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下滑近8成、負債首超千億“旺季漲價”能救京滬高鐵嗎?

一度被稱為“我國最賺錢鐵路”的京滬高鐵在疫情影響之下也出現業績下滑。

10月30日晚間,京滬高鐵發佈今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4.8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79.33%,歸母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79.44%。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京滬高鐵負債合計首次超過千億,達到1002.75億元。

受疫情影響的背景下,京滬高鐵開通9年來首推浮動票價制度,據記者粗略計算,按照目前二等座價格,在實行浮動票價後,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站最高漲價45元/座,最低價格時降價55元/座。而商務座最高漲200元。

對此,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京滬高鐵實行浮動票價制度,不僅是緩和疫情對鐵路經濟的衝擊,也是國家對市場配置資源的探索。

“京滬高鐵是我國鐵路的樣板,調價一方面是政府支持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另一方面也是引進靈活市場機制,航空公司早已根據淡旺季調節票價,高鐵也應該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孫章表示。

2020年預計業績大幅下滑 總負債首次超千億

具體來看,京滬高鐵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1.92億元,同比下滑34.87%,實現歸母淨利潤18.48億元,同比下滑79.33%,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19.52億元,同比下滑79.44%。

其中,第三季度,京滬高鐵實現營業收入71.46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的96.19億元有所下滑;實現淨利潤11.65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的35.16億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京滬高鐵解釋稱,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各地政府部門出台居民居家隔離、公共場所限流等管控措施,遊客乘車出行意願較低,從短期來看,旅客乘車需求難以完全恢復。

實際上,京滬高鐵今年上半年業績也不太樂觀,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歸母扣非淨利潤分別下滑40.13%、90.06%、88.96%。

在此背景下,京滬高鐵在三季報中預測,公司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即2020年全年)的累計淨利潤可能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下滑。但長遠來看,本次疫情預期不會對公司長期經營和核心競爭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鐵路運輸行業將迎來需求釋放的拐點。

對於應對措施,京滬高鐵表示,公司將利用鐵路運輸業復甦的有利時機,採取加強經營手段、嚴格控制成本費用、爭取有利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儘量減少本次疫情對公司造成的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京滬高鐵不僅業績下滑,負債也不斷攀升。

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京滬高鐵負債合計首次超過千億,達到1002.75億元,而去年末時京滬高鐵負債合計尚為853.50億元。

具體來看,京滬高鐵今年三季度末的流動負債達到191.81億元,相比於去年末的129.12億元大幅增長。而今年三季度末的非流動負債達到810.94億元,去年末則只有724.38億元。

在流動負債中,今年三季度末出現了3.10億元的合同負債,而去年末沒有這筆款項。此外,流動負債中,京滬高鐵的短期借款高達100.09億元,去年末時也沒有這筆款項。

而在非流動負債中,今年三季度末,京滬高鐵的長期借款達到776.54億元,相比於去年末的647.16億元大幅增長。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京滬高鐵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9.27億元,同比減少44.66%。

首推浮動票價機制 專家:探索市場配置資源

據介紹,京滬高鐵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全線共設24 個車站,其中,北京南、天津 西、濟南西、南京南及上海虹橋站等均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站。

由於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京滬高鐵也取得了驚人的盈利能力。

2016年-2018年,京滬高鐵分別實現淨利潤79.03億元、90.53億元、102.47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京滬高鐵實現淨利潤95.19億元。

而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下,京滬高鐵開通9年來首推浮動票價機制。

10月23日,京滬高鐵發佈公告顯示,京滬高鐵將實行浮動票價機制。改變目前執行的固定票價的做法,實行優質優價、靈活的浮動票價機制,以現行執行票價為基準價實行上下浮動。

京滬高鐵稱,將對時速 300~350 公里動車組列車二等座公佈票價進行優化調整,同時將商務座、特等座和一等座與二等座的比價關係分別按照 3.5 倍、1.8 倍和 1.6 倍執行。

具體來看,京滬高鐵將北京南站-上海虹橋站全程列車二等座最高執行票價調整為598 元,最低執行票價調整為498元。全程列車商務座最高執行票價調整為1998元,最低執行票價為1748元。公司將根據客流情況,靈活調整執行票價。同步推出客運服務提質等舉措。

京滬高鐵對此表示,2011 年 6 月 30 日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以來,客流運量大幅增長,平均客座率高位運行,九年多來始終執行單一票價,未能體現出產品結構的差異化和優質優價的原則,定價市場化程度不高。

京滬高鐵表示,此次調整票價有升有降。按照旅客對圖定旅行時間、席別服務的不同需求合理調整票價,讓廣大旅客有更多的出行選擇。本次調整體現優質優價。統籌考慮圖定旅行時間和客座率等因素,合理安排列車票價檔次。

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站的二等座票價為553元。

據記者粗略計算,按照目前二等座價格,在實行浮動票價後,最高漲價45元/座,最低價格時降價55元/座。而商務座最高漲200元。

“這正是‘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的體現”,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京滬高鐵實行浮動票價制度,不僅是緩和疫情對鐵路經濟的衝擊,也是國家對市場配置資源的探索。

在他看來,在疫情影響之下,京滬高鐵今年前三季度客流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而隨着疫情緩和,如今我國民航已經基本恢復,國外豪華郵輪則處境艱難,國內高鐵正好介於二者之間,客流量也恢復了不少,但還沒有到去年同期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目前市場、政府、民營企業三個角度在不斷磨合探索,如何讓高鐵經濟更有活力,如何緩解疫情的衝擊。

“京滬高鐵是我國鐵路的樣板,調價一方面是政府支持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另一方面也是引進靈活市場機制,航空公司早已根據淡旺季調節票價,高鐵也應該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孫章表示。

而對於調節票價是否會影響客流量,孫章認為,京滬高鐵沿途有不少商務乘客,對價格並不非常敏感,而且京滬高鐵票價浮動並非一味漲價,淡季出行也會降價,這對於商務人士出差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孫章建議,未來京滬高鐵不僅可以探索靜音車廂票價浮動,也可以推行次卡、季卡等,讓乘客按照次數、時間靈活選擇,促進鐵路經濟進一步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9 字。

轉載請註明: 淨利下滑近8成、負債首超千億“旺季漲價”能救京滬高鐵嗎? - 楠木軒