒農商銀行工會立即為其捐助了3萬元愛心基金,同時又向自治區聯社工會申請了3萬元“信合愛心基金”。
這是庫爾勒農商銀行實施“温暖工程”,弘揚愛心文化的一幕。
七年來,庫爾勒農商銀行立足實際,實施“温暖工程”,常態化開展節日慰問、生日祝福等,以及對婚、育、喪、病、難員工“五必訪”活動,用好“信合愛心基金”,累計對6位重症員工捐助款項14萬元,進一步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
除此之外,庫爾勒農商銀行還實施“素質工程”,舉辦業務知識、優質服務、經濟形勢等培訓講座和崗位練兵,促進員工業務技能不斷提高;實施“暢通工程”,堅持職代會制度,重大事項決策通過發放徵求意見表、談心談話等方式,聽取員工意見建議,接受員工監督,有效落實羣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施“德育工程”,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教育,積極引導廣大幹部員工向全國道德模範、愛崗敬業模範、民族團結模範等先進人物學習,通過組織觀看《我和我的祖國》等紅色電影,進一步增強員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生文化 博愛厚重
2021年10月8日,一位82歲高齡的老人在女兒的陪伴下前往庫爾農商銀行北山路支行辦理銀行卡激活業務。由於老人坐着輪椅行動不便,大堂經理看到這一情景,立即上前問:“您好!請問需要辦理什麼業務?”“啊?你説啥?”由於老人年歲已高,聽力不佳,大堂經理預判老人想要辦理的業務,一邊給老人用手比劃,一邊告訴老人業務流程,順利地為老人辦理完了業務。
(圖為庫爾勒農商銀行北山路支行員工耐心為老人講解業務辦理流程。蔡博瑞 攝)
“急羣眾之所急,解羣眾之所難”一直是庫爾勒農商銀行秉承的理念。
七年來,庫爾勒農商銀行始終堅持“只為你用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強化服務管理,優化服務環境,健全激勵機制等措施,樹立優質服務品牌,為客户提供專業、舒心的金融服務體驗。
一方面,為推動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該行以“家”文化打造的北山路支行榮獲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文明規範服務千佳單位,以“和”文化打造的營業部、以“巾幗”文化打造的新市區支行分獲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文明規範服務五星級、三星級網點榮譽稱號;
另一方面,該行進一步深化“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聚焦老年羣體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為切入點,堅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為老年客户建立向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羣提供上門服務,切實解決好老年客户“急難愁盼”問題。
家國文化 凝聚力量
在新疆,沒有與民族團結無關的單位,沒有與民族團結無關的人。
七年來,庫爾勒農商銀行黨委始終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落實,抓出成效。組織引導各族員工自覺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鼓勵引導各族員工深入開展“交往交流交融”,着重抓好“一幫一、多幫一、一幫多”結對子活動,使各族員工在共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加深瞭解、增進友誼,實現思想、技能和素質的共同提高。在全轄形成人人都講民族團結的情,人人都説民族團結的話,人人都做民族團結的事的良好局面,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疆作出積極貢獻。
(圖為庫爾勒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鬍震 在結對親戚家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郭芳 攝) 左>
實踐證明,七年來,庫爾勒農商銀行企業文化軟實力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改革發展、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
截至2022年3月末,該行資產總額241億元,負債總額227億元,各項存款餘額19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38億元。先後榮獲巴州金融系統“制度提升力執行年先進單位”“中國普惠金融服務十佳縣域銀行”、第十屆中國農村金融品牌價值榜全國農村金融“十佳黨建創新機構”等榮譽稱號,入編第七屆綠色發展論壇《2021年綠色影響力典範案例彙編》,持續保持了“自治區級精神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潮湧東方起,大浪排空來。在這個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裏,庫爾勒農商銀行持續涵養有温度的企業文化,保持定力,行穩致遠。
我們堅信,在充滿創新、充滿活力的企業文化滋養下,庫爾勒農商銀行一定能夠攀登更高的海拔,到達更遠的彼岸。
(郭芳)(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